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格优势干预的研究进展及其对癌症患者护理的启示

2018-02-11李敏丽孙慧敏

军事护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品格参与者幸福感

李敏丽,孙慧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护理部,湖北 武汉 430071)

品格优势(character strengths)是指从一个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特质[1],显著优势(signature strengths)则指的是24项品格优势中排名前5的优势[2]。积极心理学是重点关注品格优势的一个新兴领域,品格优势与积极结局指标关系的探究是近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3]。显著优势作为最突出的品格优势,如果个体在每天的生活中使用这些优势,就会体验到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4]。文献国际癌症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5]报道,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呈持续增长趋势,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提高,生存时间延长[6],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基于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品格优势干预可应用于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评价其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对品格优势的概念、测评工具、干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我国癌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品格优势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末,心理学领域兴起了积极心理学的热潮,品格优势是其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人类所普遍具有的一些积极特质。2004年,Peterson 等[1]建立起了积极行为分类评价系统,并编制了《品格优势及美德分类手册》。该系统包括智慧、勇气、仁慈、公正、节制和自我超越等6项核心美德以及创造力、勇敢、爱与被爱的能力、合作、感恩等24种品格优势,其也随着学科发展得以不断完善。国内对Character Strengths的研究较少,学者杨鲁静[7]将Character Strengths 译为品格优势,本文取其译名。

2 品格优势的测评工具

2.1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VIA-IS)VIA-IS是一套240题的自我报告式问卷,24种不同的品格优势分别对应24个分量表,每题均采用Likert 5点计分(非常不像我~非常像我)。某项品格优势的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此项优势越突出。原版VIA-IS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达到了0.70,4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也在0.70以上,被广泛用于测量成人的品格优势[1]。2006年,在原版VIA-IS的基础上,有学者[4]开发了适用10~17岁青少年的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 for youth,VIA-Youth),该问卷共有24个分量表,198个题项,各个分量表的信度均在0.65以上[8]。

2.2行动价值情景量表(values in action rising to the occasion inventory,VIA-RTO)Peterson等[1]还开发了VIA-RTO,一种用于测量品格优势的结构式访谈问卷,其运用相对复杂。该学者以VIA-RTO、他评优势问卷为工具,对60例样本施测,结果显示自评与他评问卷的相关性高(RS=0.40~0.60),说明该问卷可用于评估人群的品格优势。

2.3中文长处问卷(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CVQ-96)VIA-IS已被德国、中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研究其信效度和效度,并探究其在本土的适用性[9-11]。2012年,我国学者段文杰等[12]根据原版VIA-IS,编制了CVQ-96。该问卷由96个题目组成,24种不同的品格优势分别对应24个分量表。该学者在成人和青少年群体对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α=0.87~0.92)、重测信度(r=0.70~0.76)、稳定的结构效度、较好的校标效度及预测效度,适用对象为成年人和青少年群体[13]。

3 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研究

国内外对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研究尚处于不断深入探索中。有关优势的干预包括基于优势的咨询疗法(strengths-based counseling)[14]、优势强化疗法(strength-centred therapy)[15]和不同形式的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strengths-basedintervention)。

3.1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在成人和学生中的应用2005年,Seligman等[16]学者开展了一项严格的随机对照网络研究,参与者471人,设立了5个积极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干预均通过网络平台,持续1周。5种的干预方法分别为:“感恩拜访”,参与者给从未好好表达感激的人写一封感谢信,并寄给自己所感激的对象;“三件好事”,参与者每天记录发生的3件好事;“美好的时光”,参与者写出自己感到最美好的时光,并回忆自己在这段经历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并每天回忆1次;“识别你的优势”,通过VIA-IS的网上评估识别自己的显著优势;“使用你的显著优势”,通过测评获知自己的显著优势,并且在1周内每天用一种新的方式使用优势。对照组的干预为:“早期回忆”,参与者1周内每晚回想自己的早年记忆并记录。结果发现,“使用你的显著优势”和“三件好事”组能显著提升幸福感并减轻抑郁症状,效果持续6个月。由此可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有意识地去强化,可能会提升个体的幸福感、降低抑郁的发生概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可能存在干预环节依从性低的现象;第二,通过主题网站招募的参与者不能代表普通人群,且年龄层次不一样;第三,消极结果的评估只有抑郁一项,不够全面。

2011年,中国学者杨鲁静[7]报告了一例强迫症的个案。来访者是一名高护专业的大学生,希望能控制自己的不洁联想和反复清洗行为。咨询师通过27次咨询完成了个案咨询,包括:建立咨访关系,强化咨询动机;评估诊断;疏解情绪;调整认知,暴露治疗;优势强化等。该个案咨询运用传统技术缓解来访者焦虑、痛苦的情绪,调整了来访者原有的认知。在稳定来访者情绪后,灵活运用优势强化疗法进行优势评估,鼓励来访者应用自身优势,最终改善了强迫症状并激发其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

3.2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在临床心理中的应用早期有关基于品格优势的研究主要以成人和学生为干预对象。随着品格优势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也逐步在临床心理领域得到发展。2014年,英国学者Andrewes等[17]对10名因脑外伤后引起行为障碍而住院的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试验。该实验设立了两个积极干预组(5名),一个对照组(5名)。对照组接受个性化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滥用的动机性访谈;试验组中参与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辅助的积极心理干预,干预方法分别为:“三件好事”,参与者记录每天发生的3件好事,持续12周;“显著优势”,研究者协助参与者完成简版优势问卷,识别自己的显著优势,并且在1周内的每天用一种新的方式使用优势,持续1周。结果表明:“三件好事”能够提升参与者的幸福感;“显著优势”组参与者的幸福感、自我意识有所提升,但未见明显差异。这说明品格优势的干预疗法能够提高创伤后行为障碍患者的认知水平。然而,该实验仍存在局限性:第一,样本量小;第二,由于资源不足,导致“显著优势”组干预的依从性得不到保证,其长期效果未得到验证;第三,真实幸福指数在该人群的信度和效度未得到验证,故无法判断该人群是否适用。今后的研究可从上述局限性加以改进。

2016年,Toback等[18]开展了一项纵向的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者为81名住院治疗的青年精神病患者,实验设立两组即对照组(40名)和干预组(41名)。干预组的方法为“显著优势”:参与者通过VIA-Youth问卷,识别自身的3项显著优势,患者与研究者共同讨论后在卡片上记录2~4种优势的应用方法作为应对技能;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参与者使用卡片指导完成优势应用的任务。对照组的方法为参与者和研究者完成一对一的游戏(如:棋盘游戏),时间约24 min。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自我效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从第2周开始效果持续至3个月;干预后3个月,“显著优势”能够提高参与者的自尊水平。由此可知,认识自己的优势,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能够增加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水平。然而,该试验中对照组没有进行VIA-Youth问卷调查,因而不能判断两组参与者显著优势的基线是否具备可比性;其次,整个试验无法达到双盲的效果;最后,两组参与者存在相互影响的可能。目前,各国学者从不同疾病不同角度初步阐述了品格优势对患者的影响,其机制和作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4 品格优势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和启示

据IARC发布的2012年全球癌症报告数据[5]显示,全球新发病例数达到1406.8万,因癌症死亡的病例数达到 820.11万;预计到2030年,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2140万[19]。癌症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患者往往由于诊断、治疗不良反应、复发以及预后等不良问题,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20-21];其中,焦虑、抑郁的发生最为常见[22]。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癌症作为个体生活中经历的重大逆境,患者的心理状况已受到医务人员的重点关注。因此,寻求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法,是癌症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4.1在癌症人群中开展纵向干预研究目前,有关品格优势的实证研究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即通过调查性研究探讨品格优势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纵向干预性研究较少。虽然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在普通人群的应用效果得到了验证,但在癌症患者中应用鲜少[23-25],同时存在“伪科学”“没有科学依据”“夸大其词”等批判积极心理学的学术评价[26]。我国品格优势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有一些品格优势的实证及干预研究[27-29],但癌症患者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尚未见报道。因此,广大学者需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来证明品格优势的干预对癌症人群的影响及意义。此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心理健康、情感和优势表达的观念存在较大差异[30],故借鉴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时,应首先评估其在本土人群中的适用性,并制定合适的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策略。

4.2在品格优势干预中纳入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研究人员通过采访和观察等多种手段,以深入了解他人体验的一种途径[31]。质性研究在心理学领域广泛使用,但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应用较少。有学者[32]建议将质性研究的方法拓展到积极心理学领域以深入了解个体经历和行为的意义。Andrewes等[17]通过质性研究深入了解了参与者的情感及自我认知变化,弥补量性研究不够深入的不足。Gander等[33]进一步提示:未来的评估品格优势的工具不仅需要自我报告式的问卷,还应该利用访谈等方式。因此,评估品格优势可以利用质性研究访谈等形式,与研究对象深入互动以获取更自然真实的资料,并使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结果更加可靠。

4.3注重理论模型的研究目前,有关品格优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概念的统一以及测评工具的汉化,关于显著优势的作用机制等深层次的研究尚未报道,仅少数学者对优势利用与幸福感相关调节因子进行了研究[34-35],如Toback等[18]的研究初步探讨了优势利用与自尊、自我效能的关系。癌症患者品格优势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更有效地激发个体应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并促进我国癌症患者护理水平的提高。

5 小结

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已经取得初步实证,其能够提升个体的幸福感,缓解抑郁情绪,但该干预方法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以验证其效果。目前,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在癌症人群中的应用匮乏。基于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需求现状,广大学者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弹性地开展基于品格优势的干预,评价其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此外,可在品格优势干预中纳入质性研究,使研究内容更加完善、可靠。为了更深入研究品格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者应加强品格优势理论模型的研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癌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品格优势;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综述

【参考文献】

[1] Peterson C,Seligman M E P.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93-109.

[2] Linley P A,Maltby J,Wood A M,et al.Character strengths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VIA inventory of strengths[J].Pers Individ Dif,2007,43(2):341-351.

[3] 李婷婷.品格优势对情感幸福感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4] Park N,Peterson C.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haracter strengths:Application to strengths-based school counseling[J].J Posit Psychol,2008,12(2):85-92.

[5] Torre L A,Bray F,Siegel R 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5:65(2):87-108.

[6] Allemani C,Weir H K,Carreira H,et al.Global surveillance of cancer survival 1995-2009: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25676887 patients from 279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67 countries (CONCORD-2)[J].Lancet,2015,385(9972):977-1010.

[7]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8] Peterson C,Park N.Assessment of character strengths among youth:the 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for youth[C].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3.

[9] Ruch W,Weber M,Park N,et al.Character strength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liability and initial validity of the german 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 for youth(German VIA-Youth)[J].Eur J Psychol Assess,2013,30(1):57-64.

[10]段文杰.提升幸福感:基于性格优势的纵向干预实验[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2]Duan W,Ho S M Y,Bai Y,et al.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J].Res Soc Work Pract,2012,22(6):680-688.

[13]Duan W,Ho S M Y,Bai Y,et al.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J].Res Soc Work Pract,2013,23(3):334-343.

[14]Smith E J.The strength-based counseling model:A paradigm shift in psychology[J].Couns Psychol,2006,34 (1):134-144.

[15]Wong Y J.Strength-centered therapy:A social constructionist,virtues-based psychotherapy[J].Psychotherapy (Chic),2006,43(2):133-146.

[16]Duckworth A L,Steen T A,Seligman M E P.Positive psych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J].Ann Rev Clin Psychol,2005,1(1):629-651.

[17]Andrewes H E,Walker V,O Neill B.Exploring the us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in brain injury survivors with challenging behavior[J].Brain Inj,2014,28(7):965-971.

[18]Toback R L,Graham-Bermann S A,Patel P D.Outcomes of a character strengths-based intervention on self-esteem and self-efficacy of psychiatrically hospitalized youths[J].Psychiatr Serv,2016,67(5):574-577.

[19]Martel C D,Ferlay J,Franceschi S,et al.Global burden of cancers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 2008:A review and synthetic analysis[J].Lancet Oncol,2012,13(6):607-615.

[20]Ng H S,Roder D,Koczwara B,et al.Comorbidity,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ancer patients and survivors:An Australian population-based study[J].Asia Pac J Clin Oncol,2017 Mar 29.doi:10.1111/ajco.12677.[Epub ahead of print]

[21]Zhao G,Okoro C A,Li J,et al.Current depression among adult cancer survivors:Findings from the 2010 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J].Cancer Epidemiol,2014,38(6):757-764.

[22]Yang Y L,Liu L,Wang Y,et al.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Chinese adults with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c Cancer,2013,13(1):147-147.

[23]Victoria C M,Ortiztallo M,Cardenal V,et al.Positive psychology group interventio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randomised trial.[J].Psychol Rep,2014,115(1):44-64.

[24]Casellas-Grau A,Font A,Vives J.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in 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Psycho-Oncology,2014,23(1):9-19.

[25]Macaskill A.Review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medical populations[J].Health Care,2016,4(3):66.

[26]Coyne J C,Tennen H.Positive psychology in cancer care:Bad science,exaggerated claims,and unproven medicine[J].Ann Behav Med,2010,39(1):16-26.

[27]黄文倩,张蓉,柳迎新,等.团体辅导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62,105-107.

[28]李婷婷,刘晓明.品格优势、应激生活事件与中学生情感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7):527-533.

[29]李遵清,韩鹏,仇爱玫.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30]Tse,S,Divis M,Li Y B.Match or mismatch:Use of the strengths model with Chinese migrants experiencing mental illness,service user and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s[J].Am J Psychiatr Rehabil,2010,13(3):171-188.

[31]莫妮卡·亨宁克,英格·哈特,阿杰·贝利.质性研究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18-222.

[32]Rennie D L.Occluded humanistic qualitative research:Implications for positive psychology[J].Humanist Psychol,2012,40(40):166-178.

[33]Gander F,Proyer R T,Ruch W,et al.Strength-based positive interventions:Further evidence for their potential in enhancing well-being and alleviating depression[J].J Happiness Stud,2013,14(4):1241-1259.

[34]Allan B A,Duffy R D.Examining moderators of signature strengths use and well-being:Calling and signature strengths level[J].J Happiness Stud,2014,15(2):323-337.

[35]Douglass R P,Duffy R D.Strengths use and life satisfaction:A moderated mediation approach[J].J Happiness Stud,2015,16(3):619-632.

猜你喜欢

品格参与者幸福感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