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中医药院校发展路径研究
——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8-02-11陈芳芳谢云张凌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中医药文化

★ 陈芳芳 谢云 张凌

(1.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南昌 330004;2.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南昌 330029)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出现16次有关“国际”的名词,更加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也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及一些国家高度重视。目前,其事业发展较好,形成了完备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及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医药产业,建立了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内各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2013年,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5所,设置了中医药专业的高等西医药院校93所,设置了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非医药院校122所;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有统招研究生、本科、专科、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各层次学生[1]。

然而,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国际化路径主要是国外留学生培养,中医药留学生仅有数千人,总体培养规模并不大,且其中多为亚洲生源,受国外政府或国际组织派遣的留学生只占极少数[1]。可见中医药教育要获得国际认同仍然任重道远。

1 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关于教育国际化内涵的界定很多,其定义也不胜枚举,如顾明远先生认为“教育国际化是指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以及跨国的教育活动等方面。”[2]徐辉认为:“教育国际化是指一国在实施本国的发展战略规划时,把本国的教育拓宽于世界教育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以及成功的教育经验,以此提高本国教育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能力”[3]。马维娜提出:“教育国际化的真谛,不是教育在形式及至内容方面符合某种潮流或具有某些通用的国际性,而是教育接受某些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因而具有更大、更多合理性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某些理念、方法、制度之所以为中国教育所吸收,不是因为他是‘国际的’,而是因为它是合理的。”[4]无论是何种定义,都会体现出过程,国际化可以说是“引进”与“输出”的双向交流过程。按照袁利平在《教育国际化的真实内涵及其现实检视》中的阐述:“吸收”的原则是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进行认识、理解、尊重进而科学的吸收。 “输出”的原则是推广本国优秀文化成果并得到世界各国认识、理解、尊重进而吸收[5]。

2 中医药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剖析

根据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来说,途径即是“内化”与“外化”两个过程。“内化”是将国外文化本土化的过程,重在认识、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将其吸收到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壮大。“外化”是将我国中医药文化世界化的过程,重在将中医药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向国外进行推广,以推动文化的无国界交流及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

2.1 内化 “内化”即“吸收”,其过程包括“吸”与“收”两个方面。“吸”即是引入,选择、摄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来学习,其中涉及的关键问题是引入标准问题,也就是对国外文化成果的筛选机制。主要有三条原则:(1)有利,即引进的文化成果必须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利。这点毋庸置疑,任何要借鉴的知识都必须对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有所裨益,如对中医药知识体系的完善、对中医药事业的推广等。(2)有节,即任何引进的国外文化成果只能是我国现有中医药体系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世界各国医学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我国的中医学也同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体系,中医药的知识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独有的理论体系、治疗特点,其强大的治疗效果也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这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财富。因此,在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中医药学科体系原有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3)益教,即突出中医药教育特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除了倡导对中医药事业的推动,尤其强调学校层面的教育成果引进。从学科层面来看,优秀的文化成果包括优秀的文化传统、人以及产品,尤其是先进技术和理念。从学校层面来看,文化成果则更为具体,如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科学研究体系、学科建设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等。“收”即消化,如何将国外引入的文化成果纳入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之中,并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则是如何将国外与我国现有的中医药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主要有三种原则:(1)移植:中医药文化体系虽然历经千年,已愈加完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健康知识的增加,中医药知识体系中也有许多领域需要补充完善,如中医肿瘤学科就是为应对新型疾病而建立。(2)借鉴:中医与国外很多医学学科虽然并非同根同源,但有部分医理是相通的,相同的领域,治疗方法却不一定相同,因此,国外医学文化中的一些科学合理成分就值得学习,这种学习的方式可以参考、模仿。近年来,随着对循证医学的深入了解,其学术理念已经成为中医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早在西学东渐时期,西医中有些外科技术就对中医产生了重要影响,如眼外科中的针刀、洗眼器械等。(3)启发:先进的文化成果,并不局限于医学文化。任何领域,只要具有合理的成分,只要对中医药事业发展能有所启迪,都可以吸收到中医药知识体系中来,如中医针灸学中电针灸的出现就是一个经典范例。

2.2 外化 “外化”即“输出”,中医药文化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化形态,要进行国际交流,首先必须获得世界的认同。为此,在输出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两个问题:输出内容与输出形式。

2.2.1 输出内容 中医药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包含了中医药理论、临床各科、人才培养、产业开发等诸多子领域。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对外输出是首要问题。对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来说,所做的选择需要更加精确。中医药院校的优势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精神文化建设。同样,这些也可以成为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的重点内容。简言之,中医药文化输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产品、文化制品三方面。即(1)人的输出即优秀中医药人才的输出,包括优秀中医药从业人员、中医药教育者、中医药专业学生。中医药从业人员、教师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分享、临床实践等方式进行对外输出,如国际学术会议、孔子学院等。此外是中医药教育交流,如针对国外招收留学生、派出中西医结合等特色专业学生进行国际联合培养等形式。(2)产品的输出即药品、器械、设备等输出。输出药品可以选择一些国际医药检测标准予以认可,且治疗效果显著的中成药品,医疗器械宜选择一些绿色环保的中医器械进行示范宣传。(3)文化制品的输出,包括理念、方法、精神等等。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一些绿色健康的特色疗法输出,如针灸、推拿等;此外,中医药的理论观点、治疗理念均可作为中医药文化制品进行输出,如中医“治未病”理论。

2.2.2 输出形式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化成果要进行输出,前提是必须获得输入国家的认同,而后才会得到采纳。因此,输出文化成果必须遵循国际通行标准,以及符合各国文化价值观。有学者提出中医药要走向国际化的四大要素:可知性、可信性、可及性和可行性[6]。在遵循这些要素基础上,中医药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借助其他国际活动进行交流,在其他国际交流活动过程中进行中医药成果宣传,如随同出访、医技展示等;二是积极参与世界医学学术交流,宣传中医药优秀科研成果;三是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可以“送出去”与“招进来”两种方式,“送出去”即指国际合作培养、联合办学、外出访学等;“招进来”则是招收国际留学生、接收国外学者学术访问等。

3 江西中医药大学国际化发展规划思路

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研究案例,从发展现状出发,综合分析该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内部优势和劣势。结合中医药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从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分析该校国际化发展规划思路。

3.1 人才培养 国际化师资队伍方面,以打造师德高尚、具有国际化视野、教学及管理水平高、实践创新能力强的核心教师队伍为目标,采用引进和培养两种方式,通过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提升计划来实现国际化的师资配备。一是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海外专家学者、留学人员来校工作;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留住海外人才,同时打破传统的教师考核指标,建立创新型教师考核指标体系,使海外人才的价值得到全面体现。以柔性引进的方式吸引一批外籍专业教师来校参加短期培训和科研工作。通过承办或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增加教师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二是利用国际优质及合作资源,采用重点培养、分批培养和选拔机制,通过实施“管理干部国际培训计划”“教师国际交流计划”,培养一批国际化管理人才和中青年国际化骨干教师。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学生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培养主要是通过学分互认、交换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举办国际间暑期社会实践或文化体验活动等扩展学生交流项目,促进国内学生与国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融合。一是不断扩大国际生源地数量,开拓国际市场,与一些承认中医药合法地位的国家建立合作办学协议,同时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学历和短期进修教育。中医药学科是该校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的标志,国际范围内发展中医药学科,也是该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世界中医药名校的有效途径,逐步扩大中医药专业留学生规模,对该校中医药学科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挖掘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机会,充分发挥产学研的教育优势与特色,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二是利用好国际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体验机会,不断增强学生国际意识。通过打破地域限制,积极开拓毕业生国际就业市场,为学生走向国际劳动力市场创造条件,使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大大提高,毕业生能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课程与教学 国际化人才的标准是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国际化人才的标准制定对课程与教学进行改革。

一是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秉承师承教育的传统,以中医药专业素质和业务核心能力为教学目标,在课程上提倡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医学和文化经典。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引导专业课程与国际知名大学课程接轨。利用互联网优势,引进和开发MOOCs(慕课)课程,争取培育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边探索边实施MOOCs(慕课)教学,实行学分互换。

二是推进教学改革实践,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改革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探索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吸引外国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讲座,增加学生学术国际交流学习机会,同时鼓励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加入学生导师行列。充分利用好孔子学院这一国际合作平台,与韩国高校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巩固和发展

好岐黄国医书院现有特色,打造成为全球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基地、世界重大疑难疾病治疗高地、国际传统医药交流中心,促进江西创新升级和健康服务业发展。

3.3 科学研究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创新力量和资源,服务于学校名校建设,同时创造条件和制定政策措施,开展和参与多层次、多方位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各种形式的科研合作与研究平台建设,以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和学术国际影响力。

一是科学吸收国际先进的现代科技、方法和成果运用到学校中医药关键技术的研发中,积极邀请世界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到学校中医药科研工作中。

二是发展国际科技平台,争取搭建国际合作研发平台和联合实验室。并依托平台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性的国际科技合作,争取能够参与、承担一批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大力支持教师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成果和申请国际专利,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3.4 社会服务 以该校原始创新的热敏灸技术、特色专科、重点学科为依托,与国外高水平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运用热敏灸技术的基础上,发挥世中联热敏灸专委会平台优势,在国内外积极开办热敏灸分院(馆),建立热敏灸联盟。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国外资源加强中医药海外宣传与培训工作,争取在境外建立一个中医医疗机构,保障当地人民的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区医疗保健、援外医疗等各项社会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服务当地地方经济社会的特色。围绕国家需求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服务工作,学校应整合现有资源和规划建设资源,助推打造以江西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健康旅游产业,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

3.5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应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主要是将现有的文化优势与江中药谷的丰富资源相融合,建立起完善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将由中医药文化园和中医药博物馆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将中医药文化园建设成为涵盖种植、生产、制作加工、医疗保健等一系列功能的体验区,将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成为宣传中医药起源、传承、演变、分类等基础知识的窗口,这项举措能够将学校打造成为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宣传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悠久历史的有效平台。同时,进一步发挥岐黄国医外国政要体验中心平台优势,接待更多外国驻华大使等来赣亲身体验和交流,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和方式,开展中医药文化海外推广工作,如小语种网站、科普宣传作品等。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3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DB/OL].www.satcm.gov.cn.2015/12/1.

[2]顾明远.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50(6):123-127.

[3]徐辉.国际教育初探——比较教育的新进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5.

[4]马维娜.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合理性追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1(4):8-10.

[5]袁利平.教育国际化的真实内涵及其现实检视[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2-87.

[6]鄢良.中医药国际化路线图[J].亚太传统医药,2006(5):14-15.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中医药文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谁远谁近?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