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银楼首饰纹样的继承与创新

2018-02-11周月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11期
关键词:花丝龙纹首饰

周月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民国时期,受到西方工业文明和意识细想的影响,首饰的纹样也发生了些许变化,处于新旧文化、制度更替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银楼的首饰纹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纹样设计加工的过程中融汇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西方的等多种元素,实现华丽的转变,呈现出不同于清朝时期的首纹样,展现出一种兼具典雅时尚的别致美。

一、研究民国银楼首饰纹样的意义

民国在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社会形态和文化环境两大方面,首先,民国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而建立的新政府,在制度、法律、人权等方面都与清政府截然不同,从上层建筑上进行的改变使得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之间,各种产业蓬勃兴起,就连之前服务于皇室贵族的首饰加工业也遍布街坊之间,社会阶级状况的改变,让之前只服务于皇室的首饰加工工艺转而服务于民间大众,被权利和阶层所禁锢的精湛技艺得以解放,极大的促进了民间首饰纹样设计的改变。其次,民国时期,新旧文化,东西方文化激烈的碰撞,多元的意识文化处于交融发展的状态,这样的文化环境,为首饰纹样的设计提供了多种元素,使得民国时期的首饰纹样在继承清朝皇室首饰纹样设计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西方首饰纹样设计的元素,从而使得民国首饰纹样呈现古朴典雅、时尚小资、精致美观的特点。

首饰的纹样与其他器物上的纹样一样,都是地域、历史、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民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是社会转型过渡阶段,在文化和社会形态上有着其特殊历史性,通过民国银楼首饰纹样的研究,可以管窥当时文化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与发展,剖解当时的首饰造物工艺,从而以民国时期首饰纹样的设计元素与价值内涵为借鉴,为现代文化大包容时代下首饰纹样设计的提供创新思路,以首饰为载体,传承首饰纹样中蕴含的传统的、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元素和工艺造物精神。

银楼作为民国时期首饰设计、加工、售卖的主要地点,其首饰纹样具有一定的时代代表性,民国银楼首饰工艺打破了清朝时期的皇室垄断状态,实现了首饰纹样的民间加工与设计,总的说来,民国首饰纹样的演变由两条主线:一条是继承;另一条是借鉴。继承的是清朝服务于皇室贵族的首饰工艺中的纹样与传统的民间首饰镶饰纹样,借鉴的是西方首饰中的纹样和元素,传承与借鉴并行不悖,相交相融,共同铸就了民国银楼首饰多元多彩的纹样,也为后来首饰纹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民国银楼首饰纹样的继承发展

(一)银楼首饰对龙纹样式的继承

龙这一具有麒麟之相、鹰之爪、蛇之身、鱼之鳞的物种,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图腾象征,代表着神圣、吉祥和喜庆,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比如“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等,可以充分说明,龙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且在漫长的封建王朝时期,龙被作为帝王和皇权的象征,龙的图案也被镶饰在皇室贵族的衣服和首饰之上。把龙纹镶饰在人们经常佩戴的头饰、耳饰、冠饰、额饰等首饰之上,不仅点缀了首饰,达到美化人体的作用,也是中国人一直以来寄托风调雨顺、丰衣丰谷等美好祈求的载体。虽然,清政府被推翻之后,民国建立,但是这种文化血脉和民族情感却保留并传承下来,龙纹样式依然常见于民国时期银楼首饰纹样的设计之中。

民国时期,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清朝时期的很多首饰,比如冠饰、额饰等,都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人们经常佩戴是耳饰、颈饰和手饰,因此,龙纹样式被广泛的应用于这些饰品的设计中,在清末民初龙纹银首饰加工工艺下,一件件精美而具有寓意的饰物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银楼中镶有龙纹样式的银耳环是民国初期女性佩戴的主要首饰之一,耳环是用一根较粗的银丝弯曲成如耳廓般的半圆形状,然后在弯曲成形的银丝上缠丝盘卷以作龙身,在龙身的前后两端焊接银片制成的花丝龙头和龙尾,中间焊接波浪形的龙脊,继而在龙头上点缀龙眼、龙须和龙角等,经过这些的工艺流程之后,一副栩栩如生的龙纹银耳环便产生了,民国时期,制作龙纹银耳环的工艺不尽相同,但是龙纹样式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与清朝时期皇室贵族所佩戴的龙纹首饰相比,民国时期的龙纹首饰更多的展现出的是一种雅态,而不是清朝时期首饰中的龙纹样式所展现出的盛气临人的感觉,民国银楼首饰上的龙纹样式在形态上更为自由和洒脱,这也许就是当时开放的文化环境和思想所致。

(二)银楼首饰对其他纹样的继承

当然,在对龙纹样式继承的过程中,民国银楼首饰纹样也继承了民间其他一些“如意”图案样式,如“金蟾”“金鱼”“莲花”等图案和“福”“寿”等字样,民国大同德盛荣银楼制作的长命锁,其纹样便体现了其他的纹样元素。锁身经模压、錾刻和焊接工艺程序制作而成,锁整体呈云头形状,其正面是首尾腾飞环绕的两条飞龙,两条飞龙相交围绕寓意着夫妻和睦。子嗣昌盛;锁背面有隐形龙纹,中间的主题纹样却是“刘海戏金蟾”,以期盼财源滚滚,幸福平安。在锁的下方,坠有桃形铃铛,而铃铛上面刻有“福”字,多种纹样与长命锁相呼应,突出“富贵长寿”的寄意。多种纹样的搭配设计,让整个长命锁形神具备,寓意悠长。其实,民国银楼首饰纹样对清朝以及历史上传统纹样的传承远不止龙纹、金蟾和福、寿等字样,还有很多其他具有特殊寓意的纹样以首饰作为载体被传承下来,才可以让我们有幸欣赏并研究这些富有艺术价值的首饰纹样。

三、民国银楼首饰纹样的借鉴创新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我国长期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与其他国家交流往来甚少;而到了民国时期,国门打开,一些新的思潮、新的文化、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和新的事物流传进来,这些新事物逐渐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受新思潮的影响,人们的着装也进行了新的设计,并且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剪辫运动,这些社会变化的发生,直接导致民国时期首饰纹样的变化。从历史上继承而来的首饰纹样,依然是一些瑞兽花草、吉祥文字等,但是在西方文化元素的影响下,传承下来的传统纹样逐渐与西方的首饰纹样相融合,在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民国的银楼首饰纹样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从而在表达国人美好意愿的同时,也契合了其他国家民众的审美需要。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银楼设计加工的首饰不仅满足国内民众的佩戴消费需要,还远销海外,当时,仅仅北京就有集加工制作与销售的首饰银楼和店铺100多家,并且按照销售地区不同分为东洋庄和西洋庄,东洋庄针对日本进行首饰的加工制作于销售,而西洋庄则针对欧美进行特色首饰的制作和销售。首饰的外销,促使民国银楼首饰的纹样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海外国家对首饰的需求使得欧美风尚和文化元素在首饰的纹样中得以体现。当时西方的首饰主要以维多利亚设计风格为主,其设计特点便是体现对自然和艺术的崇尚,因此其首饰设计的灵感也来自于自然,首饰的纹样和图案主要以花草为主,西方的首饰设计风格传入国内,逐渐被融入到民国银楼首饰纹样的设计中,这样,便产生了东西方元素融合的首饰纹样。但是,在民国后期,殖民主义逐渐渗入中国,阻断了东方元素与西方元素在首饰纹样中的融合,此时,银楼首饰纹样在保留传统和吸收借鉴西方元素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新的设计纹样和风格,现在很多学者将当时所形成的民国银楼首饰纹样和风格成为“北京风格”,这种首饰设计的纹样和造型直到现在依然很受西方市场的欢迎。

民国银楼中的首饰最受国外市场欢迎的首饰之一是花丝镶嵌首饰,这类首饰制作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唐,在明清期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后经民国继承并创新发展。本文在此以民国时期的手链手镯为例,以窥探民国时期银楼首饰纹样的变化发展。中国传统手镯,是不能开合的整体,在手镯上镶饰各类纹样,在西方元素流入之后,民国银楼设计加工的手镯不仅吸收的西方首饰的制作工艺变得可以自由开合,而且镶饰在手镯上的纹样也有了改进。例如花丝寿字祥云手镯,手镯共有相互连接可开合的四个块面,每个块面上都用花丝对称的雕饰了祥云、花蝶等自然纹样,并且用珐琅彩进行施染,然后镶嵌翡翠等珠宝,花丝雕饰的纹样自由舒展,灵活多变,与珐琅彩和玉石交相辉映。运用中国古老的制作工艺,融合东西方纹样元素,制作出的花丝镶嵌首饰,在西方市场上备受瞩目。另外,为了契合西方人的审美需求,民国时期银楼的匠人还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纹样,然后结合西方的元素,经过艺术处理融入到花丝首饰的制作中,充分的展现了东方的魅力和情调,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花丝金鱼手链,该手链是花丝与绘瓷的结合品,金鱼纹样来自于传统国画,周围辅以西方人钟爱的草叶,金鱼与草叶相呼相应,传达出东方情韵的同时,也糅合的西方纹样特色,是东西方首饰纹样结合创新的典范。民国后期,银楼首饰纹样也基本发展定型,而且受到战乱的影响,首饰的制作加工业也深受其害,几乎没有其他东西方纹样元素融合创新产生的新型首饰。

结语

纵观民国时期银楼的首饰纹样,既继承了清代的纹样图案和工艺技法,又借鉴融合了西方的纹样元素和风格,在此基础上,制作产生了众多让人耳目一新的首饰纹样和首饰款式。新旧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碰撞的民国,却在首饰制作和首饰纹样设计方面取得了相对辉煌的成就,并以首饰纹样为载体,展现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与艺术精神。■

猜你喜欢

花丝龙纹首饰
花丝镶嵌 精密如发的非遗绝技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互生》首饰系列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道安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
西夏寿陵残碑龙纹复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