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和螺旋CT在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效果观察
2018-02-11郑东明黄训陈文瑞林振东
郑东明,黄训,陈文瑞,林振东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湛江 524045)
胸腹部创伤为临床方面常见的病症,为意外创伤病症。当前,我国这一病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发病后易于并发脾裂伤、肾挫伤等,所以会对胸腹部创伤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威胁[1]。本研究将我院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比较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共收治102例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结合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研究前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为28:23;年龄为20岁-75岁,平均年龄(47.5±4.4)岁;受伤时间为2 d-16 d,平均受伤时间(9.2±2.7)d。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为27:24;年龄为23岁-76岁,平均年龄(48.8±4.7)岁;受伤时间为2 d-16 d,平均受伤时间(9.2±2.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DR检查 选择飞利浦DIGITALDIGNIST TH设备,设备参数中电流、电压分别设置为:500 mA、60 KV。然后,结合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选择腹部正位/斜位摄片。
1.2.2 观察组接受螺旋CT检查 选择GE Optima设备,将层间距和层厚度均设置为5 mm。范围为盆腔入口-胸廓入口,对摄片经工作台层厚减薄方式处理,重建并获得图像。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后,以便获得多方位的影像资料。经影像科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阅片,从而确保诊断结果的可信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肠系膜撕裂伤、腹腔积血、胰腺损伤、肾脏损伤、脾脏损伤、肝脏损伤、纵膈血肿、纵膈气肿、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肺挫伤,以及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肋骨骨折、皮下气肿等诊断符合率方面比较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胸腹部创伤,为锐器、打击、坠落、车祸等所致的创伤性病症。这一病症具有病情变化速度快、症状严重等特点,入院后需立即准确评判胸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情,以便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度,避免发生漏诊、误诊情况[2]。DR图像可很好地反映出胸腹部创伤患者肋骨内骨皮质中断情况,部分患者还可观察到断端错位状况。而螺旋CT检查、DR图像比较相似,但螺旋CT能观察到隐匿性骨折表现。合理使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的微小病变情况。肺挫伤者多会产生肺不张、气胸以及胸腔积液等症状,借助螺旋CT的作用可提高检查图像的清晰度。肾脏受损者通过螺旋CT诊断,能显示出边界模糊的肾脏形态增大图像,同时肾实质能观察到低密度影、混杂密度影、高密度影[2]。如果发生被膜下血肿表现,还能显示出肾脏边缘新月形的高密度影。脾脏受损者的螺旋CT的主要征象:脾脏轮廓模糊、体积增大、脾脏出血等。肝脏受损者,螺旋CT征象为内部低密度影。
总之,DR在胸腔积液、肺挫伤诊断符合率较高,但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能提高肠系膜撕裂伤、腹腔积血、胰腺损伤、肾脏损伤、脾脏损伤、肝脏损伤、纵膈血肿、纵膈气肿的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