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杏酸的药理作用及银杏叶提取物脱酸方法研究进展

2018-02-11邵泽艳姜艳秋

乡村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银杏叶银杏树脂

邵泽艳 姜艳秋

(1.山东郯城医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山东 临沂 276100;2.山东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100)

银杏(Ginkgo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多年生落叶乔木[1]。银杏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银杏叶提取物(GinkgoBilobaExtract)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醇苷、萜类内酯和银杏酸[2]。黄酮醇苷与萜类内酯分别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记忆、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可用于防治肿瘤、心血管等疾病[3]。银杏酸类化合物具有致过敏、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氧化和致突变等作用,可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抑制痤疮致病菌等[4]。但有研究显示服用银杏类制剂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与其残留的银杏酸(GA)相关[5]。为此,本文就银杏酸的药理作用及银杏叶提取物脱酸方法进行综述,为提高银杏的综合利用价值、加快银杏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 药理作用

银杏酸(GA)是6-烷基或6-烯基水杨酸的衍生物,主要存在于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具有强烈的杀菌、抗病激活、抗肿瘤等活性,已应用于生物农药、化妆品等方面。为此,了解银杏酸的药理作用对合理开发银杏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1 杀菌、抑菌作用

张秀丽等[6]在研究银杏酸对痤疮致病菌生长影响时,发现银杏酸对痤疮致病菌有良好的生长抑制作用。耿敬章等[7]用乙醇浸提银杏种皮提取银杏酸,利用滤纸片扩散法对银杏酸的抑菌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银杏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张小利等[8]通过制备银杏酸凝胶剂,并对其体外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银杏酸凝胶剂对痤疮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31.756mg/mL和0.992mg/mL。

1.2 防治农业病虫害

林光荣等[9]在综合国内江苏、湖北等省区对大田作物病原菌物及动物病原细菌的抑菌研究的基础上,经研究发现银杏酸对6种蔬菜病原菌物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吴亮等[10]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发现银杏酸具有很好的抗弓形虫增殖作用。石启田[11]通过对银杏酚酸类物质防治农业害虫的研究发现用银杏酸酚类物质制备的生物农药具有很好的防治蚜虫、菜青虫、蓟马的效果,与相对照的化学农药具有相似的防治效果。

1.3 抗病激活作用

顾保权等[12]通过研究银杏酸对稻瘟病、白粉病、霜霉病的作用发现,使用常规实验方法几乎均无防治效果,但经过预先不同时间处理后再接种植物病原菌则具有一定防治效果,这说明银杏酸具有抗病激活作用。

1.4 抗肿瘤作用

王辉等[13]通过将银杏酸(GA)与化疗药物联用探讨银杏酸对耐药细胞多药耐药(MDR)的影响,发现银杏酸具有部分逆转耐药细胞耐受化疗药物作用,在维持化疗药物原剂量的情况下,再与银杏酸联用则明显提高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而且耐药细胞的MDR水平有所下降。周陈晨等[14]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银杏酸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发现银杏酸对喉癌Hep-2细胞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生长抑制作用。徐素琴等[15]在研究银杏酸单体的抗肿瘤活性试验时发现GA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阻止肿瘤细胞增殖。杨小明等[16]通过研究发现当银杏酸浓度≤5.0μg/mL时,对小鼠NIH/313细胞和转化的正常人肾脏293细胞的生长几乎不产生影响,但对人肺癌LTEP-a-2、A549细胞和白血病U937细胞生长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1.5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

龚盛昭[17]在研究总银杏酸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动力学时发现总银杏酸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明显,可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活力,使得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下降50%的总银杏酸质量浓度(IC50)分别约为0.03、0.20g/L。庄江兴等[18]通过研究银杏外种皮提取的银杏酸同系物单体GA1对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瘤细胞B16的作用时发现,GA1在低浓度范围内对小鼠黑色素细胞B16无毒害作用,并且可抑制酪氨酸酶表达及黑色素的生成。

1.6 损害神经系统

杨晓敏[19]的实用急性中毒手册中明确说明白果毒被吸收后能够损害神经系统,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而且能损害末梢神经,导致功能障碍。

1.7 灭钉螺

吴向阳等[20]通过研究发现银杏酸杀灭钉螺效果良好。张联恒等[21]通过研究银杏酸对鱼的急性毒性时发现银杏酸混合物药液对红鲤鱼的致死浓度(LC50)为1.805 mg/L,对鲫鱼苗的LC50为1.930mg/L,依据48h的LC50毒性分级,银杏酸的毒性为中等,银杏酸对鱼类的急性毒性比化药氯硝柳胺低,与植物灭螺剂麻风树籽提取物、黄姜灭钉螺剂对鱼类的毒性类似。

1.8 损伤线粒体功能

孙锴等[22]研究发现银杏酸对心脏线粒体呼吸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线粒体的膜电位,增强MPTP的开放,从而诱发心肌细胞凋亡。2年后,孙锴等[23]通过对线粒体的功能评价首次阐明了银杏酸对肝脏线粒体的损伤作用,银杏酸对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对氧化磷酸化有解偶联作用。

2 银杏叶提取物脱酸方法

银杏酸的脱酸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超声辅助提取、树脂提取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在这些脱酸方法中,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是树脂提取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2.1 树脂提取

秦俊哲[24]在研究不同大孔树脂(D101、DA201、DM301、DS401)对银杏酸的吸附分离特性中发现,大孔吸附树脂DA201在静态吸附4h后达到吸附平衡,当银杏酸粗提取液的浓度为0.45mg/mL,动态上样流速为1mL/mL时,吸附银杏酸效果较好,树脂吸附容量为59.00mg/g。同时,当乙醇洗脱剂的浓度为95%,洗脱速度为1mL/min时,解析率为98.46%,银杏酸纯度较高,达到83.4%。在这4种大孔树脂中DA201的吸附分离特性最优。安晓东等[25]以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含量为指标,研究了大孔树脂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的工艺,比较了HDP5000、LX-202、LX-9、ADS-7和ADS-85种大孔树脂对银杏酸的静态吸附效果及洗脱效果。发现HDP5000树脂脱除银杏酸效果最好,上样液银杏酸浓度为2.5mg/mL,pH为3.5,流速为2BV/h,上样液为70%乙醇溶液,应用这种方法脱酸,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单位含量经液相检测后小于2mg/kg。

2.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吴向阳等[26]对银杏叶中有毒成分银杏酸的超临界CO2脱除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了操作压力、温度和CO2总流量对银杏酸脱除率的影响,发现在萃取压力为30MPa、温度为60℃、总流量为600L时能够有效脱除银杏叶中的银杏酸,脱除率达79.1%,经过萃取过后的银杏叶中银杏酸含量为0.25%。沈刚等[27]采用一种改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即应用硅胶作为载体,压力为30MPa,温度为55℃,8%甲醇作为改性剂,此方法对银杏酸的回收率和选择性非常理想。王志强等[28]利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对SC-CO2萃取和甲醇回流萃取银杏果外种皮中的银杏酸,发现SC-CO2萃取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操作简便,萃取率和萃取纯度较高,无溶剂残留,环境污染小,优于传统的溶剂萃取法,适于工业化生产。

3 结语

国际上公认的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标准是总黄酮≥24%,总内酯≥6%,同时银杏酸<5mg/kg。为了加快我国银杏产业的发展,中国药典委员会也通过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修订加大了对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虽然现在我国大多数银杏制剂生产厂家生产的银杏制剂中银杏黄酮和内脂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标准,但银杏酸含量还比较高,出口受限。为使我国银杏产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我国严格把控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的含量。

[1]吴竹,王秋萍,田漫漫,等.银杏不同部位黄酮、内酯和银杏酸含量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4):072-075.

[2]邵继平,王伯初,陈欣,等.银杏叶提取物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2003(1):131-133.

[3]刘平平,潘苏华.银杏叶制剂中银杏酚酸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274-276.

[4]IrieJ,MurataM,HommaS.Glycerol-3-phosphatedehydrogenaseinhibitors,anacardicacids,fromGinkgobiloba[J].BiosciBiotechBiochem,1996(2):240-243.

[5]王玉慧,罗朝莉,白杨.银杏叶提取物的不良反应[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1(3):184.

[6]张秀丽,杨小明,夏圣,等.银杏酸对痤疮致病菌的抑制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6):523-525.

[7]耿敬章.银杏中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的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1(1):63-66.

[8]张小利,欧阳臻,杨小明,等.银杏酸凝胶剂的制备及抑菌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2):124-126.

[9]林光荣,林清洪,胡维冀,等.银杏酸的分离、鉴定及对5种蔬菜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0498-0503.

[10]吴亮,陈盛霞,姜旭淦,等.银杏酸、阿奇霉素和大蒜素抗弓形虫增殖效果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8):736-740.

[11]石启田.银杏酚酸类物质防治农业害虫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83-86.

[12]顾保权,高崎,王军,等.银杏提取副产物银杏酸诱导植物抗病激活作用[J].农药,2009(6):417-418.

[13]王辉,周陈晨,冯云,等.银杏酸对口腔鳞癌多药耐药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668-671.

[14]ZhouChenchen,LiXiaoyu,DuWei,etal. Antitumor effectsofginkgolicacidinhumancancercelloccurviacellcycle arrestanddecreasethebcl-2/baxratiotoinduceapoptosis[J].Chemotherapy,2010(5):393-402.

[15]徐素琴,吉民.银杏酸单体的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13):1365-1366.

[16]杨小明,叶允荣,王萍,等.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的抗菌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4(4):68-71.

[17]龚盛昭,邓相庆,李仕梅.对羟基肉桂酸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动力学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6(3):159-162.

[18]庄江兴,邱凌,钟雪等.银杏酸GAl对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2009(1):103-106.

[19]杨晓敏.实用急性中毒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0]吴向阳,仰榴青,陈钧,等.银杏外种皮不同提取部位灭螺活性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8):740-741.

[21]张联恒,吴向阳,仰榴青,等.植物灭螺剂银杏酸对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2):133-134.

[22]孙凯,梁琎,潘小海,等.银杏酸对心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通讯,2007(3):27.

[23]孙凯,潘小海,黄诗颖,等.银杏酸对大鼠肝脏线粒体的损伤作用[J].中国药理通讯,2009(2):56.

[24]秦俊哲,高存秀.不同大孔树脂对银杏酸的吸附分离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2010(223):142-145.

[25]安晓东,王莎莎,杨丽微,等.大孔树脂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工艺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试验研究,2017(10):102-106.

[26]吴向阳,仰榴青,陈钧,等.超临界CO2脱除银杏叶中银杏酸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10):85-88.

[27]沈刚,姚渭溪.超临界流体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酸[J].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00(28):985-988.

[28]王志强,黄胜海,张琰.不同工艺提取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及含量的测定[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326.

猜你喜欢

银杏叶银杏树脂
银杏叶
活化石——银杏
银杏
炫酷发明
PVC糊树脂生产工艺的发展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论银杏的栽植
与银杏叶的约会
书的怀抱
SABIC创新LEXAN树脂和EXATEC涂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