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甘蓝病害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技术
2018-02-11吕颖华
吕颖华
(临泉县杨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临泉 236400)
1 甘蓝类黑根病
1.1 症状
各种甘蓝类蔬菜都容易感染黑根病,这种病也被称为立枯病,在苗期容易发病,导致菜苗直接枯死。病原菌侵染甘蓝的根部或茎部,造成部分组织变细、发黑,如果天气潮湿,茎上还会长出白色霉丝。植株患病后,几天就会干枯、萎蔫,最终死亡。移栽后的植株一般不再扩展发病,但也不是完全能够避免。另外,此病还会导致甘蓝的叶球腐烂。
1.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因为该病是以菌丝在土壤中或作物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因此,此病一旦进入菜田,就很难根治。在田间,此病主要靠接触传播,也就是依靠作物的根茎组织与带病菌的土壤相接触,受到土壤中的病菌侵染,如果此时作物叶片或茎部存有充足的水分,植株就会快速受到侵染,展现病状。通过调查发现,此病的流行与否与寄主的适应性有关,如果土壤温湿度过高或者土壤黏重,不利于作物生长,此时病菌则更容易繁殖扩散。
1.3 防治方法
1.3.1 加强育苗前期管理。要把育苗床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利排水,防止湿度过大;育苗用土尽量选择未种过甘蓝、粮食作物的土壤;尽量不要留用上年的育苗床进行育苗生产,如果勉强使用,必须进行深度的土壤消毒处理;选用有机肥时,一定要选择充分腐熟的粪肥;不可播种过密,增强通透性,育苗覆土要薄且均匀,不可太厚。
1.3.2 处理苗床土。选用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混合剂或用恶甲水剂拌上细土,在播种前把药土的1/3撒在浇了底水的畦面上,播种后再将剩余2/3药土均匀撒在种子上,这样种子上下均有药物保护,可安全出苗生长。
1.3.3 加强育苗中期管理。要随时通过观察天气来进行保温或通风,需要浇水时要分多次浇水,一次浇少量水分,浇水后及时通风换气,减少作物茎叶表面持水量。
1.3.4 化学药物防治。播种前,可将种子用福美双或代森锰锌拌种,如果发现病症,要及时清理出病苗,并且及时用百菌清或甲基立枯磷进行喷施防治,防止病菌扩散。
2 甘蓝类黑斑病
2.1 症状
甘蓝类黑斑病因能导致甘蓝产生黑斑而得名,也被称为黑霉病,主要为害甘蓝的叶片与叶柄,也为害花梗和种子荚。此病一般为害外叶或外层球叶,开始在病部产生小黑点,如果此时环境温度较高,病斑就会迅速扩大,形成灰色的圆形病斑,直径1~3 cm较常见,与白菜黑斑病相比,没有明显的环状轮纹,但病斑产生的黑霉会很多、很明显。叶上病斑集中时,许多病斑常会聚成一个大斑,这样就会导致叶片变黄、枯死。茎叶染病时,病斑表现为纵向条形,也会产生黑霉。如果花梗染病,会出现黑色、中间宽、两端细的条状斑。
2.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一般在土壤中或在作物病残体上越冬,如果是留种株,也会在留种株或种子表面越冬,这些越冬病原体是第2年病害的首次侵染源。病菌在第2年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借气流传播,可进行再次侵染。病菌存活能力很强,在10~35℃环境下均可正常发育,在水中存活时间可超过30 d,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在土表存活时间更长,可存活一整年。一般在甘蓝生长后期,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或者土壤肥力匮乏,病害发生严重。如果大田作物茬口种植甘蓝,发病也会表现很重。
2.3 防治方法
①适度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特别要注意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有条件的考虑施用配方肥,避免营养元素匮乏,以此来提升作物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②如果田间已经发病,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减少再次污染。病叶不能抛弃在田边、沟渠边,而要集中起来,施药后封闭处理,以减少菌源扩散。③为预防发病,可喷洒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兑水进行喷雾处理,每隔7d或10d喷一次,连续喷洒两三次[1]。
3 甘蓝类灰霉病
3.1 症状
甘蓝苗期、生长中期与生长后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时,幼苗会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并且上面会形成一层灰色霉。成株染病时,一般从近地面叶片开始发病,开始为水渍状病斑,随着湿度的增大,病害面积快速扩大,出现褐色或者发红病斑,病株茎基部腐烂后,会引起上部茎或叶脱落,且自下而上不断扩展,或者从外部向内部叶片扩展,最后导致叶球完全腐烂。
3.2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第2年春季如果环境适宜,菌核会萌发产生菌丝,菌丝上长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或雨水传播,产生出芽管侵入甘蓝为害,又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当遇到恶劣条件时,产生菌核越冬或越夏。气温在20℃,相对湿度连续保持在90%以上时,此病易于发生和流行,此时如甘蓝处于易感病阶段,更易发生病害。
3.3 防治办法
①加强田间管理,如果棚室栽培,一定要及时降低棚室内的湿度,特别是地面不能持续湿度过大。②棚室栽培的甘蓝,可于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防治,如可以施用10%速克灵烟雾剂200~250 g/667 m2,或喷洒5%加瑞农粉尘剂1 000 g/667 m2。③无论棚室还是露地栽培,发病时可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7 d或10 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两三次[2]。
以上3种病害由于其侵染病原菌均为半知菌类真菌,发病条件有相类性,可以结合起来,实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成本,减少作物药物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