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基于江西省的调查与思考

2018-02-11张志芳彭柳林

江西农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江西省供给农产品

张志芳 彭柳林 张 莉

(1.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江西南昌 330046;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着力推动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做出的战略决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变农业弱势面貌、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党的十九大前夕和十九大期间,为深化江西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后赴宜春市袁州区、万载县,吉安市青原区、新干县和抚州市临川区、南丰县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实地考察了部分家庭农场、种养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科技示范园,并与市县乡有关领导、农口部门相关同志以及龙头企业和农户代表进行了座谈。总体来看,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创造了不少新鲜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予以解决。

2 江西农业的基础与优势

2.1 生态条件优越,农产品品种丰富 江西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拥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人居环境,全省大气质量、地表水质、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等各项生态指标均处在全国前列。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1%,并居全国第一。生态环境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移动性,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资源。农产品资源丰富,江西绿茶、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广昌白莲、泰和乌鸡以及鄱阳湖大闸蟹等久负盛名,初步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柑橘、茶叶、猕猴桃、生猪、水禽、大宗淡水鱼和特种水产等十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的排位总体靠前。

2.2 推进标准化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全国首个“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2016年江西建设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个,面积52.77万hm2,全国排第4位,创建了15个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围绕“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目标,建立了覆盖省、市、县和生产企业各层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同时依托追溯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报系统。2016年,江西“三品一标”数3 657个,其中绿色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1 024个,位居全国前列,“三品一标”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9%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江西主要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8.8%,全年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3 农业产业体系特色鲜明 江西省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农业产业特色鲜明。形成了“三区一片水稻生产基地”(即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和赣西粮食高产片)“沿江环湖水禽生产基地”(即赣江沿线、环鄱阳湖) “环鄱阳湖渔业生产基地”“一环两带蔬菜生产基地”(即环南昌、大广高速沿线带、济广高速沿线带)“南橘北梨中柚果业生产基地”“四大茶叶生产基地”(赣东北、赣西北、赣中、赣南)。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工程,推行“四区四型”(“四区”即农业种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商贸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型”即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一片两线生猪生产基地”(即赣中优势片和浙赣、京九沿线)模式,梯度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6年,全省已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6个,培植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75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54家。

2.4 农业改革的“四梁八柱”正在形成 截至2016年底,全省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省证书到户率达到96.7%;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建成11个市级、102个县级、1 454个乡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流转率36.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余江县作为全国宅基地主改革试点县,正有序推进;南昌市已率先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九江、鹰潭、吉安、抚州其他4个试点市也取得实质性进展。2016年农业部把江西省列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试点省,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6万人,发展农民合作社4.7万家,家庭农场2.7万家,各类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0万个。

2.5 农业“走出去”潜力巨大 江西是我国唯一的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的省份,是长珠闽的共同腹地,形成了北依长江、南连闽粤、西接湘楚、东进浙沪、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有利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长珠闽”经济板块。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农产品品质,为江西农业“走出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提供了坦途,同时也为江西农业企业到发达国家兼并农场、酒庄和进行农业开发提供了机遇和空间。

3 江西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与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相比,江西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3.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模糊 调研中发现,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地方农业发展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同时也发现,一些市县乡领导以及农口部门同志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特别是对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认识不深、把握不准,不少同志仍然习惯沿用传统思维和发展模式指导和推动农业发展,成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3.2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江西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但总体来看,各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一是高标准农田占比较小,高标准农田建设因面临“多头管理”困局,造成项目建设标准不高、建设成效不佳、效益发挥不够等问题,截至2016底,全省高标准农田占比只有30%。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农业设施化水平较低,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完好率为64%,0.33~2万hm2重点中型灌区111座中尚有51个重点中型灌区没有改造;中小灌区干支渠完好率不足30%;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稳定的投入,灌溉水源到田间的“肠梗”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渠系淤塞、老化损毁严重,灌溉水利用率普遍较低;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尚不健全,现代化灌区、生态型灌区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

3.3 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江西省农产品由于生态优、环境好,质优价廉,颇受消费者青睐。但近年来,随着广大消费者更加注重“吃好、吃精、吃健康”,农产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江西省农产品大路货多、中高端产品相对缺乏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绿色有机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调研发现,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当前制约江西省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突出表现在:土地流转困难,特别是难以长期稳定流转,既制约了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投入,又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龙头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之间利益联结纽带松散、合作方式简单,普通农户除了能得到低微的土地流转租金,不能分享到规模经营带来的“红利”,对土地流转缺乏热情甚至抵触。另外,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没有有效发挥起组织农民、服务农业的应有作用。

3.4 企业联合和产业融合度不高 调研发现,近年来各地精品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发展方兴未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江西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亮点,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三次产业融合度不高,仍然是制约农业供给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1]。不少地方和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引领,积极运用良种良法,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效益提升,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星星之火”目前还未形成“燎原之势”,没有成为促进江西省农业发展和效益提升的主要动力;并且由于一线农技人才严重缺乏,农技推广面临不少困难,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作用不足,广大农户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迫切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江西省农产品品牌和农业企业数量众多,但“散、小、弱”现象突出,市场份额不高、竞争力不强,企业之间自成一体、单打独斗、相互阻隔、盲目竞争状况亟待改变。如在宜春市袁州区,调研看到,青龙高科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的高端茶油品质一流、供不应求,但由于缺乏稳定的高品质原料供应,无法全年满负荷生产,而同在一地的星火农林拥有高品质油茶基地,正计划依靠自己的力量,生产茶油、创立品牌[2]。

3.5 涉农资金分散,融资抵押贷款难 调研发现,这些年各级政府在农业农村投入的资金很大,但由于资金分散、多头管理,整体效益不高。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农村无抵押、贷款难、保险少,人们反应特别强烈。一般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基本属于流转耕地,没有产权,建设的基地沟、渠、路、大棚等基础设施在金融部门看来也不算固定资产,不能用于融资抵押贷款,并且贷款额度也不足以满足发展需要,导致资金链条存在风险。

4 深化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4.1 加强教育引导,创新供给理念 坚持把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作为深化江西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强化“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意识,切实形成从单纯追求数量规模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发展导向,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稳粮、优供、增效”的总要求,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凝聚到扩大农业有效供给,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上来。

4.2 夯实发展基础,增强供给能力 一方面,继续着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产能。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方向,集中力量,加大力度。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加大资金整合和工作推进力度,加快建成更多集中连片、稳定高产、生态良好、设施完备的高标准农田,整体提升江西省土地产能和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设施农业发展。针对江西省设施农业发展严重不足、地方财力投入有限、普通农户无力投入的现状,进一步加大奖励和支持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各类设施农业,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不利局面[3]。另一方面,鼓励土地轮作、休耕,促进地力恢复。总结推广各地开展土地轮作、休耕的成功经验,有序开展土地轮作、休耕试点,让轮作、休耕逐步成为广大农户的自觉行为。大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教育引导广大农户自觉、主动地开展土地轮作、休耕,还可借鉴我国在部分省区实行的土地休耕试点政策,选择部分市县开展土地休耕试点,对试点地区农户实行休耕补贴,并积极争取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以达到土地用养结合、改良土壤、增肥地力的目的。

4.3 优化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供给质量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优化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入手,减少无效供给和低质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一是突出绿色有机优势,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积极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趋势,充分发挥江西省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业,着力打造若干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不断扩大优质大米、有机蔬菜、优质水果、有机茶叶、精品茶油、道地中药材等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比重,真正让江西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绿色有机的产业优势,给江西广大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二是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必须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江西省各地在这方面都有许多探索和创造,有的效益可观。应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态种养模式,变粗放种养为精耕细作,实现绿色化、标准化生产[4]。同时,着力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加快构建“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农产品全程追溯系统,从源头上确保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三是大力培育产业龙头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既需要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又离不开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建议大力培育产业龙头和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准入和规范管理,通过建立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之间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以及统一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真正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5]。

4.4 促进产业融合和企业联合,提升供给效益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农业是弱质、低效产业”的不利局面,大幅提升农业发展比较效益,大幅增加广大农民来自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收入。一是加强三产融合。走“精品农业、精深加工、精准营销”紧密结合的新型融合发展之路,通过延长产业链,丰富、提升价值链,让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分享更多的综合效益和增值收益。二是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鼓励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与农业企业加强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三是加强品牌整合和企业联合。总结借鉴成功经验,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利益联结、加强信息沟通,鼓励和促进品牌整合和企业联合,实现品牌共创、利益共享,让“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早日在海内外唱响[6]。

4.5 创新支持保障体系,形成强大合力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政策、制度等各方面综合施策、形成合力。一是创新统计、计划、考核体系,树立正确的发展导向。改变过去主要重视种植面积、产品产量等数量规模型统计和考核办法,更加注重对单位产量、单位产值、综合效益的统计和考核,减少或不再对农业生产经营下达指导性甚至指令性计划,从而形成和强化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发展导向。二是完善奖补政策,增强农业投入实效[7]。进一步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完善奖补政策,减少一般性补助,增加奖励性政策,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社会资本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农村社会化服务上来,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农业农村抵押担保机制,增加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不断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品牌保护,严厉查处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让绿色有机农产品真正实现优质优价[8]。

猜你喜欢

江西省供给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模拟成真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