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门诊抽血室的应用价值和措施分析
2018-11-10颜美平
颜美平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广州 510282)
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为门诊抽血室,主要任务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抽血服务,从而为后续疾病诊断或血液检验提供可靠性保障,但是门诊抽血中心患者流量多,其具有较大的文化层次跨度,各种疾病种类多,如果不能采取管理不到位情况,则极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导致患者出现交叉感染情况,直接影响患者与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医院门诊抽血室要想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首先需对患者实施合理护理措施,有效预防院内感染。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从而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可靠性保障[1]。为分析优质护理在门诊抽血室的应用价值和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选取我院2017年5月-11月及2018年3月-8月收治的门诊抽血患者各55例,研究组(55例):男38例,女17例;年龄14岁-75岁,平均年龄为(38.54±4.72)岁;对照组(55例):男36例,女19例,年龄15岁-77岁,平均年龄为(38.67±4.15)岁。两组间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患者病情为基点实施健康宣教,将抽血后需注意事项详细介绍给患者,采用通俗易懂话语纾解其负性情绪。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实施进一步优质护理,如下:(1)强化护理人员管理:医院需定期对该科室护理人员加以培训,通过开讲座等形式强化其自身管理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主要包含传染病知识与抽血知识,同时合理应用带教模式安排抽血经验丰富护理人员逐步传授至其他护理人员,切实掌握抽血经验,使得整个门诊抽血室技术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其次,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或《护士条例》等规章制度,强化其法律意识,约束护理人员自身行为规范,从而强化其责任感[2]。(2)加强抽血室人力资源保障:护士长在患者密集的7:30-10:00增加抽血护士,并定期派护理组长巡查解决突发紧急情况。上午时段分配1名志愿者在抽血室指导患者取号维持抽血秩序。在节假日期间安排其他科室计时护士,并备有护理二线值班,遇突发紧急情况可10 min到位。另外在岗的门诊各个岗位相互配合,弹性调配有效保障抽血室繁忙时段护理人力,减轻一线护理人员压力。(3)增强抽血流程管理:需空腹抽血项目抽血前护理人员需询问患者抽血前是否处于空腹状态,抽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其各生命体征与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沟通,注意人文关怀。缓解其负性情绪,严格遵守无菌制度,完成抽血后严格对双手消毒,采用无菌棉签适当按压患者血管,嘱咐其出现持续出血情况需立即到医院就诊[3]。(4)强化抽血室消毒工作:定期打扫门诊抽血室卫生,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顺畅,采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或抽血台,分类处理废物,同时定期对物品使用有效期进行监测,无菌物品过期或被污染情况需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两组两组负性情绪、静脉穿刺疼痛分级与满意率对比。负性情绪:参照焦虑(SAS)与抑郁(SDS)评分表测定,各分值越低越好。静脉穿刺疼痛分级:0级:无痛;1级:疼痛并不严重;2级:轻微疼痛具有不适感;3级:疼痛剧烈,无痛率越高越好。
满意率:患者填写本院健康问卷,分满意、一般与不满意,满意率越高越好。
表1 两组负性情绪对比(Mean±SD,分)(n=55)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各评分低(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门诊抽血室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其属于现代化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为基点切实开展护理措施,加强抽血流程管理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完成抽血,有效缓解其疼痛感,推动整个抽血流程能顺利开展。其次,完成抽血后护理人员需相关注意事项详细介绍给患者,详细讲解正确按压方式,有效防止按压不当造成患者出现青紫或淤血等不良症状,同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对对门诊抽血室患者采用进一步优质护理能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使得最终抽血效果较为显著。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负性情绪改善良好,静脉穿刺无痛率与满意率均高(P<0.05)。由此可见:对门诊抽血室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能纾解其不良情绪,缓解患者静脉穿刺疼痛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