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社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以张掖市回民街为例
2018-02-11杨帆
杨 帆
(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关键字:言语社区;语言使用;回族;东乡族
张掖市处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区,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市回民街聚居着大量回族、东乡族和汉族。回族和东乡族是甘肃省境内主要少数民族。2013年7月、2014年1月笔者两次前往回民街进行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共随机发放108份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8份,其中回族54份,男性26份,女性28份;东乡族44份,男性28份,女性16份。调查对象东乡族少于回族,是因为居住在此的东乡族少于回族。根据《中国民族人口》(二)和《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显示,1990年居住在张掖的东乡族仅有35人,2000年定居张掖的东乡族有110人。我们挑选了有代表性的样本做了家庭专访和个人专访,采访录音共5小时。
一、言语社区理论
早期的言语社区理论以语定区,认为一种语言对应着一个言语社区,一个言语社区对应着一种语言。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专门论述了言语社区,他将言语社区定义为凭借言语互相来往的一群人,并认为“言语社区的基础是讲话人之间频繁的交际活动,言语社区的界限由交际密度的减弱而自然形成的”①。甘柏兹认为把各个言语社区区别开来的最重要因素是“互动”,而非语言方面的特征。拉波夫的纽约市英语调查及其语言变异和变化的研究将言语社区的研究放到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的实验层面。徐大明(2004)认为语言存在于社区之中,社区是第一位的,语言是第二位的。一个言语社区不一定就对应着一种语言,应该“区中找语”,而非“以语定区”。他将言语社区的构成要素总结为人口、地域、互动、认同和设施,并认为可以通过这五要素来判定一个社区是否是言语社区。
1.地域。地域是划定言语社区的首要因素。言语社区内部成员进行互动需要活动区域。南关清真寺是回民街言语社区的核心区域,其对言语社区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正如对史女士一家的采访。
(史女士一家采访)
女主人:……我们喜欢围在清真寺周围生活。它比较方便,上清真寺做礼拜方便,我们过个古尔邦节、开斋节大家在一起也热闹。你要是住到别处就不热闹了,有些啥事情我们也不知道。
男主人:回民就和羊群一样,是个群居的。一到外头去,我们喜欢和自己人在一起。
女主人:我们要是到外面,你看旅游啊,你看到白号帽子的,女的头上围纱巾的,一看就知道那是我们的回民啊,一看就高兴的很,就上前交流去了。
2.人口。人口是划定言语社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认为回民街言语社区的人口为常住此地,且与其他居于此处的回族和东乡族有密切交往的人群。这排除了过来这边探亲访友的回族和东乡族。以牛羊店主女儿为例,她女儿居住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近日过来张掖探亲,不久之后仍要回广河。她和她母亲交流时使用东乡话,在与笔者交流时使用普通话,所以我们认为她并不属于张掖回民街言语社区。
3.设施。徐大明(2004)认为言语社区的设施主要表现为言语符号体系和语言规范。回民街回族和东乡族彼此交流时也是使用汉语,其中包含着很多特殊词汇,这些词汇主要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借词。例如:马家奶奶昨个无常(去世)掉了;你去做个乃马子(去做礼拜);散乜贴(施舍财物)。
4.互动。社区内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以及通过言语活动而形成的各种互动关系是言语社区的核心。互动对言语社区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笔者了解到回族和东乡族因需要上寺做礼拜,所以互动是比较频繁的。
(阿訇采访)
笔者:咱们平时这边来礼拜的人多吗?
阿訇:礼拜的人,相对来说,也还可以,平时的话有一百来号人,你比如说,礼拜五主麻的话,六七百个人,至少有六七百人。你想那个节日,比如说开斋节宰牲节,那就上千了。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回族和东乡族对这一片地区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哪一家是回民,哪一家是东乡人都知道的比较详细。这也间接反映出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多的。
5.认同。认同是言语社区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在对回族和东乡族语言态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回族与东乡族对汉语的态度是比较接近的,都比较认可汉语。在采访中,如果不主动询问,东乡族一般不会强调自己是东乡族而不是回族。此外,我们注意到若家庭中父母都可以使用东乡语,孩子一般也可以使用东乡语。但若只有父母一方会使用东乡语,则孩子掌握东乡语的比例会大幅下降。例如对史女士一家的采访,史女士是回族,不会使用东乡语,其丈夫为东乡族,能够使用东乡语。
(史女士一家采访)
笔者:你们的孩子会说东乡话吗?
男主人:他不会,他听不懂也不会说。
女主人:他和我一样。
笔者:当初也没有想教一下他?
男主人:她(指史女士)和我结婚三十多年了,也没有学会。
女主人:我从来不学。我也不懂我也不学。
笔者:那你们对待普通话是什么态度?你觉得应不应该学?还有就是你的小孩在会说普通话的情况下,你会不会希望他也会说家乡话?
男主人:那种愿望谁都有。
女主人:普通话学上呢,就是外面出去比较好交流。
从上述这5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张掖回民街存在一个言语社区。这个言语社区由常住于此的回族和东乡族构成,其核心的区域是张掖南关清真寺周围。
二、张掖市回民街言语社区语言使用情况
为了充分了解普通话、张掖话、东乡话在回民街言语社区的使用情况,我们把话语交际场合分为家庭、工作或学习单位及一般公共场所三大类进行调查。
1.家庭中语言使用情况。经过对材料处理,就回族的情况而言,我们统计得出36名回族人在家庭中使用张掖话,比例达66.67%。6人与父母、兄弟姐妹、配偶交流时使用张掖话,但是与子女交流时使用普通话。家庭中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有5人,其中有2人在与母亲交流时使用张掖话,其他情况均使用普通话。3人认为在家庭中使用的是回族语,其中有2人认为与邻居交流时自己使用的也是回族语。2人与父母交流时使用张掖话,但与兄弟姐妹交流时使用普通话。1人对父亲使用张掖话,而对母亲使用普通话。1人对父母都使用张掖话,但是对配偶使用普通话。就东乡族的情况而言,22名东乡族表示在家庭中主要使用东乡语,占到东乡族总人数的一半。12人认为家庭中最常使用的语言是回族语。仅有3人与家人交流时使用张掖话。在东乡族中还没有出现以普通话为家庭日常用语的情况,但是有2个案例显示东乡人在与子女交流时会刻意使用普通话。
从材料中我们发现,回族和东乡族倾向于用本族语言或当地方言与家人进行交流。随着近年来对普通话的重视,部分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会有意识地使用普通话。现在暂时没有专门学习东乡语的学校,所以对于东乡语的流传,家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虽然都愿意让子女学习东乡语,但大部分人并没有有意识地教子女学习东乡语,甚至有些人认为东乡语就是家乡的土话,一出了家乡就没人能听懂了,所以没有专门学习的必要。
2.工作或学习单位中语言使用情况。研究语言使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工作或学习单位中使用的语言。调查工作单位中语言使用的情况时,我们除去了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回族的情况而言,有31.48%的人在工作场合下经常使用张掖话。有46.29%人在工作场合下经常使用普通话,其中有2人与同事交流时会使用张掖话,有12人与同事闲谈时会使用张掖话。就东乡族的情况而言,在工作场合下,有38.64%的人选择用普通话与老板进行交流,其中有1人与同事交流时会使用东乡话。有34.10%的人选择用东乡话与老板进行交流,这些人在工作中与同事交流以及与同事闲谈时也使用东乡话。大部分东乡族是来张掖经商,而由于风俗习惯,他们经营的店铺一般都雇佣东乡族或者回族,所以大量东乡族人与老板、同事之间交谈时仍然使用东乡语。
调查学校语言使用时,我们除去了未受教育的情况。回族有12人未受过教育,东乡族有8人未受教育,回族和东乡族受教育的情况还有待提高。就回族的情况而言,上课时,有76.19%的人与老师交流时使用普通话,有21.42%的人选择使用张掖话。与同学交流时有69.05%人选择使用普通话,有28.57%的人选择使用张掖话。下课时,与老师交流时有65.91%人选择使用普通话,有22.73%人选择使用张掖话,与同学交流有61.36%人选择使用普通话,有22.73%人选择使用张掖话。就东乡族的情况而言,90%以上的人在上课时与老师交流时会使用普通话,仅有5人在上课时与老师交流时会使用东乡话。有28人在上课时与同学交流时会使用普通话,有6人在上课时与同学交流时会使用东乡话。下课时的语言使用情况基本同上课时一致。
3.一般公共场所。我们主要从去居委会办事、去菜市场、外出就餐、在公交车上、去商场及去政府办事六个方面考察公共场所回族和东乡族语言使用情况。
超50%的回族人在去居委会办事时选择使用普通话,近40%的选择使用张掖话,使用普通话和张掖话的人数相差并不是很大。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张掖话对方也可以听得懂,没有使用普通话的必要。有35人去菜市场时会使用张掖话,仅有14人在去菜市场是会使用普通话。有19人外出就餐时会使用张掖话,有30人外出就餐时会使用普通话。有24人去大型商场时会使用张掖话,有25人使用普通话。有20人在公交车上使用张掖话,有29人使用普通话。有17人去政府办事时使用张掖话,有31人使用普通话。这些资料中,去政府办事时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最多,而去菜市场时使用普通话人数最少。
东乡族中,有34人在去居委会办事时会使用普通话,有6人在去居委会办事时会使用张掖话,仅有2人去居委会办事时使用东乡语。有19人在去菜市场时会使用普通话,仅有5人去菜市场时会使用东乡话。有33人去商场时会使用普通话,有7人会使用张掖话,仅有2人会使用东乡话。外出就餐时,有32人会使用普通话,有7人会使用张掖话,仅有2人会使用东乡话。在乘坐公交车时,有31人会使用普通话,有8人会使用张掖话,仅有3人会使用东乡话。去政府办事时,有35人会使用普通话,有4人会使用张掖话,有3人会使用东乡话。由于东乡族大部分人的母语是东乡语,来到张掖后,张掖人听不懂东乡语,所以东乡人普通话和张掖话使用率比较高。
三、语言状况的预测
综上对张掖回民街言语社区语言使用的调查,笔者对该言语社区未来语言状况做一大胆预测。
1.普通话使用范围广,仍会继续普及。无论是回族还是东乡族,由于普通话的地位和使用范围,他们都认同普通话。回族和东乡族习惯外出经商,掌握普通话可以和更多的人交往是他们学习普通话主要的原因。在语言使用方面,回族和东乡族认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就业、生存以及更好的职位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掌握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东乡语的东乡族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人认为普通话必须要掌握的,所以很多家庭都要求子女能够听说普通话。
2.东乡语使用范围小,未来可能面临消退。东乡族对东乡语未来的前景持多种看法。一些人认为东乡语用处不大,出了家乡就没人能听懂了,没有必要专门学习。但也一些人认为东乡语时东乡族的宝贵财富,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孩子说东乡语。由于受汉语环境的包围和强烈影响,东乡语的使用范围已渐渐退至家庭内部,很多人只有在与亲人或相熟的人交流时才会使用东乡语。从采访中我们发现,若父母都是东乡族,孩子一定会使用东乡语。若父母一方为东乡族,孩子掌握东乡语的比例会大大下降。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东乡语在张掖回民街言语社区可能会消退。
近年来,阿訇每年都会在清真寺办学习班,组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进寺学习经文。还有针对孩子们开设的寒暑假班,教授孩子们阿拉伯语。据南关清真寺阿訇介绍,现在做礼拜时念经都使用阿拉伯语。在调查中,笔者曾遇到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她并不识字,却每天用录音机学习用阿文念经。在回民街言语社区,人们对阿拉伯语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
注 释:
①徐大明.言语社区理论[A].中国社会语言学[C],200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