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都城的规划艺术
——以唐长安城为例

2018-02-11余紫君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宫城皇城都城

余紫君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 430070)

唐都长安城,即今陕西省西安市,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这里山川秀丽、卉物滋阜、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长安作为古代王朝安邦立国的帝王之乡,历经十三个朝代的交替变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于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并与罗马、雅典、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我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唐王朝也曾在长安建都,唐王朝鼎立与此,绝对不是偶然的。

一、长安城的立都条件

长安城自身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它位于秦岭北面,渭水南面,地处关中平原的中南部,位于八百里秦川的中心。这里平原辽阔、气候温和,是良好的生活区和植物生长区。因此,我国古代许多王朝都以此地作为建邦立都的理想之地。作为一代王朝的核心地区和统治中心,不仅需要适宜居住的生存环境,还需要考虑地理上的安全。长安地区周围“山川以为固”,具备天然的有利地理条件。关中地区的大小水利工程以都城长安为中心,同时长安的灌溉面积也是最大的。由于土地肥沃,农田水利比较发达,因而农业发展迅速,物产富饶。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唐朝立都于此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长安城漕运发达,为沟通关中地区与关东地区的经济与军事提供了一条有力的供应线和运输线。

二、长安城的营建

唐长安城的前身是隋大兴城,它创建于隋朝初期,唐代再次增修。经过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的建设,长安城逐渐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为宏伟、布局最为规整的一座都城。

(一)隋大兴城的创建

公元581年,北周灭亡,杨坚建立隋朝。隋建朝之初,将汉长安城作为都城。但汉长安城从西汉初年修建至隋朝已有780余年的历史,凋残破乱。另外,汉长安城北临渭水,而渭水不断南移,长安城面临被水淹没的危险。因此,隋文帝杨坚开始筹划另建新城。经过调查,隋文帝选定在汉长安城东南方20里的龙首原的南面建立新都城,与旧汉长安城两城毗连。实际上,这是前后城址在同一地区内的迁移,新都仍地处关中地区。可见隋文帝不把新都选址改置其他地区,是经过缜密考虑的。

(二)唐长安城的增修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在隋大兴城废黜杨侑,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渊定都于大兴城,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唐代统治者将其命名为长安,一是因为汉曾在此建立都城,唐都距离汉城不远,故将此地取名为长安城。二是与汉高祖刘邦取名长安同一寓意,即“欲其子孙长安都于此也”。唐长安城的规划在规模和建筑布局上,沿用了隋大兴城的设计。但是,随着唐朝政治力量的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扩大,长安城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经过多次增修,其城市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规划布局

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以隋大兴城为基础,整座城市在一个崭新的基地上,按照完整的平面设计和缜密的规划制度建造,规划严谨、布局完整。长安城的规模空前宏伟,总面积达8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伟、壮大的都城。长安城的建筑主要分为三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宫城是皇室家族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处,皇城是中央机关所在地,外郭城分布着居民住宅、商业区和寺塔等。宫城位于全长安城北部的正中央,皇城位于宫城的南部,外郭城则以宫城与皇城为中心,在东、西、南三面建立。这种规划布局改变了我国古代长久以来将郭城之西作为宫城所在地的传统,是皇帝居于最高统治地位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据北而立、面南而治的传统儒家思想。

唐长安城在城市规划的布局上,十分注重利用地形。长安城有特殊的六条高坡地形,故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的地形规划新都。在六坡经过的地方,分别布置宫城、皇城和寺塔。长安城采取了严格的左右对齐布局。全城以南北方向的朱雀大街作为中轴线,东西两侧整齐排列着数目与面积相等的坊市。街衢与坊里整齐地并排在一起,东西向与南北向大街成网格状交叉。将外郭城进行网格式分区,每个网格就是一个坊里。皇城中的12条大街呈相互交错状,将皇城地区进行网格式分区。由此可见,唐长安城的布局极其整齐,规制严密。它在继承前朝都城传统规划制度的基础上,因势改革,开创了新的都城规划制度,成为我国历史上规划最为规范的一座城池。

(四)“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在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充分表现了政治身份的等级差别。建造者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将长安城划分为甸、候、绥、要、荒五种社会阶层。宫城与皇城根据严格的营造方式建造,形成了整齐、宏伟的立体轮廓,与外郭城的商业建筑和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在唐长安的坊里设计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纵横交错的25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东、西两市,一共108个坊里,其中蕴含着季节变化和周礼之制。所有坊里全部沿着中轴线整齐对称、均匀分布,是唐长安城特有的布局形式。

三、多元文化的共存与交融

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兴盛的时期,成就了我国历史上最为长久牢固的政权。国家达到空前的繁荣与统一,国泰民安,为唐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形成了博大包容的文化特性。这种对文化的包容态度成为极具特色的审美文化,并且引导了东方美学文化的发展,对周边国家乃至西方国家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政治文化

长安城作为唐朝都城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至高无上的王权政治文化成为唐长安城的主流文化,它是皇权和贵族权力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其政治文化的实体规划不是宫城建筑的高高在上,而是城墙的规划。城墙存在的意义最开始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出于一种安全上的考虑,所以各朝各代都极为重视城墙的修建。在唐长安城中,皇城处于城市中心位置,东、西、南三面都筑有城墙。皇城东、西两面的城墙分别和宫城东、西两面城墙相连接,实际上就是宫城城墙向南边的延伸。这种布局不仅对中央机构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也是护卫最高统治集团权力的体现。在我国古代,城墙是城市和乡野的划分界限,决定着城市空间的安排与景观设置,同时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城墙是一种权力符号,是国家权威的象征。

(二)商业文化

唐长安城不仅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上空前发达,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文化日渐成熟。唐长安城在皇城南部设置了东、西两个市场,城中的工商贸易围绕两市展开。两市相比,西市的规模更为庞大、物品更加丰富、经营范围更广。同时西市聚集了许多外商,是当时著名的对外贸易市场。东市是长安城的手工业生产中心,西市有“金市”的美称,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相比东市更加繁华。唐代中后期商业发展达到极盛,这也体现在当时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东、西两市重修了水沟和排水系统,为市区的用水和商业运输设施提供了便利。随着长安城商业的繁荣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区在地区上逐渐突破了原有东、西两市的界限,在市外的坊里也出现了大量店铺,这体现出商业文化对城市规划设计的积极影响。

(三)宗教文化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宗教发展的兴盛时期,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是全国的宗教中心。由于国家对外交流密切,许多宗教从西方传入长安,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所以当时唐朝同时存在着多种宗教,宗教活动极盛,如佛教、道教、摩尼教等。其中,佛教文化是影响唐长安城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佛教在西汉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境内,汉明帝在洛阳城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寺建筑——白马寺。从此,佛教在中国大规模传播开来。隋朝时期非常推崇佛教,隋大兴城中建立了许多寺院。唐朝立都长安之后,经济发展、国家繁盛,佛教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陆续增修了许多佛寺。佛教文化本来作为外来文化传入中原,其建筑形态相较于中原城市形态来说属于异态。佛寺的形态对宫室和皇室建筑的威严带来了一定影响,所以建造者将大型佛寺建筑置于远离宫室建筑的位置,与长安城内的主要建筑群体相互配合,共同营造王权建筑的城市主导形象。

(四)朝觐文化

因为仰慕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明,前来长安朝觐、留学、进行学术交流和经济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300多个。日本13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高丽、新罗、百济也多次派遣留学生前来中国。唐朝与东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等国家进行了密切的文化交流,在国子监有许多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各国朝觐人员将他们本国的文化、奇珍异宝、生活习俗等带入长安城,多种文化在此得到了融合与交流。长安成为世界的文化集散中心,聚集在此的各国文人、学者、艺术家等将自身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特点融入长安城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为其添加了新的元素。

结语

综上所述,唐长安城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化与经济高度发达的都城之一,其完整的城市规划设计是艺术的表现,也是高度发展的文明和城市文化的体现。其城市规划体现了皇室的威严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轴线性的严格规整的布局。另外,多阶级、多民族、多国家的文化相互融合,使长安城呈现出特有的文化现象。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和发展,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在城市规划中起到明显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唐长安城特有的城市特征和规划艺术。■

[1] 董诘.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史向军.唐长安城市文化特征研究[J].人文杂志,2006(6).

[3] 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J].考古,1978(6).

[4] 张永禄.唐都长安[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5] 肖爱玲.古都西安:隋唐长安城[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8.

[6] 季爱民.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6.

猜你喜欢

宫城皇城都城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宫城·红色印象》
山西皇城村:从挖煤炭到“挖”文化
沅澧大地楚城文化遗址新探
山西考古发现最早宫城
南京,一座皇城的山水身影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金朝修建燕京汴京宫城指挥家辽阳渤海张浩
憶山水城林·魅力都城——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辽上京宫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