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区造林技术及抚育方式
2018-02-11许国友
许国友
(国有建昌县药王庙林场,辽宁建昌 125313)
对于东北林区而言,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造林技术,筛选最佳的抚育方式开展工作,以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促进东北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
1 东北林区造林技术
1.1 整地
1.1.1 整地方式 一是穴状整地。这种整地方式适用于各种林种、树种及立地条件,特别是坡度相对较大、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的造林地,实际的整地效果明显。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坑穴应设置为正方形,穴径规格设定为50cm×50cm,深度设定为30cm左右,如果土壤较为贫瘠,则要适当扩大整地规格,穴径规格设定为60cm×60cm,深度控制在40cm以内。二是带状整地。这种整地方式适用于山地缓坡、过渡带林种与森林草原和平原造林地。带状整地应沿着高线开展。采用带状整地方式,需要将带宽设定为60cm,深度设定为41cm左右。在实际整地的过程中,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整地规格,全面提升整地质量,为林木栽植夯实基础。
1.1.2 整地时间 通常,应提前30d或前一年秋季开展整地工作,如果存在冻害区域或者土壤质地良好的湿润区域,需边整地边造林;如果造林地处于干旱区域或者半干旱区域,应在雨季之前或者雨季进行整地,保证整地效果符合要求。
1.2 造林方法的选择
1.2.1 播种造林法 该方法也称为直播造林,就是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的方法。该法既可省略育苗工序,且施工起来比较容易,适合于大面积造林地造林。但是,这种方法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同时对造后的幼林抚育管理要求较高。
1.2.2 植苗造林法 该方法也称栽植造林,即用完整根系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此法受树种与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小,苗木抵抗力较强且生长稳定。但造林时苗木根系易受到损伤,因此对栽植技术的要求较高。目前,该方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造林方法。
1.2.3 分殖造林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树木的干、枝、根等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该法无须育苗过程,具有省工和成本低的特点。但受无性繁殖材料愈合生根快慢的影响,应用条件有限,不可能用于大面积造林。
2 东北林区抚育方式
2.1 补植在造林过程中,如果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下,那么,需要结合林区的实际情况开展补植等工作。在补植过程中,选择使用的苗木应与原有苗木同龄,提升补植工作效果[1]。
2.2 松土、除草完成造林工作后,需要适时开展松土除草工作,为幼树的成活与健康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一般松土需遵循里浅外深的原则,不可以出现苗木根系受伤的现象。一般松土深度应控制在8cm左右。造林完成后要及时开展除草工作,并且与踏实、反扣草皮、松土等工作相结合,及时清除杂草,避免对幼苗生长造成影响。
2.3 病虫害防治首先,以预防为主,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虫源进入林区。其次,合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措施。例如,适当引进害虫的天敌,以确保林间生物链的平衡;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和趋色性,进行诱杀;喷洒低毒、高效、不易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控,而且要早发现、早治理,以避免大面积发生。
2.4 防火林区防火的重要任务就是预防火灾发生,以大大减少损失[2]。首先,林区管理员要加强防火宣传,对林区附近的人们普及防火知识,讲解火灾的危害性与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其次,林区管理员及相关部门要对林区加强监控,主要是对林区环境如温度、干湿度等以及对林区的人为行动进行监控。最后,做好火灾扑救工作,降低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实际工作中需严密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部门要相互配合,防止火势蔓延。
3 结语
在东北林区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造林技术及相关的抚育措施,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统一标准完成目前的林区管理任务,全面提升造林工作的协调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