论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路*
2018-02-11曾国安龚红果
曾国安, 龚红果
(1.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武汉大学 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3.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新一轮转型升级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县域工业化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县域工业化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县域工业化之所以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和国家生态环保管制政策升级;第二,土地、劳动力、能源、资金等要素成本不断高企;第三,经济发展导致的消费升级;第四,劳动者对工作条件、工作强度权利要求的持续提高;第五,社会对福利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生产率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第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升级。国家已经提出明确的要求。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1]。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对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
二、文献述评
关于县域新型工业化,学界做了一些研究。闫恩虎(2003)认为,要以工业总量增长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以开放为突破口积极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拓展空间;尽快建立包括园区规划在内的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加强园区建设;新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结合;消除一切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观念、体制的政策障碍[3]8-11。田振玉(2005)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集聚优势资源、创建学习型组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等措施[4]81-83。刘唐宇(2005)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闽南模式”,提出县域发展新型工业化要强意识、强招商、强规划、强产业、强融合、强特色、强环保等发展的思路[5]99-102。陈桂华(2006)则从政府、企业、个体劳动者三个方面论述了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6]55-57。侯爱萍(2010)提出了选择集约型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县域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提升科技创新素质,建立品牌优势等对策[7]85-89。李秀萍(2015)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农业化互动发展的角度对四川县域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发现县域城镇化普遍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力不足[8]73-79。
综上所述,学界对中国县域新型工业化有一定研究,但在理论层面提炼还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三、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县域新型工业化是依靠新型工业部门发展和新型工业发展方式来实现的工业化。从各地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区位优势导向型,二是资源优势导向型,三是产业优势导向型。从这些县市来看,各自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来看,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并不快,水平并不高,有些县市还出现了倒退。这其中具有共性的主要原因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域工业化基础普遍薄弱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奇迹般的速度将中国工业发展整体上由低端推向了中高端,但工业发展主要集中于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县域,全国大部分县域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并且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开放和扩大的条件下,诸多县域原有的工业企业不堪一击,纷纷倒闭。县域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发展基础薄弱自然会制约其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二)对传统工业部门的依赖和对新型工业部门的迷茫
对大部分县域而言,最熟悉的工业部门是传统工业部门,从现状来看,除了少数发达县域工业迈向了工业产业链的中高端外,大多数县域依然是资源密集型工业部门、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少部分县域以资金密集型工业部门为主,技术密集型工业部门极少。多数县域的主导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产业链条还不长,资源利用层次还不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且趋同化严重,“传统低端、高新不强、新兴势弱”[9]265-266。对于县域而言,发展传统工业部门相对容易,但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已经不可能继续依靠发展传统工业部门来实现工业化。很多县域都以工业园区的形式招商引资,但选择的产业重复严重,不仅造成过度竞争,而且造成发展质量低下。
(三)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无论是新型工业部门的发展,还是新型工业发展方式的发展,都依赖于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说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是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所必须的首要生产要素。但一方面,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所需要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供应就不足,结构也不平衡;另一方面县域对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不仅不能引才入县,而且县域高层次人才还不断外流。
(四)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获得的支持不足
县域工业企业多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有其先天缺陷:第一,创新意识不强,“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意识比较重。第二,创新动力不足,企业主往往只是把举办企业作为谋生手段,满足于代工、模仿、贴牌,缺乏持续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第三,创新能力不足。这些必然制约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总体上看,由于县域工业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县域经济多不发达,因此获得的政策支持是不足的。有的地方政府为追求财政收入增长,向企业征收过多的税费。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不仅减少了企业利润,而且带来了企业经营的高风险,造成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极大地制约了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五)地方政府的理念和政策转换慢,缺乏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
许多地区的县(市)级地方政府抱着无错即是功的风险最小化的理念,不主动作为,无担当精神,对于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消极应对,仅仅满足于被动地执行国家强制性政策,简单地复制国家政策,甚至为了避责而过度执法“一刀切”,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对政策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因此也就没有能为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政策支持。
很多地方政府缺乏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没有建设产业链的意识。许多县域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很低,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一些县域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统一和成熟的产业布局规划,加之很多企业都是为城市工业企业配套,县域企业之间没有形成配套协作的机制和能力。其结果是县域工业企业竞争力弱,发展很不稳定。
四、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思路
(一)认真分析县域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利用在县域新型工业化中所面临的有利条件,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与城市相比较,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的确面临着诸多劣势,但也要认识到,县域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也是具有优势的。比如,对企业而言,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费用相对较低,县域完全可以也应该利用土地价格低廉的有利条件和劳动力费用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招商引资,吸引先进制造业迁入。对劳动力而言,住房价格低廉、生活费用相对较低,只要有合适的工作,还可以照顾家庭,一些劳动力愿意从其他城市回到县里来。此外,县域相对更亲近自然,相对更安静的环境也会对不习惯于污染较重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劳动力具有吸引力。县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后发优势。
(二)地方政府要主动作为,积极调整政策,创造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打造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平台。地方政府应该把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要根据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各项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构建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创造出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加强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服务、公共管理服务,以产业园区为重点,着力打造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平台。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高速物流网、高速信息网的建设对县域新型工业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做好产业选择,着力加强产业链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总体上已经形成了相当发达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高速物流网、高速信息网,因而突破了县域工业化发展的瓶颈,这为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在产业选择上依然要下大功夫,既要避免同质化,也要与当地条件对接好,除了遵循产业选择的共同标准(市场需求标准、生产率标准、环保标准等)之外,也要深入了解全球工业发展格局和趋势,按照错位和差异化的原则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建设,通过产业集聚谋取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核心竞争力。
(四)国家要高度重视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将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布局合理化的重要条件。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布局来看,虽然城市间产业结构不同,主导产业有差异,但总体上产业分布呈现出从第三产业为主(特大城市、大城市)、工业为主(中等城市、小城市(镇))、再到农业为主(农村)的梯级分布格局和变化,这一格局和变化是由这些地域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及其变化所决定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及其变化所导致的产业空间分布也已经体现出来,特大城市、大城市未来必然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必然会向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镇)转移。因此,国家要做好顶层设计,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工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不能只关注大城市,而应该逐渐把重心转移到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镇),要把县域纳入到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中,把县域新型工业化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县域新型工业化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应统筹谋划,努力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