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及园林病虫害防治
2018-02-11李珊
李 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自“生态文明”提出后,生态性园林城市建设便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据了解,我国园林绿化植物极易被虫害影响,对园林绿化效果带来不利,严重的会对城市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对城市生存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从园林绿化病虫害现状、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手段三个方面进行相关阐述。
1 园林绿化病虫害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植物种类丰富,对病虫害的发生造成影响。同时,不同植物生长周期不同,如在气候温和的昆明,由于温度适宜进一步加剧了病虫害的滋生,随着引种多样性的加深,病虫害的发生也愈演愈烈,对园林绿化植物带来严重威胁。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对城市绿地的生态平衡带来影响,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园林植物抵抗力逐渐下降,加剧了病虫害的侵袭。城市分隔带的设置,导致绿化系统原生态系统互补功能逐渐弱化,对园林植物自我修复能力带来一定影响。
2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人们的健康逐渐受到威胁,通过种植园林植物可对城市空气质量加以改善。园林植物具有茂密的枝干,巨大的叶面积,可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掉,与此同时,可将大气中的有毒气体吸收,最终使空气得到净化[1]。
园林植物不仅可净化空气,同时还可对气候进行调节,在炎热的夏季,种植大片园林植物可起到庇荫的作用,树叶也可反射辐射热,减少阳光直射。与此同时,植物还可对空气湿度合理调节,通过叶面蒸腾水分,将大量水分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湿度增加。
3 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手段
在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可采取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详情如下。
3.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中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频率相当高,如喷洒农药,这也是园林植物病虫害主要防治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化学防治有弊有利,其优点在于成本低、效果好、作用快,但这种防治方法难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化学防治中应注意科学用药。在条件允许下,将化学防治用于应急手段上,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我国生物化学领域中,标靶防治研究作为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标靶防治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及绿色性,将其运用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获得一定效果。另外,相关人员在选择化学制剂时,应尽量选择低毒性的制剂,对传统施药方法进行转变,将静电喷雾、根茎部注射药剂等方法应用其中。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将生物学、生理学及物理学综合起来,利用生物物理反应规律对病虫害加以治理,在具体操作中利用物理方法、器械设备开展防治工作。尽管物理手段源于古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防治工具的逐渐更新,得到了广泛推广,将其运用到病虫害防治中依然适用,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如诱杀法、捕杀法、红外线辐射法、阻隔法均可起到减少虫害的作用,其中诱杀法又包括黄板诱杀、灯光诱杀、潜所诱杀、毒饵诱杀,方法简单易行,可与其他方法联用。
3.3 生物防治 随着生物工程学与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生物防治中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防治方式具有绿化环保性,不会影响到植被及人体健康,并可防治病虫害抗逆性的产生,在具体操作中可将天敌防治手段应用其中,利用人工鸟巢方式吸引鸟类栖息,从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还可利用瓢虫对螨虫进行治理,利用赤眼蜂防治螟虫、毛虫进一步治理园林的病虫害[2]。
3.4 强化生物、物理防治 将生态系统环环相扣的生物链充分地利用起来,引进一些害虫的天敌,并进行保护,发挥出害虫天敌的作用,从而治理害虫,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害虫,不仅能实现防治害虫的目的,还能使园林环境得到保护。如玉米螟和梨小食心虫等害虫,可以利用性诱剂来诱杀,蚜虫等害虫可以利用黄板来诱杀。要想有效地消灭害虫,就要加大防控力度,并开展绿色防控的模式,为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 结语
本文对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为确保绿化效果的实现,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将多方位、立体化防治措施运用其中,加大对病虫害的监管,治理要注重使用科学、安全的长效方法,以便为园林绿化长远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