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设计学科人才生态伦理教育的研究

2018-02-11胡兮邓菲洁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7期
关键词:伦理生态设计

胡兮,邓菲洁

(1.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2.贵州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贵阳 550025)

设计学是一门理、工、文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新型交叉学科,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1世纪已进入了设计时代,人类社会真正的实现了“时时有设计、事事有设计”,时代需要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在设计学科的构架中,设计的教育是整个构架的基础,设计教育已经不止是对设计学科发展的延续,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参与。现今,各大高校持续增招、扩招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数量大增的同时,设计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调整改进,设计基本理论、技法与理念逐渐完善起来,但却在设计的具体实施上一定程度的忽视了对设计学科人才的伦理教育。

伦理学属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关乎道德作用、性质、教育等的伦理研究,生态伦理学又属伦理学的应用型分支,是实施伦理学在自然生态保护中应用表现。在当下,随着社会的迅速前进,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大,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起来,生态危机这个摆在人类面前的巨大问题,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大众所理解与支持,也使得生态伦理学显得更为重要,但与此同时,设计的参与者们也经受着道德与观念的新型挑战。生态伦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末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多地爆发了生态运动,这次新社会运动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里约热内卢的地球高峰会上“永续发展”和“可持续性”等议题逐步出现,生态问题在那时就已经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不可否认,设计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学科,人与自然相互交融,设计的方式也应更亲近自然。新出现的生态设计、周期设计都是以唤醒自然为主题的设计理念。

既然设计切合生态且需要自然,那么就必定需要将这一设计思想延续传承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其体现到设计教育中来,以教育为传承让后来的更多的设计师能够将上述理论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将生态伦理的理念放入设计教育中,可以说将生态伦理融入设计教育应是必然的。

设计伦理最早由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提出,他的思想对绿色设计产生了直接影响。帕帕奈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提到:“设计学校的主要问题似乎是它们对设计技巧教的太多了,而与设计紧密相关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有关的知识又教的太少”,可见帕帕奈克对于设计伦理在教育中表现先驱思想。目前高校设计学科在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中虽然已经开始对设计中生态伦理有新认识并开始调整研究,比如说通过开设“可持续设计”等课程方式,但在生态伦理的教育实施过程中还是片面课堂及理论教育,甚至大多数的高校还没有设置相关的课程,缺乏实际案例或相关技法指导,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参与感,不能深刻的认同生态伦理在未来设计趋势中所体现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的设计中对于生态伦理的道德及公共意识还应配合实际案例及技法,为此,我们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意识—行为—内涵”的顺序原则推进式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已顺应时代的步伐,培养出符合生态、适应自然的设计师已是当下所需。

一、生态伦理设计中的“意识”教育

所谓生态伦理,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在人类的生产造物、发展使用、接触进步等历史进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平衡有意识、有想法、有联系的调节与保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历史进程不断推进,如今设计已经高度融入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当生态伦理融入设计,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达一种方式、理念或者意识,特别是融入设计教育时,更是一种设计精神、设计传承,它的可持续性将源源不断的在设计的传承教育中得到巩固。在还没有提出这个概念时,两者就已有了许多的“合作”,譬如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到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食用粽子。粽子是一种用粽叶包裹糯米蒸煮的食品,粽叶使用芦苇叶或箬叶,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很好的简约设计,人们能够适宜的利用周边的自然产物,在食用完后丢弃的芦苇叶或箬叶又可以降解,这是生态伦理在实用设计中的较好体现,生态伦理与设计相碰撞后和谐地相融,就像顺应自然一样。

由上述的情况可以看出,我们在教育和培养设计学科学生时,应让学生懂得生态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人类在最早期就已经开始使用自然的产物,而在使用后懂得归还、再造、可循环,就像中国有句俗话:“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一样,这样的设计才能长久,才是真正的“绿色设计”“可循环设计”。我们可先通过针对设计学科专业学生开设《生态伦理设计》这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交叉的课程,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先受到生态伦理设计相关的教育,懂得当前的设计形式,在未来设计构架与设计参与中开始把生态伦理逐步放入自身意识,将生态伦理的道德观念并入设计思维。生态伦理设计课程的目标培养方式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学习、阅读有关生态伦理的理论与著作——积累

除去教学用书之外,由专业教师向学生推荐生态伦理相关的著作书籍阅读、带读,如《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回归自然:新世纪的生态伦理》《生态伦理学:从理性走向实践》等,阅读后总结思想并交流讨论,定期分小组作主题性PPT阐述新的认识和观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使学生得到些许认识后逐渐滋生生态伦理意识。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融合

培养设计学科学生利用课堂上以及课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的设计中,学会把生态伦理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带着生态伦理的心态去设计。如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师理查德·哈格就在西雅图煤气厂的旧址上建立了新的公园,不仅没有浪费这片工业用地,还通过生态伦理设计使之变换为一个风景漂亮的公园,这是生态设计实践的首次成功尝试,也是实际的好例子。

(三)材料选择与能源消耗——运用

如何运用生态伦理观念在设计上,材料的选择与能源消耗的考虑尤为重要,在每一次设计参与中,使用可降解的材料以及低能源的消耗都是决定本次设计是否遵循生态伦理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教育上需指导学生在设计中如何运用环保型、可降解的材料,摒弃以往的一次性材料。比如玉溪牌软小庄园香烟在2013年时就摒弃了以往在烟包上使用“UV胶印+UV雪花网印”,而在新的烟包上使用全版凹印水性油墨印刷,承印材料也更换为新的两种环保易降解材料,分别是PET直纹光柱透明镭射转移介质纸张和画布纹蛋壳黄纸张,这是烟草行业内较早使用环保材料的案列,不仅响应了绿色印刷的号召,更符合人们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此类的实例教育都能对学生在生态设计理念上有新的认识及意识。而在能源消耗的研究上,课堂教育可对低能源建筑设计、低能源产品设计等进行分析讲解,看看现代的设计者们是怎样解决低耗能的问题,以及对新能源的了解,如太阳能、风能、电能等新能源在设计中的运用。

(四)可回收再利用——反思

在生态伦理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有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参与的运用概念后,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考虑,反思过去一次性设计的弊端,学会考虑设计后果与生态伦理之间的关系,考虑设计后果的可持续性,注重提高设计产物的回收再利用价值意识培养。

(五)经济学及人机工程学——责任

设计学科本是一门交叉学科,生态伦理学同样也是,现在的设计学科毕业生就算有了一定生态伦理意识,在面对未来的设计工作上,很可能从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被公司或甲方所驱使,逃避社会责任,完成一些违背生态伦理的设计作品,这样的状况在如今社会中多如繁星般存在,哪怕现行业中也已开始关注生态伦理的问题。所以我们更需要较早对学生在这方面进行教育,分析经济价值与社会责任价值之间的和谐取舍。在生态伦理设计中,人机工程学是设计责任的表现,一个通过设计出来的产物是否遵循人性化,也是体现实用性的必要条件,一把椅子设计得再好看,如果坐着不舒服,那它就没有最基本的实用价值。

二、生态伦理设计中的“行为”教育

一般来说有了理论基础的认识和知识构架的了解,当生态伦理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有了“意识”,但如何使这样的概念在学生的设计思维中由“意识”变为“潜意识”?真正的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成为一名拥有生态伦理责任、生态伦理行为、生态伦理道德的设计师,我们就应逐渐进入到实践的环节。“行为”的实践环节我们可分为生态伦理设计实例考察及生态伦理设计实际参与两个部分。

(一)生态伦理设计实例考察

现在高校的设计学科专业基本在大专或本科阶段以上都有设置考察学习或实习的课程,时间不一,基本在半个月到三个月之间。实习考察的模式也基本为两个方面:第一,由教师带队带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全国一地或多地学习考察,这种类型的考察基本是走马观花。现部分高校还没有系统的设置考察主题、要求、目的,甚至有的院校教师带学生考察后,最多只是责任性的管理学生的安全即可,任由学生自行安排行程,如同游旅般,这样的考察没有专业倾向,更没有考察意义。第二,学生在毕业之前的工作实习,相当于是毕业生在毕业前的工作预热练习,初衷为善,但难免也会有些学生通过自身人际关系,在工作单位盖章或总结评价上弄虚作假,使这样的“实习”变得虚无缥缈。

由此,我们应在设计学科学生考察学习或实习的课程目标方面下功夫、做调整,包括根据考察所在地定制严谨的考察路线、合理规划考察时间、对于设计学科各个专业有针对性的考察目的等。除了应完成的参观、学习、技法练习、考察实习报告等常用方式之外,还应加入针对生态伦理设计实际案例的参观学习,如参观学习低耗能建筑、研发运用绿色包装及低碳设计的生产厂家、生态设计作品展览等,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感官和触摸体验生态伦理行为在当前设计中的运用。

(二)生态伦理设计实际参与

顾名思义,就是把生态伦理的意识运用在我们教学的行为中。首先,可成立一个生态伦理设计研究工作室,工作室由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拟研究其在设计中概念输出和具体应用。其次,设计学科各专业在教学中的具体课程作业,都可要求部分作业使用生态伦理意识观念去设计作品,如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运用这样的意识观念创造出的作品,定能拥有创新的外观、实用的形态以及可循环的价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室内装潢设计的作品时能从使用材料的环保、能源低耗的循环等作周全的考虑,这样的作业要求是直接体现生态伦理的“行为”方式。最后,可由学校或学院牵头,带领学生竞标、参与可实现生态伦理设计目标的相关项目,如设计这类的作品参加国内、国际的设计比赛、参与设计“美丽新乡村”生态规划等,都是与社会接轨的直接设计参与。这些实际的行为参与都会对培养学生对生态伦理设计的实际运用起到很好的帮助,以至于他们在设计受教育阶段就能真切的感受到这种氛围,将来步入社会后定能有个好的绿色设计心态。

三、生态伦理设计中的“内涵”教育

生态伦理设计的概念一旦提出,将会引导人类与自然、时间、周围环境、功能、循环、结构、材料的高度融合,这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生存空间的尊重,是对这份馈赠的回礼,还是一种能量的和谐。然而我们在进化、发展、生产生活时既然选择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在执行设计时,生态伦理内涵的精神和创新才能体现出来,而在生态伦理设计的教学中传递其内涵的精神以及创新都是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内涵的精神传递

未来,随着社会更加快速的发展,地球的压力倍增,一个个生命开始慢慢消逝,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其实,我们还能做很多!是的,就像过去一样,汽车产生尾气,于是有了电动汽车;工厂排污水,于是有了工业循环水过滤器;塑料袋不能降解,于是有了环保塑料袋和纸袋。不一样的是,过去我们设计出来的产品只是方便人类的创造,而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压力。比如汽车的问世,确实给人类带来了诸多便捷,是人类工业进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却没有考虑到尾气对大气层的污染,为何我们不在设计创造的时候就把生态伦理作为一种设计精神放入其中,以达到只要是设计出来的产物都会是可持续性环保的。所以,未来的设计实用趋势也一定是将生态伦理的精神考虑其中,这种精神就是生态伦理设计的内涵所在,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内涵传递给学生们,让他们懂得把这份内涵运用到自己日后设计创作中的“意识”和“行为”中去。

(二)内涵即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拉丁文中,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和改变的三层意思,生态伦理设计的另一个内涵就是创新,而这种创新不止是传统意义上思维模式、元素应用、路径方法的创新,应是一种在面对未来发展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能时刻的告诉和提醒我们,适应自然的前提是尊重自然。在教学上,倡导和培养学生适应这种“潜意识”,结合理论始终贯彻在设计的实际运用上,加入了生态伦理的“意识”、“行为”“内涵”,这本来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设计才是符合当下和未来发展的设计。可以说对于生态伦理的认识和运用将促进设计的又一次革新,在设计中不断创新来真正的实现生态伦理的运用,这也是我们需要向学生们所教授的。

结语

综合上述,我们得知了生态伦理在对设计学科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使我们明白,在生态伦理符合当下设计需求的同时,设计教育更为需要生态伦理的注入,培养出拥有生态伦理“意识”“行为”“内涵”的设计学科的人才,切实推进中国生态伦理设计的发展进程,已是当下设计世界的形势所需,展望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一个自然、和谐、绿色且平衡可持续的美好世界中。■

[1] 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第7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 周继琼.玉溪(软小庄园)带领我们走进绿色庄园[J].印刷艺术,2016(8):22-23.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4] 马敏.唤醒设计者的生态良知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专业生态伦理课程构建探索[J].艺术教育,2016(07):268-269.

[5] 李传文.生态设计的概念、内涵及其当代实践[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6).

[6] 孙湘明,萧沁.对高校设计教育发展的深层思考[J].装饰,2005(09):38-39.

[7] 刘爱国.浅论当代生态伦理学[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81-82.

猜你喜欢

伦理生态设计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生态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