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榆区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11谢春岐仲伟花

江苏农机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植保全程示范区

谢春岐 仲伟花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集成优势,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规模化经营;有利于破解农业生产面临的劳动力紧缺的困境;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及大气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年底,农业部将江苏省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2016年3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苏政办发〔2016〕24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要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连云港市政府也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意见的通知》(连政办发〔2016〕90号),明确到2020年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连云港市赣榆区2016年底被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确定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2017年开始进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赣榆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赣榆区地处北纬34.83°、东经119.11°,是江苏省的北大门,年平均气温14.7℃,区域总面积1514.08 km2,山区、平原、沿海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6.67 khm2、28 khm2、7.3 khm2,年产量分别为21万t、26万t、6万t。

目前,该区粮食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植保、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水平还很低,这些薄弱环节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直接影响农业农村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该区的高效植保、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分别为20%、14%。经过示范区建设,该区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截至2017年底,高效植保机械化、烘干机械化水平分别提升至64%和40%,大型拖拉机、小麦复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高效植保机、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秸秆还田机保有量分别增至1522台、1504台、1344台、963台、1814台、161台、2497台,其他农机装备也都有了优化和更新。农机作业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要措施

2.1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推进合力

成立了以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区农机局、区农委、区财政局等12个部门、15个镇政府参加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家组、技术服务组。区政府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和“三重工作”每月督导,区委督查办定期组织督查组到各镇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区通报,区、镇、村层层签订创建工作责任状,逐级考核,层层推动。各镇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把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纳入了政府重点工作,通过行政推动保障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顺利进行。

2.2 整合各项资源,优化农机装备

区政府出台新机具奖补办法,对农机化薄弱环节机具给予作业补贴,支持农民建设烘干中心和机库,激发农民购机积极性。区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整合秸秆还田、农机深松、农机科技入户、农机三新工程、农机获证奖补等各类项目资金,着力促进机具更新发展。2017年全区新增各类机具1286台,粮食生产机械化短板机具有了飞跃式发展,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从2016年底的3台发展到78台,新增粮食烘干机94台、烘干中心18家,粮食烘干能力增加了163%,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2.3 培育发展主体,发挥规模效益

坚持以“降成本、提效益”为目标,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抓手,以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为目标,积极培育和做大做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服务主体,探索发展“农机+种植”复合型的经营模式,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年赣榆区新增农机合作社32家、农机大户105户、家庭农场10家,农业和农机专业经营主体总量达到344家,规模经营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51%,农机服务组织作业面积占总作业面的71.5%。通过创建示范合作社引领农机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2017年创建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5家、市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6家、区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8家,示范社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2.4 典型示范带动,促进整体推进

通过建设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整体推进示范镇、村级示范方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作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领导小组出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考核办法、农机示范合作社奖补办法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奖补办法,市、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和农机示范合作社建设。全区共建设万亩稻麦轮作核心示范区2个、麦玉轮作示范区1个,建设千亩示范基地20个。区农机局在示范基地树立标示牌,宣传示范区创建内容、技术路线、作业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机化发展。

2.5 加强宣传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通过组织现场演示会、农机赶大集和“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下乡活动,充分展示各种新机具的性能优势。为了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区农机部门分层次、分专题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全方位培训:技术服务组按照“工作措施到村、技术人员到户、技术应用到机、技术要领到人”的要求,进镇入村,开展零距离宣传培训;区农机化培训学校、各镇农技中心将培训班办到村、组;区农机局设立农机服务热线电话,接受农民机手的技术咨询,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6 优化工作模式,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2.6.1 采用“四位一体”的组织模式

通过调研分析,逐步形成由区政府领导协调,区农机局牵头主抓,各乡镇组织安排,以新型农机(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为实施主体的“四位一体”推进机制。相关单位和部门各司其责,合作发力,有效地保障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6.2 选用高效的技术模式

组织农机农艺专家,结合本地区气候、土壤特点,以技术先进、经济实用为原则,精选新型、高效、复式作业机具和适宜的技术路线,提高各环节机具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2.6.3 推广统一的生产模式

通过实施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土地合作经营方式,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行统一品种、统一耕播、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统一烘干、统一还田、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减少分散生产经营造成的浪费,节约经营成本。

2.6.4 发展复合型经营模式

赣榆区现有农机合作社142家,其中50%的农机合作社是复合型的经营主体,主要组成形式为“家庭农场+农机大户”“承包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大户+种植户”。复合型农机经营主体在服务自身的同时,还对外开展订单式、一条龙(耕、种、植保、收、烘干或者其中几项)服务,服务方式灵活,收益来源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3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贡献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的综合实力,降低了农业的经营成本,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六大环节中的每个环节的发展都相当于一次农业革命。如:秸秆禁烧保护了环境、改良了土壤,联合收割机的发展造就了一批跨区作业的农机专业户、经纪人。赣榆区现有联合收割机1800多台,每年外出跨区作业的收割机大约有1000台,跨区作业总收入5000多万元,跨区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7年在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过程中,又催生了一批高效植保、粮食烘干专业户,产生了2个飞防作业队和十多个植保作业队。植保作业队实行订单式、一条龙服务,全年累计作业面积近33 khm2,作业总收入200多万元。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4 存在的问题

4.1 土地分散经营

近几年,该区虽然鼓励土地流转,但流转的土地多用于林、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有些还变通用于工业项目建设,真正用于粮食集约化生产的比重较小。由于土地分散经营,该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大型、先进农机的推广应用。

4.2 农业设施用地难

为快速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区政府把发展重点放在“工业立区”上,集中精力抓招商、上项目,部分乡镇对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有所忽视,农业设施用地审批困难,严重影响农机合作社机库及粮食烘干中心建设。

4.3 农村人才缺乏

目前,该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低,有文化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农村干部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认知度低,对农机、农业科技推广重视不够,对粮食生产管理松散,缺乏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5 思考与建议

5.1 加大高质量的配套机具研发力度

目前拖拉机已经进入了大马力、高性能时代,而配套农机具发展落后于动力机械,适应秸秆全量还田后作业的大型、高效、复合型配套机具性能有待完善,急需研发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

5.2 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进程

应鼓励农民出租、托管土地,开展规模化经营,为大型机械作业创造条件。

5.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应加快培育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5.4 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应扶持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运营方式,引入现代公司化管理理念,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5.5 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在农机装备发展的一定阶段,要研究适应机械作业要求的作物品种、肥料、农药等,注重各种技术的集成配套,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高投入产出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植保全程示范区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