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别山区创新发展研究
2018-02-11林园春
林园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革命老区,大别山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今天,大别山区更是坚持从全局高度和区域角度谋划创新发展,积极践行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强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新形势下,大别山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区域行列的决胜阶段,要想取得决定性胜利,继续弘扬大别山精神,必须坚守创新发展的信念,担当起以创新引领大别山振兴的历史重任,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振兴新征程。
1 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链
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在主导产业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中试生产等创新链的前端环节重点建设一批研发平台,以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资源向大别山区老区集聚,推进科技创新链不断完善。一是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学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信阳师范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优势,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大别山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二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三是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快大别山老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跨省共享平台建设,探索调动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积极性的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政府补贴或奖励的方式,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的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四是启动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设。
2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积极引导高端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2]。
2.1 大力培育创新龙头企业
围绕大别山老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力强、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大、带动力强的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按照“企业出题、先行投入、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补助”的原则建立产业技术研发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重大科技成果研发与产业化;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
2.2 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
依托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创新创业综合体、高校或科研院所等载体平台,积极培育“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创业与发展,培育一批创新活力十足的“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3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大力培养与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创业型企业家,构建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3]。
3.1 培养与引进科技领军人才
按照“依托产业集聚人才、创新体制成就人才、优化环境留住人才”的要求,引导人才大量集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科技成果入股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素质、开拓性精神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实施“千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
3.2 加快科技人才管理特区建设
鼓励黄冈高新技术开发区、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冈临港经济带等建设人才管理特区。建立与完善高端人才子女入学、出国访问、配偶就业等制度体系,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基地。探索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环境营造和工作模式改革,逐步实现人才工作由“以引为主”到“以用为本”、由“筑巢引凤”到“小苗带土移栽”、由政府推动为主到政企学研银合作开发的转变。
3.3 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和以企业专利、核心技术、产值、利税等为主要指标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人才、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鼓励企业推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
4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积极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创新,展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宏伟蓝图。
4.1 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业态
加快基于互联网方式的创新创业发展,推动“四创”经济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绽放新活力。大力发展专业空间众创、互联网平台众创、企业内部众创,加快建设科技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在内的梯级创新创业载体。积极发展研发创意众包、生活服务众包,促进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稳健发展众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积极开展实物众筹,帮助创新创业快速实现。
4.2 加快推进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创业综合体的建设进度,积极谋划创新创业综合体的经营使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加大对创新创业综合体的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创新创业资源入驻。加强综合体的功能提升,注重集成配置孵化器、加速器、配套公寓等科技服务功能。
4.3 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普惠性政策
放宽约束性政策,实行普惠性政策;放开市场准入,取消行业限制。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平台,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健全中小企业创业的免税与减税以及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的免税与减税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与培养社会民众的创新意愿、创新概念、创新能力,汇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5 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平台经济、融合经济、分享经济、创客经济发展壮大,推进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产业创新发展水平[4]。
5.1 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鼓励大别山老区企业面向“互联网+”时代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的市场发展需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采集并对接客户现代个性化需求,开展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及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环节的柔性化改造,进行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创新。
5.2 加快培育新兴业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抢占可穿戴设备、智慧汽车、智慧医疗、智慧家居等新兴移动终端市场。加强基于产业细分、跨界融合等的新业态培育,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车联网、工业设计、云制造和文化创意等潜力巨大的新业态。推广生活性服务业O2O模式,鼓励商贸、餐饮、家政等传统服务业电商化发展,组建专业化的网络服务平台,引入互联网O2O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高效组合信息、数据和商业关系,打通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全服务渠道。
5.3 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鼓励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粉丝经济、大数据等诸多新技术新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发展互联网经济新业。
6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良性运转的投融资制度,能将资本要素与生产要素完美结合,对于大别山老区振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新常态下,以创新引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尤其需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制度设计。一是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研究设立各类投融资平台,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民间资金流入生态文明、旅游产业等领域。继续放宽政府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通过PPP等方式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二是规范拓展政府融资渠道。转变大别山老区政府理财方式,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财政资金逐步实现补助改投资、无偿改有偿、资金改基金,重点支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鼓励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公共基金通过股权、债券、物权等形式参与具有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盘活存量,加快资金周转,通过整合多种形式资金形成合力,减轻财政负担。三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大别山老区债务规模,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明确财政部门是政府性债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管理,有效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通过调查及时掌握全市债务情况,将每年到期债务统一列入财政预算。通过规范政府债券发行、实行债务余额限额控制、新增与债务存量消化挂钩、加强审批监管等方式,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将政府债务考核作为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完善考核问责机制。四是鼓励大别山老区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县域经济模式,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探索扩大抵押品范围,发展普惠金融。
7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扶贫开发是大别山老区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使创新发展成果惠及大别山老区人民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要更好更精准地推进扶贫开发,必须牢牢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大别山精神为引领,把握贫困发生规律,解放扶贫思想,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5]。
7.1 创新扶贫开发筹资机制
强化财政扶贫投入保障机制,大别山老区各市县要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扶贫脱贫需求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入长效增长机制。健全政银合作机制,扩大财政扶贫贴息资金规模,拓展扶贫到户小额贷款实施范围,创新贫困户贷款担保机制,降低贫困户贷款门槛,积极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到户小额贷款,加大对贫困人口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全过程、全方位、网格化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科学配置扶贫资金,着力提高扶贫资金投放使用的实效性。鼓励推进农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试点,加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试点建设。
7.2 创新精准扶贫方式
以大别山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致富为目标,按照习近平提出的“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要求,坚持“旅游引领、规划先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突出”互联网+”扶贫、金融扶贫,实现大别山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特别要积极发挥大别山区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养生、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山地运动和健康养老等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实现产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