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现代林业的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
2018-02-11金荣
金 荣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内蒙古 兴安盟 010021)
森林经理学科作为林业学科中历史悠久的一门学科,起源于用材永续利用发展、完善与调整森林资源结构。由于森林经理学发展历史悠久,许多学术观念和教学理念受到传统林业经济的影响,有些知识理论仍局限于传统林业上,其理论应用的范围也只针对传统林业。随着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和新的用材的出现,传统林业受到冲击,森林经理学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林业现状。所以,从实践出发,大数据的支持和经营技术的创新均可充实和完善森林经理学内容。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林业的概念、特征,以及森林经理在现代林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几点森林经理在现代林业中的实践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我国林业现代化发展。
1 现代林业的概念与特征
1.1 现代林业的基本概念
我国最开始将现代林业看作是在现代化科技基础上,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生产工艺以及现代化技术装备,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林木行业。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对林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即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为满足人类越来越强烈的社会、经济及生态需求,使整个社会组织参与到培育和保护林木资源的队伍中,使森林资源的多重价值和多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被称为现代化林业。现代林业还被称为“和谐林业”,即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人类环境中的人生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进一步协调和研究,从而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幸福、社会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以及社会的高度文明。随着人们对现代林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现代林业的概念也就定义为:强调平衡关系的重要性、突破传统生态观点以及割裂社会的局限性,实现人类社会和谐与平衡发展的林业[1]。
1.2 现代林业的主要社会特征
就社会特征而言,现代林业具有开放、创新、法治、节约及高效等主要特征。
1.2.1 开放特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传统林业开始逐渐转变经营理念,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重点致力于引入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和资金、林业管理方式、林业管理理念及现代林业科技,在合作中求发展,在开放中求共赢,逐步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2.2 创新特征。创新特征指的是在传统林业的基础上树立牢固的创新理念,充分体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及原始创新,将传统林业的工作机制、运行体系、管理体制进行高效创新,强化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为传统林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2.3 法治特征。传统林业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很多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地区难以避免乱砍滥伐现象,很多已有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效用。而现代林业的法治特征将林业的各个单位部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林业普法教育体系,确保有关林业的法律规范能够得到宣传和教育,而高效的林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所构成的监督系统则强化了现代林业的法制建设[2]。
1.2.4 节约特征。节约特征是现代林业在传统林业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优先节约的管理理念,将节约的原则建立在林业开发的基础上,使得木材及林地等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充分延长了传统林业的产业链条,在降低林业行政成本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经济职能。
1.2.5 高效特征。之所以现代林业具有高效的社会特征,是因为其在传统林业的基础上扩展了林地利用率,使我国丰富的林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有效缓解了森林资源的紧张现状。
2 森林经理在现代林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森林经理学科是林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拥有较为辉煌的发展历史,也做出了较大的奉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及植树造林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广阔的土地资源也给林地经营带来了一些影响,使得林地资源的保护受到了抑制,很多林地权益人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经营林业的周期性,林木未长成就将其砍伐,使得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林业经营不仅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给予大家的自然环境,还要考虑不同时期的经济效益,合理防治林木病虫害、制定采伐年龄、规划林木的流通及经营范围等都是周期性较长、比较烦琐的工作任务。因此,在林业的经营管理中,急需一套科学的、稳定的经营管理体系。而森林经理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充分满足了我国传统林业的发展需求。
3 森林经理在现代林业中的实践建议
3.1 对已有的林业规划进行转型和升级,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改变长期静态的规划方案,转向短期动态的规划方案,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启蒙价值。一个决策的形成和其成效、收益,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观察,这种静态的决策模式弊端较大,如周期较长、不能动态跟踪和改进、资金周转慢、使用效率低以及决策的灵动性不强等,虽然弊端较大,但这是大多数林业经营者最常使用的决策办法。现代林业的发展对森林经理学理论和技术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经营的要求,在新时代,现代林业的发展状态和发展特点,结合森林经理学的理论研究状态来看,对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提出具体对策,旨在扩展森林经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以给予现代林业更好的指导。因此,为了能使规划决策有效实施应用,且实践结果和预期相差不大,除了之前提到的以市场导向为主,关注环境、经济和资源外,还要缩短规划决策期,用几个不同的动态决策去代替长期静态的决策,好处就是此规划决策的灵动性较强,可以根据不同的变化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应对不同的突发状况[3]。从长期静态到短期动态,突然转变可能难以适应,所以,在森林经理工作中先从长期的规划决策中分离出多个动态,逐步使规划决策活络起来,以使森林经理学跟随现代林业的发展进行优化和完善,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健康发展。
3.2 以森林经理学为经营和管理林业的核心依据
在商品林业的经营过程中,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愈发严峻,往往经营者为了经济效益,舍弃一部分甚至全部生态环境,这对生态环境结构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由于森林经理学发展历史悠久,许多学术观念和教学理念受到传统林业经济的影响,有些知识理论还局限于传统林业中,其理论应用的范围也只针对传统林业。随着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和新的用材的出现,传统林业受到冲击,森林经理学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林业发展现状。所以,从实践出发,大数据的支持和经营技术的创新均可充实和完善森林经理学内容。同时,单一的经营模式使现代林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创新经营模式,森林经理理论应对此做出研究,提供有效的经营技术使经营形式能够适应理论模式,从而引导林业经营者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践操作,而不是靠他们自己盲目探寻,创新经营方法。
3.3 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资源因素,发展现代林业
森林经理学作为林业学科中历史悠久的一门学科,起源于用材永续利用发展、完善和调整森林资源结构。传统森林经理学理论的核心是以永续利用为原则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商品林经营者来说,利用永续利用模式使经营对象和经营效益保持稳定是困难的,有部分经营户长期利用木材使林业经营稳定。但仅强调经营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单一性,难以发展现代林业。所以,强调必须以市场导向为主,发展现代林业。想要跟上市场变化,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改变林业产品的类型和结构。另外,要想永续利用商品林,要从资源、经济、环境三方面进行考虑,把市场经济原则和永续利用原则结合起来,解决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