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理念、方法与实现路径*
2018-02-11刘宝玲
◆刘宝玲
1 前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信息化社会大背景下,其办学理念、教学目标有了新的变化,因此,教学模式及教师角色也必须有所变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素质教育的相继提出,大学人才的质量和创新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教学的核心工作。那种强调知识传递、以教定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1],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所谓创新教学模式,就要从现有的教学模式入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管理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人才使命,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其重要。
2 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转换提出的新要求
是改变高校教学现状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高校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阶段,入学率提高了,但教育质量则有明显降低趋势。高校课堂缺课率高,教师不得不以考勤分值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构成部分内容。课堂上,一些学生玩手机成为习惯,聊天发呆是家常便饭,对教学内容不闻不问、不学不思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专家就此状况形象地概括为:“学而不习,知而不识,文而不化。”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学习、课后不温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被动接受知识、不将知识吸收并转化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对高校课堂教学工作提出反思要求。
尽管国家对高校进行了大量的经费投入,高校拥有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设备,有丰富的教学资料,也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在许多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五个过多”和“五个过少的”现象: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书本知识过多,实践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过少[2]。大学课堂如果不能直接与社会课堂对接,缺少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思维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的严重伤害。
是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高校学生心智健全,独立性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与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学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主要空间,他们希望在课堂学习中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表达自我认知,表现自我情趣,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一味占有课堂,则学生会感到学习索然无味,能力提升空间极小,被动接受知识。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健全的价值观念体系、全面扎实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能力体系是当代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意识都提出新的挑战与考验。
是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 号)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云南大学鄢显波教授把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分为四种: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教师应提高教学管理能力,有效地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课堂教学活动,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应提高教学认知能力,分析和处理教材信息,并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延伸知识面,扩大学习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与教材有关但又不完全依赖教材的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应提高教学操作能力,锻炼课堂掌控能力,这是提高教学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这些职业能力,才能胜任职业要求。
3 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路
转换教育理念:由传统教学型向引导教学型转换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主力军,必须真正树立创新教育观念,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彻底转变原有的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充分认识课堂的本质要求是师生之间的“双方互动”,而非教师的“一言堂”或者“一霸天下”[3]。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启发”“点评”等,是对重点的解释和对难点的突破。
基于知识转化:由认知型向问题型转换教师的认知能力是指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能力[4]。教师要吃透教材,并能结合教材要求,根据具体实践、现状,提出有价值、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问题入手,针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材信息资源,依据教学内容,查阅资料,深入实践,找到症结所在。在设计教案时,以问题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以德树人:由单纯教学型向教书育人型转变在大学课堂上适时地将教学内容与思想品德与修养结合起来,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新一代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报效国家,振兴中华,只有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报国意识、爱国理念,才有学习的动力、勤奋的意志和前进的方向,也才是正确的育人课堂。高校教师一定要让大学生明白,今天所遇到的大好形势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好的时机,唯有努力学习,不断刻苦钻研知识,学习各种本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实现报效国家的宏大理想。
重视科研力量: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教师,其科研能力对其教学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理论上讲,教师的科研能力由两部分构成:专业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师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教学科学研究,教学能力也仅仅是能达到维持的目标,无法实现教学上的创新。早在20 世纪70 年代,约翰·S.布鲁贝克就认为:“学生对课程的适切性的呼声之强,使得课程的选择在过去的十年中变得特别重要。”[5]
4 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实现路径
高校教师角色转换涉及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仍然是理念问题,从当前的教学改革形势看,其角色转换主要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方法和三个步骤进行。
以创新理念为中心,引领全面课堂教学改革新局面
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育人素质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教书育人是其最高贵的使命。要创新课堂教学,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单项的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素质提升转变;从对现有教材和知识的依赖向融入信息化、科研化的创新教材转变;从原来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式转变。创新型教学理念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观念而进行的重大转变,其重心就是把“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探究”,把“知识接受”转变为“能力培养”,使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在“以问题为中心”方式下进行,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重点工作是学生的能力培养。
以创新教学的方法全面增强教学效果转换教师角色,教学方法的转变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以教师的教法带动学生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现有的教材为主,或解读,或照本宣科。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情景式、案例式、设问式等,开展教学活动。以教促学,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也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创新教学方法,最重要的问题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得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不同,不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增强教学效果为主要目的。良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教师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规范的教学步骤实现教师角色的全面转换
1)严谨的教学组织与设计是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提。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的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抓课堂教学的组织做起,即备好教案。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内容与知识点,并且将其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策划能力与组织能力,扮演好“编剧”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这个“舞台”的主要演员。
2)有效地实施计划是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内容。好的教学计划必须实施才有价值。实施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导演”的角色,适时点拨问题、衔接交流和调节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发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同时,作为“导演”,教师还应注重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
3)严格的教学计划控制与反馈是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保证。严格的过程控制是保证教学计划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保证。教师角色的转换,最终是教师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的转变,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严格的控制与反馈。所谓控制,就是在教学计划实施中尽量按计划开展教学工作,按课前安排部署教学所需要素。通过控制计划的实施,可以保证科学教案的落实。
5 结语
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特殊队伍,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国家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势下,必须彻底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性教育思想,从课堂主体出发,正确运用引导、启发、思考、思辨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关注,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自主发问并自主解决问题,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教学不应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课堂应是师生广泛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思辨中展开学习的平台。如果教师能按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而非老生常谈,学生可以与教师在争辩中分析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成为分享学术成果的引路人,将打造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