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西方当代艺术比较研究
——以蜷川实花与盖瑞·贝斯曼为例

2018-02-11邹蕴婷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贝斯当代艺术艺术家

邹蕴婷

(上海大学 数码艺术学院,上海 201800)

琉在东西方的当代艺术家中,蜷川实花和盖瑞·贝斯曼是两颗受到万众瞩目的新星。当我们在面对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时,都被他们作品中斑斓的色彩和丰富的元素所惊艳,在脑海里能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然而两人的作品展现出来的风格与情感脉络却是截然不同的:摄影师出身的女性艺术家蜷川实花,通过借助女性元素来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作品中尽显女性钟爱的色彩及独有的心理特征;而作为漫画艺术家出身的盖瑞·贝斯曼,却通过一些造型奇特的卡通形象,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现出了一种成人的另类童真。同为能在各领域取得成就并获得大众瞩目的两位当代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之所以会呈现出如此差异,与他们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一、文化背景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文化会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体现出该民族的特征。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与艺术见解,使得各个民族的特色与传统得到传承。在全球化语境下,各民族文化处在互相交流和冲击的环境里,民族文化中旧的形式和内容正渐渐流失,而新的特点正不断形成。因此,为保持民族文化的本土性和一致性,逐渐产生了一批激发了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群体。当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些群体在触发了民族文化认同感之后,对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一些当代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既融合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又有本土文化的烙印。

在蜷川实花的作品中,特别体现出了日本以悲为美的文化特质。在东方文化体系中,古代日本曾积极借鉴和效仿中国,因此有着日本与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学艺术里常会通过“借物”来表达悲凉之感,早在一些古典诗句中就会有“悲秋”“流水喻愁丝”的现象出现,形成一种悲剧美的意识。日本在经过与中国古典文化的交流之后,则演变出一种“物哀”的形式。本居宣长在其《紫文要领》中解释道:“感知物哀,首先要懂得‘物之心’,而懂得‘物之心’就要懂世态、通人情。”①可以看出,物哀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哀愁,它同时也有“对人的感动、对自然的感动以及对世相的感动”②。蜷川实花在个人摄影作品中借用“花”与“金鱼”巧妙地体现了“物哀”的这一过程。蜷川作品中展现最多的物象则是花:在《永恒之花》系列里,她就记录了在墨西哥、塞班岛等地用于祭奠逝者的人造花。她用变异而诡谲的色彩将这些永远不会凋谢的花与死亡的恐惧联系了起来,让这些看似鲜艳的花朵在蓝色背景的映照下变得触目惊心,使得灼热美艳的色彩背后膨胀着的死亡悲凉;在电影《狼狈》中,蜷川用大量鲜红的玫瑰花瓣来装饰浴缸,借助这种娇艳欲滴的花朵来感叹女主用短暂的美丽来换取人们青睐的哀伤;在商业广告片中,她又用大面积色彩斑斓的花墙作为人物的映衬,凸显出人物青春、活泼、妖媚、性感等各个层面的特点,体现了女性生命的壮美。同时,蜷川还善于使用金鱼的物象,蜷川曾在访谈中提到金鱼是:“集合了人类欲望与残酷事实的生物。”③在她的艺术世界里,金鱼是一种外表靓丽却脆弱又柔软的存在,它被赋予的是一种由华美外表所扭曲成的欲望和一种无法挣脱的悲哀:《Liquid Dream》呈现了禁锢在狭小鱼缸里失去自由的金鱼;电影《花魁》中则用金鱼飘忽不定和扑朔迷离的身姿隐喻了女主群体飘摇的命运。从作品可以得知,蜷川实花的艺术创作手法受“物哀”观念的影响之深,虽然它们都是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却从侧面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盖瑞·贝斯曼虽然在美国出生成长,但作为一个犹太后裔,其作品中却无不透露着犹太民族的宗教文化以及生命观。犹太文化以其宗教性为显著特征,他们注重神的独一性以及生命的繁衍。在圣经中,上帝是唯一至高无上万能存在,掌握整个世界运行的法则,能看穿人心的善恶,并挑选亚伯拉罕的后代作为神的子民并立定契约,使其能长久的延续下去。圣经《旧约·创世纪》有记载:“‘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的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④此中犹太人对上帝的崇拜以及对生命繁衍的重视可见一斑。在盖瑞·贝斯曼的作品中,他便提取上帝探知人心的这一能力,以猫为原型创作了“Toby”这一能够洞察人内心的荒诞风格卡通形象,并且在艺术巡展中,以Toby为首带领着各色鼓着大肚脐的怪异怪兽和裸身女性,用诡异的色彩和荒诞愉悦的绘画方式,将生命中的爱情、亲情、生死、真理等主题串联了起来。盖瑞在泰国旅行的期间,接触到当地的佛教文化,设计出了一个站在莲花祭坛上的“神”的形象——“顿悟的咻”(Enlightened Chou),它生活在人与非人能和谐共处的“咻咻森林”里,能够消除世界上的仇恨。由于犹太人在历史交往中的长期活跃,使得其吸取并融合了别的民族文化,让犹太文化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除了具备稳定的精神内核进行自我传承外,基于人类文化的相互影响造就了犹太人需要更好地处理本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⑤正是这个特点,才让作为美国犹太裔的盖瑞·贝斯曼在创作中一方面积极将西方文化与犹太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结合,另一方面又积极将低俗与高雅、传统与时尚进行适当融合,让作品既有文化根基,又有西方国家新时代的表现形式。

因此,从民族文化的背景上来看,蜷川实花与盖瑞·贝斯曼独特的作品风格都是受到各自民族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两人终究是扎根在传承民族文化这个基础上,对当代艺术进行探索,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鲜明风格。

(二)国家时代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语境下的物质文化高度充实,很多国家文化更趋带有时代印记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为跟进全球化时代的主题,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也越来越重视作品与本国流行文化相结合进行落地,各国的当代艺术作品都渐渐显露出自己的艺术特征和时尚符号。

蜷川实花在创作时,关注到了当今媒体的繁荣及世人对于美近乎苛刻的追求,因此选取整容成风的主题,拍摄了电影《狼狈》。影片中,蜷川大面积地使用代表着热情和女性精神的红色,将整部影片中透漏着各种欲望的浓郁气氛烘托出来。在表现女主整容后的姣好面容上,她将高对比度的艳丽配色与日本当代最受到广大女性追捧的流行元素都灵活地运用到了影片的布景中,并且使用“胶囊”“蝴蝶”“羽毛”等元素将女主紧张而纤细的精神世界展现在情节里,模糊影片中真实世界和虚幻想象,从而将影片情绪推向高潮,让观影者深深感受到蜷川想要通过该片传达出来的思想。作为一个成功跨界到时尚圈的艺术家,她非常善于使用花卉进行平面化的搭配,用以浓郁高饱和的色调,设计了植村秀化妆品合作限定款以及与时尚婚纱品牌KURAUDIA的合作款,展示出“类似日本传统浮世绘的平面装饰的味道”⑥。

盖瑞·贝斯曼则是在多元的美国潮流文化的熏染之下充分发挥了怪异欢愉的个性,创作出不同主题的漫画作品。在移民众多、艺术氛围浓厚的美国加州发展起来盖瑞,目睹了各国文化交融而产生欣欣向荣的艺术创作局面。他游历世界,吸取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质,在记载着他创作灵感的本子上出现了因此在他的作品里,不仅会出现犹太人独有的宗教观和生命观,更有其它文化的痕迹。在盖瑞的艺术世界里,所有的种族以及文化都是可以彼此融合和平共处的。此外,他还喜欢尝试不同形式的创作:与迪士尼合作动画片《酷狗上学记》,设计桌游“Cranium”,还与美国时尚品牌Coach合作设计2015年和2017年春季系列产品等,充满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盖瑞式”个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可以看出,蜷川实花与盖瑞·贝斯曼都把握住了当今时代文化的发展走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艺术天分,突破了纯艺术与商业设计的界限,分别展现了东西方的时尚魅力,开辟了新的审美潮流。

二、生活环境

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以及发展方向,也常常与其自身条件以及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蜷川实花就成长在艺术气氛浓厚并且健全的家庭中,父亲是日本著名的剧场导演蜷川幸雄,母亲是知名演员,从小就受到了各方面良好的艺术熏陶。受到父亲独立思维及旺盛创造力的影响,蜷川实花在自身艺术修养的优秀基础上,不断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目前这种倡导女性主题,色彩喷张有力的“实花美学”。蜷川实花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并未在意外界所贴的性别标签,难能可贵地正视了作为一位女性的自己,深度挖掘“女性”的特质,来理解她所想要表达的事物。在她绽放着独特生命色彩的作品中,不仅包含着对事物的感叹和诠释,更隐藏着挣脱“蜷川幸雄女儿”这一称号的倔强。

而盖瑞·贝斯曼渗透着的宗教色彩、诡异欢愉的作品风格也是源自于带着历史伤痕的成长经历。盖瑞的父母都是二战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在经历了家乡惨遭血洗,失去了亲人和朋友后,移民到美国,这样的家族历史对盖瑞之后的创作有着重大影响。在父母去世之后,陷入悲痛中的盖瑞感到了解家族历史的必要性,便回到了父母的老家,投入到钻研家族史的工作中,努力了解他的家族传承。这些研究成果,正启发了他对于生命主题和宗教内涵的探索和创作,创作状态从散漫洒脱进入自省和沉淀的阶段。虽然身体里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但成长在美国洛杉矶的盖瑞,骨子里也充斥着向往自由开放文化的个性。在一些访谈中,盖瑞表示并没有受到过正规的美术教育,从小也在常人眼里画画也是缺少细节,无论如何画得都不像主体,但他依然凭着一股兴趣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创作方式。并且盖瑞还提及了自己的童年:电视里的卡通形象是他童年的保姆,小学最喜欢去的地方是迪斯尼乐园,中学开始喜欢带点儿黑色颠覆幽默的杂志《MAD》等。这些经历对后来盖瑞作品中采用卡通形象以及戏虐嘲讽的表现手段都有着很深的影响。

艺术的天分固然重要,但仍需要后天的雕琢与加工,艺术家的才能才能得到施展。正是由于各自生活环境的培育,和后来对自己艺术道路的选择,才造就了今天的蜷川实花与盖瑞·贝斯曼。

三、创作启示

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仍然不能忽视文化的传承和对于当前文化的辨析,更不能忽视对于自身艺术修养的培育。年轻艺术家若要让自己的作品立于世界之林,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要根植于民族文化。商品经济给艺术市场带来的浮躁气氛,使得目前的某些年轻艺术家们渐渐迷失了创作的初衷,变成为市场而艺术,而不是为艺术而发声,从而不断与市场需求妥协,模仿抄袭西方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让作品渐渐变成了干瘪的空架子。“文化传承意味着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因为文化不仅刻录了历史兴衰更替的轨迹,而且承载和表达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只有独立存在的文化价值,才具有与其他民族、国家沟通与交流的资本。”⑦中国作为东方古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来进行艺术创作,才是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化的基础。

我们正处于一个物欲横流、充斥着各类文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推动艺术形态和风格发生演变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若要明晰当代艺术文化及形态的发展脉络,就需要辨明它们的精粕,正确看待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以找到合适的艺术发展走向。只有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才能树立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如同蜷川实花与盖瑞·贝斯曼那般,将艺术的创造力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和欣赏,而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四面高墙的艺术馆中,展览完毕之后就没了下文。

同时我们需要明白,如果文化内涵是艺术作品的灵魂,那么艺术家的后天修养便是能为这灵魂赋予曼妙身体的无形之手。虽然民族根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使得艺术家具备个人风格的客观条件,但仍然要重视起后天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及尝试,注重创作方法,否则只会涌现出千篇一律、辨识度低的所谓“作品”。所以作为当代艺术家,既要在时下庞大的信息网中需要吸取对形成个人风格有利的信息,又要扬长避短,抓住自身优势,这样才能使艺术家的作品彰显出独具一格的魅力。■

注释:

① 本居宣长.日本物哀[M].王向远,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② 张锦.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外语学刊,2016(05):172-174.

③ 潘力.“地上的花,天上的色”——记日本当代摄影家蜷川实花[J].美术观察,2015(07):135-143+162.

④ 基督教.基督教圣经:简体中文和合本[M].基督教协会,2014.

⑤ 楚琳.文化融合与文化均衡:美国犹太裔的文化选择与转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06):15-20.

⑥ 宋东葵,申佳鑫.华丽与平面——蜷川实花的另类影像[J].当代电影,2014(03):114-117.

⑦ 杜伟伟. 传承与发展——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之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7):231-233.

猜你喜欢

贝斯当代艺术艺术家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牛卵形巴贝斯虫吉林株HSP70基因的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犬韦氏巴贝斯虫病的流行与诊断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麦克贝斯》的悲剧行动
特制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