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铸魂乡村振兴
2018-02-11刘静雅
中国拥有历史悠久的的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是新农村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是丰富农民生活的精神食粮,也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必然要有新作为、新气象、新文化,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多方力量参与,在人类社会由农业转向工业,进而步入信息化时代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乡村文化不断进行融合与革新,是历史传承发展中积淀的价值和认知。
守护乡村文化根脉。乡村是中国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的栖身场所,乡村的传统文化是一代代农民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共同智慧结晶,其独有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村落格局、民居建筑等构成了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民族文化的根脉就在乡村,守住乡村文化根脉,才能传承保护传统文化,让承载着乡村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乡村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使中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加强乡村文化教育。乡村文化要想实现振兴,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发挥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鼓励农民学习先进文化思想,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和生态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提高农民驾驭乡村文化的能力。另外,加强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利用网络使农民掌握一定的应用技能,使乡村文化融入互联网,创新乡村文化的传播模式。
培养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文化是丰富农民生活的精神食粮,加强乡村文化自信,就是让农民提高对本地文化遗产宝贵价值的认识,理智和客观地看待自身文化,以自己的乡村文化为荣。乡村文化是在不断适应农民生活的基础上发展传承的,使农民对乡村具有认同感且引以为荣,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厘清乡村文化自信建设中所遭遇的挑战因素,使农民形成自己的内生动力和使命担当,才有助于重建乡村文化自信。
乡村文化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共同记忆,是孕育现代文明的文化摇篮,是新时代中国农民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乡村文化的重塑,能够让乡村居民感受到新时代的新气象,记得住“乡愁”,使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更好地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使乡村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展现出别样的文化特色,从而为乡村之振兴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