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发展对服装设计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2018-02-11吴琼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微信信息

吴琼

(天津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天津 300387)

一、自媒体的概念与发展

自媒体(We Media)一词来源于2003年由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联合发表的《自媒体报告》,报告认为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它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由大众传播模式向为分众传播模式转变”。自媒体的核心就是普通民众提供信息,并通过自媒体发布、分享给大众,具有平民化、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

我国的自媒体发展是以BBS、博客(Blog)的形式开心 的,后来又有类似于博客的QQ空间,都是以上传或下载数据、阅读新闻、用户之间交换信息,或者以个人网络日记记录心得,发布信息、文章,分享图片等。随着博客的发展,播客(Podcasting)应运而生,人们以互联网为媒介,可以个人创建、发布音频和视频至网络而广为传播。2009年,新浪推出旗下产品——微博(MicroBlog),微博相对于博客来说,可以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发布与传播的速度快,之后微博以更具有时效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迅速占据大部分自媒体市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更新,2011年,腾讯推出了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微信(WeChat),微信除了普通聊天软件的功能外,它的语音短信、流媒体共享功能以及服务插件的“朋友圈”“公众平台”等都深受大众喜爱,至此新浪与腾讯占据了大部分自媒体市场,微博与微信也在竞争中不断完善。此外其他知名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如搜狐、网易推出博客、微博,百度推出百度百家等等。网络直播是透过网络系统的优势,运用视讯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起初用来进行产品展示、相关会议、体育直播、在线培训等,如今也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生活、游戏、电影、电视、展会等都能由个人发布,实现实时直播。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移动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花椒、映客、一直播等与传统PC直播平台如YY、斗鱼等都受到众多用户追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视频直播正朝着随走随播的移动直播时代迈进。

自媒体的发展促使人们信息获取更加便利,人们自我表达的方式更加多样,人们有更丰富的资源与技术去感受生活,分享生活。

二、自媒体发展对服装设计教育的影响

(一)自媒体推进了服装设计资讯收集与信息交流平台发展

服装设计作为一个时尚行业,信息必不可少,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掌握信息只能靠传统媒体,电视、报刊、书籍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个领域都开始建设自身网络平台,各大服装资讯网站也应运而生,对于国内外的各大品牌与设计师的发布会,业内动态、行业信息等都能做到足不出户而手握最新咨讯。但这也依然没有改变接受信息者是受众,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自BBS的诞生改变了这一状况,在以服装为主题的论坛中,人们不仅可以发布自己掌握的文字、图片、视频信息,还可以实现信息间的交流。例如“穿针引线网”是2001年建立的服装行业深度交流平台,网站不仅提供大量的图片信息,支持各大赛事的在线报名,在网站上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在论坛上,并且与他人交流心得。CFW服装设计网则除了传统的资讯功能外,还涵盖了作品推介、设计师推介、教学培训、职位简历等,可以自我推介、自我选择学习的媒体。

随着智能手机问世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网站推出App软件,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则显得更为方便、快捷,如今基于移动设备而广为使用的自媒体有微信、微博等。微信的微信公众号也成为各服装媒体的发展方向,有很多服装设计相关机构建立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结合微信群聊天功能和微信朋友圈,形成信息发布、交流、展示为一体的自媒体平台。微博作为社会媒体平台,相比微信的精准性传播,有着开放性传播的特性,不受发布频次限制,因此在微博上可以关注的内容更多、更广,服装业界知名人士、技能高手、国内外服装院校、服装爱好者、院校师生等都能时时发布、阅读、评论信息。

(二)自媒体发展促使了教学形式与理念的改变

2009年,随着微博的面世,以“微”为名的事物相继出现,加上各类便携的移动终端的兴盛,它们具有体积小、屏幕等信息展示框的面积小的特点,并且人们通常是在琐碎的空余时间来翻阅信息,致使那些大篇幅的内容已经不适合现今的移动传播模式。因此,内容精炼、传播迅速、信息量大的“微文化”逐渐成为文化领域中的传播态势,“微课”也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微课”也顺应了“微文化”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原有整体的教学内容精简分割成各个独立单元,每个单元短小精悍,以视频的形式在线学习。在许多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已有很多教师尝试开展“微课”,一些技术性的课程如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等课程精心制作成各个模块,模块内有相应视频,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应需学习,教师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于微课的诞生,短小的课程视频以及学习时间的改变,使得教师们开始尝试“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课余复习的理念,而变成课余学习,课堂上答疑的模式,即学生在课余通过视频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实践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从原来的教师传授的单项教学,变成师生进行实践、思考、讨论的双向教学。在课堂上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项目,分组完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这类在线学习运作最成功的要属2011年由美国发起的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发的在线课程,由世界顶尖名校如斯坦福、哈佛等主动将他们的课程制作成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全世界的人们学习。慕课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教学资源共享以及可以按照个人兴趣个性化选择课程的特点,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响应。我国也开始发展慕课教学,但中国式慕课与美国式慕课的不同在于,后者的受众定位于社会自由学习者,前者主要为在校生。

(三)自媒体提供了新的教学展示平台

播客最早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通过播客收听或收看订阅的节目,随着播客的发展,有些教育者发现播客也可以用在教育领域,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无论是微课还是翻转课堂,都是需要制作课程视频,这些视频的上传和播放许多都是依托于自媒体播客平台。播客也成为远程教育的助力,利用移动互联终端的便捷性与可操作性,使得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情况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传统播客以及慕课等的学习视频是以录播的方式的单向学习,虽然有些平台上师生间的交流可以通过日志的形式,但不能做到实时反映,导致学生在难点学习上滞后。因此,现在在线教育正向着直播教育发展。虽然目前直播教育在高校尚在尝试阶段,主要还是集中在展览、会议直播,多以开拓视野、丰富试听感受为目的,而直接用于课程的直播还比较少。但如今的在线教育市场上,对“直播+教育”“直播+行业”的探索势如破竹,有依托于直播平台的直播课程,也有教育企业开发的在线教育平台,服装设计类专业的技能在很多平台上都有课程,如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邢帅教育等。尽管直播教育的运营模式还有不完善之处,但因其教学形式的直观、互动性能,可以根据需求选课的自主性,学习环境自由性,以及人人都能学习的公平性的特点,成为许多学习者的选择。因此,可以说直播教育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引发了中国教育形态的变革。

(四)自媒体的信息碎片化给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

原创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曾说过,每项技术都会带来服务效应与危害效应。自媒体所产生的信息可以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带来丰富的感官效应,依托互联网的超级链接功能发布和阅读信息,给人们信息检索带来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自媒体上的信息都尽量短小简练,只能流于表面而不能深度表达,并且信息大量并存,人们看完这条信息,紧接着又蹦出另外一条内容大相径庭的报道,这种跳跃式的非深层次的阅读会使得人们思维分散,这些都给服装设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服装设计属于艺术类专业,艺术类学生本身具有的艺术特质使得学生们直观感受多于理性思考,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则更加会影响其阅读习惯,使其失去深度阅读的耐心,对互联网形成过度依赖,从而使学生对于系统知识的学习缺乏恒心,对于知识不能深入研究,甚至导致思维惰性。

三、自媒体发展对服装设计教育前景的启示

(一)O2O教学模式的借鉴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兴起,慕课、微课、直播课程等网络课程也快速发展。由清大学习吧首创推出的“O2O”学习模式,O2O(Offline To Online)即线下到线上。教学包括了线上与线下,通过学习终端联系线上班级圈的学习,线下开设体验店,这种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形式值得服装设计教育的借鉴。首先可以尝试性开设一些能够进行“O2O”学习的课程,纯技能性的课程如制版、立裁等可以采用录播或直播形式,艺术设计类课程如款式设计、面料塑形等可以采用直播形式,学生可以在课余选择性学习,在指定时间开设线下体验课程,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实践操作,掌握知识与技能。“O2O”教学模式还可以在一定省市范围内实现,即可以辅修其他学校的课程,实现各个学校间互认学分,形成开放灵活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定制式”培养模式

大数据以其大量、高速、多样、真实的特点,以及快速搜集、处理和利用复杂信息的优势,被全世界人们所认可和运用。其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能为企业产品定位提供参考;能在医疗领域提供数据分析,改变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理念与技术;在金融领域更是成为引导投资的一大助力。有许多教育者,也逐渐将大数据分析运用到教育行业。例如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教授在互联网上讲授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课程,他收集所有关于学生举动的信息,从中提取最有效的内容并将其纳入系统设计,从而使他的课程能够自动进行教学改善。针对学生的点击率了解学生的学习瓶颈,推送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成绩。这就是基于个人需求的“定制式”培养模式。

这无疑给了教育者一个提示与方向,但与计算机类课程的理性化,解题答案相对固定性不同,服装设计是以审美为前提,审美则是带有强烈的、感性的个人因素,因此凡是带有艺术审美特性的课程解题答案则是非唯一性的,这也是需要服装设计教育者需要去寻找的艺术类课程与大数据分析之间的契合点。只有找到这个契合点,能够实现数据化,才能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个性化、定制化,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微信信息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订阅信息
微信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微信
微信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