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话里的女人

2018-02-10华伟章

福建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电话女儿

华伟章

陈宜珺一个人过日子。她女儿打来电话,在电话里关切地询问,妈你最近好吗?她心里激动,紧握着电话的手微微颤抖,感觉女儿的声音很温馨,离得很远且又很近。她迟疑着,说妈很好,你们好吗?女儿理解母亲的心境,从电话须臾的停顿里,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犹豫,就说我们很好,接着安慰地说,妈在新的地方居住,都会有适应的过程,熟悉环境后就会好起来,我有空会打电话也会来看你的。她脸上泛起笑容,像从心底里溢出来似的,眼前浮现起外孙,又问,纯纯好吗?女儿说纯纯读书很紧张,晚上作业一大堆,要盯着督促他完成作业。纯纯还经常提起外婆呢。她的眼睛有点湿润,知道女儿的难处,好像看见了女儿忙碌的模样,无奈地笑了笑。她搁下电話听筒还沉浸在回味之中,暮霭裹挟着亲情在起居室里氤氲。

陈宜珺搬进新的小区很不习惯,感觉就像掉进了一个陌生世界。一室一厅的房间,起居室朝南,客厅和厨房是相连的,厨房一边紧挨着卫生间,之间没有明显的阻隔,用装饰移门区隔开来。她离女儿住的地方远了,要换乘两辆公共汽车,交通变得很不方便,女儿自然而然来的次数少了,不像住在老房子那么方便。而且女儿很忙,有了家庭,需要上班,儿子已经上小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时只能匆忙来照看一下。她每天早晨起来,漱洗完毕,走出小区,会穿过马路,到斜对面的小公园,看着晨练、遛狗、跳舞的人,在健康步道走上几圈,然后走出小公园,沿街拐到不远的菜场买菜,买完菜回家,吃过早饭,捡菜,接下来将房间收拾得井然有序。她吃过中饭,躺在床上午睡一会儿,之后坐在起居室靠窗的椅子上,看一会儿报纸杂志之类的东西,接着等待天色黯然下来。她搬到新的小区,生活千篇一律,变得单调乏味,就像生命失去动力,在毫无目标地漂泊,从前的匆忙和劳碌已经远去。她喟叹自己老了。她知道岁数只是个简单的数字,岁月却将一切刻画得淋漓尽致。她有时站在镜子前,发现脸上有了皱褶,头发逐渐掺杂灰白,眼睑明显松弛下来,特别是腰板不再挺拔,属于青春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她知道所有的人都会逐渐明白时间意味着什么。她孤独地意识到,现在时间明显阔绰,不仅仅是够用,简直就是多余。她大部分时间会坐在起居室沙发上,有时会走到相连的客厅或厨房,能从沉寂中感悟到时间缓慢地流逝。她的心情变得忧郁。

其实,小区环境还是不错的,路面干净整洁,四周绿树成荫。小区内有报刊栏,有健身场所,供人休憩的亭阁。楼宇间葱郁的植物,有些树木四季常青,有些在季节里变成黄色、红色或黄绿驳杂,其间点缀着一丛丛颜色各异不知名的花朵。走出小区不远,附近有幼儿园、小学、商店、菜场、街道社区医院。稍远一点还有大型超市和酒店,周围有好几条公交线路,地铁车站就在附近。这里虽然不算繁华,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出行也十分方便。陈宜珺是个矜持的人,原来是小学教师,生活充实而有条不紊,现在的生活依然有条不紊,只是其中缺乏了某种乐趣。一个人过日子,冗长乏味,生活变得苍白。她走在小区和街上,始终感觉眼前的景致很陌生。来来往往的车辆,嘈杂的声音,寻找不到熟悉的影子。她是不适应的。茫然。不知所措。她恍惚间觉得曾经熟悉、属于自己的家消失了,像有什么东西把她隔阂开来。她有种不属于自己的、梦魇般不适应的感觉。她的心情变得烦躁,甚至是有些慌乱。她想还是回去吧,一日三餐,接着睡觉,在生命的延续中度过简单而缓慢的一天。她想,有什么办法呢?

阳光从朝南的窗外慵懒地照进来,映在临窗的椅子和褐色木质地板上,窗外小区景致尽收眼底。陈宜珺一个人居住,一室一厅房间,应该比较宽敞,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心里却并没有感到舒畅。小区里居住的业主,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大多数是中年男女,也有讲普通话的外地人,带着上小学的孩子,看起来有知识,有文化,有的是做生意的,有的像在公司上班,或是白领,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她心里觉得很憋屈,每家每户防贼似的装着防盗门,对门的邻居看过来,甚至姓什么都不知道,形同路人,在小区或楼梯里遇到,未置可否地笑笑,难得说上几句话,或有太多的交往。这天,她在电梯里遇到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小男孩,他俩看上去三十多岁,男的中等个子,穿着西服,女的皮肤白皙,显得端庄秀气,脸上每个细节都很耐看。小男孩活泼可爱,眼睛清澈透亮,抬起头来大胆而好奇地看着她。她仔细端详着小男孩,看见男的按了第十一层楼,知道他们是一家三口,就住在自己楼上,凭直觉他们很有涵养,应该是好邻居。那个女的察觉到她目光盯着小男孩,紧握着小男孩的手,脸上略显迟疑,露出洁白牙齿,礼貌地朝她笑笑,随后弯下腰对小男孩说叫奶奶,小男孩很乖巧,响亮地叫了声:“奶奶!”她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激动。过了几天,她在电梯里又遇到他们一家三口,正想和小男孩说话,小男孩变得神情忸怩,警惕的目光盯着她,很快偎依着躲闪到母亲身后。那个女的脸上显露出窘迫神情,伸手抚摩着小男孩的头,朝她递来犹豫而略显歉意的笑容。她瞬间感觉到尴尬,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琢磨那天回家以后,做父母的肯定教育过小男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有一次,她走进小区大门,看见住在楼里那个中年妇女走在身后,她故意放慢脚步稍侧过脸去,想等待后面邻居走上来能搭讪两句,看见人家毫无表情地从身旁擦肩而过,她及时掩饰住自己的表情,心想着幸好打消了这个念头。阳光从小区葱翠的树叶间隙流淌下来,在斑驳的路面闪着光亮,给人一种恍惚迷离的感觉。她心里感到失落,走进楼里电梯,努力调整情绪,将笑容挂回脸上。她变得温和而敏感起来。

陈宜珺知道有些事情,改变习惯是不容易的,只有自己努力适应环境。有段日子,她开始变得忙碌起来,去到附近街上的那家花店,在姹紫嫣红的花丛间东张西望,不厌其烦地打探并询问价格。她不喜欢开得太鲜艳芬芳浓郁的花朵,有些花朵种植在花盆的土壤里又嫌不干净,斟酌再三后买回来一盆水仙花,放在居室的窗台上。水仙花下面嫩白,根部浸入水中,清新淡雅,白色瓷盆外面绘着简单的蓝色图案,给人古朴端庄的感觉,花和花盆相得益彰。她喜欢这份感觉,每天给水仙花换水,仔细观察,发现水仙花沐浴在阳光下,每天都会有些变化:根须盘根错节,茎叶抽了出来,渐渐地在长高,变得葱翠,茎叶间拔出了白色花蕾。她很认真地数了几遍,一共有九个花蕾。其间一个花蕾在绽放,白色花瓣悄然盛开,中间露出鹅黄色花蕊,一股淡雅的清香弥漫开来。几天以后,又一个花蕾陡然绽放。她的生活充裕起来,心里充满了期待。一个个花蕾竞相绽放……一个月后,水仙花瓣凋零了,叶子垂落下来,她将枯萎的水仙花扔进垃圾箱里,感觉居室里一下子空了。生活恢复平静,像条凝滞的河。她很快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状态。

午后的时光总是这么凝滞而琐碎,在寂静中不知不觉地缓慢溜走。5月份的天气,已露出初夏端倪。这是一个平常的午后。陈宜珺吃过中饭,稍微拉上窗帘,想躺在床上休憩一会儿。床旁柜上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来。她略为迟疑,猜想可能是女儿打来的,连忙起身拎起电话听筒,电话里传来一个陌生女子的声音。她愣怔一下,有种失落情绪漫上来。她犹豫着“喂”了一声,想挂上电话听筒,电话那头甜润温柔的声音,不失时机地在介绍说,她是老房子隔壁邻居,李家大妈的女儿,记得小时候,她待她很好,还抱着亲过她,将她当女儿一样看待。“陈大妈,我是巧珍,你不认识了吗?”她搜肠刮肚想不起对方是谁。陌生女子显得热情洋溢,在电话里不断地嘘寒问暖。她完全怔住了,眯缝起眼睛,一头雾水,思忖肯定是陌生女子打错了电话。

陈宜珺几乎把这件事情忘记了。隔了三天,电话铃声遽然响起来,她连忙拎起电话听筒,依然是那个年轻女子打来的。年轻女子在电话里不厌其烦地和她说着话,亲切地嘱咐她天气逐渐热了,季节交替,忽冷忽热,气温变化很大,要注意添减衣服,保重身体。她满腹狐疑,犹豫了好一阵,手在接听和挂断之间踌躇,迟疑着想挂断电话,想告诉年轻女子打错了电话。年轻女子的声音温存体贴,推心置腹地和她聊了十几分钟,才客气地挂断电话。年轻女子是谁呢?她心里疑惑在加重,雾一样在弥漫开来。

过了三天,那个年轻女子又打来电话,声音亲切,关怀之情溢于言表。陈宜珺紧张地紧紧握着电话听筒,隐隐感到某种事情正在发生,害怕而又掺杂着莫名的期待。她有些恍惚,变得忐忑,心神不宁。年轻女子和她体贴地闲聊着,还说自己有一个儿子,今年刚满五岁,接着电话里传来她娇柔的声音:“杰杰,快过来叫外婆。”少顷,电话里传来一个男孩稚嫩的声音:“外婆,好!”她犹豫着,心被一种柔软的情绪顶了一下,随即感到一阵热乎,骤然涌起一股暖流。这种感觉很微妙。她觉得和她有种疏离之感,又有种东西在将她俩拉得很近。

年轻女子每隔三天,下午一时,会准时打来电话,在电话里关怀备至。恍惚间,陈宜珺感觉真的是女儿打来了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温润体贴,有时掺杂着某种矫情。她仿佛看见电话那头的女儿,面容姣好,嘴角微微上翘,眼睛里盈满柔情。她心里涌起了暖意,像被某种东西融化。年轻女子一如既往会打来电话。这天,年轻女子在电话里吞吞吐吐地说:“妈,杰杰病了,昨天晚上发高烧,吵得特别厉害,陪他去医院输了液,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我这个月手上有点紧张,给我汇五百元钱好吗?”并告诉了她银行卡账号。她心里一紧,思维有几秒钟迟滞,心里有种异样感觉,犹豫着挂断了电话。

起居室沉浸在宁静的氛围里。陈宜珺心里往往被缠绵的回忆和莫名的感触满满地占据。她很惘然。她虽然知道老房子逼仄,但每当想起家的概念,想到的就是熟悉的氛围,在其中走动的空间和景致。她陷入了孤独与寂寞之中。天色完全黯然下来。她吃过晚饭,看一会儿央视新闻频道,接着很快熄灯上床休息。她上了岁数,睡眠不好,有时沾上枕头,睡意就铺天盖地上来了,迷迷糊糊潜入半睡眠状态,睡眠很浅,蜻蜓点水,时断时续,半夜里时常醒来。房间里弥漫着黑暗,尤其是雨天的夜晚,雨点落在窗外的雨篷上,传来淅淅沥沥的清晰声响,充满了诗意与寂寞,或者纯粹是种单调。雨天会及时提醒她,身上有些部位酸疼、乏力,各个器官都在衰退。她知道有些东西是无法抗拒的。她不喜欢陷在阴晦的氛围里,湿漉漉的雨天,心里潮腻腻的,听着空茫的雨声,更令她感到孤独,难以入眠,眼前飘浮起陈年旧事的影子,像在翻阅一本泛黄的书。她沉浸在无奈与回忆里,有种听之任之的无力感。她思忖着年轻女子打来的电话,目光在起居室与窗户间游移。她搁下电话感到蹊跷,紧张、慌乱、惴惴不安,预感到会发生什么事情,从起居室走到客厅,又从客厅走到起居室。她感到心里有种东西在飘浮,既希望电话铃声响起,又害怕接听她的电话,胆怯而又想尝试,感动而排斥,兴奋且混杂,充满了矛盾。她心里隐隐感到有种骚动、有种欲望、有种莫名的激动,这种刺激而危险的乐趣,在暗夜、在心底里跳动。她变得惶然,心神不宁,她好奇地想知道电话那头的年轻女子是谁,心里被一种不安与快乐紧紧吸引住。

陈宜珺开始会惦记起那个电话,由陌生到熟悉,由犹豫到释怀,和年轻女子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她心里充满了暖意。中秋节前夕,年轻女子打来电话,说原来想给她买两盒月饼,又担心上了岁数吃甜食对身体不好,天气很快要冷了,给她买了一条围巾快递寄给她。她收到快递后打开包裹,知道这条围巾在地摊上,最多值二十元钱。虽然自己也根本用不上,但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将围巾折叠好珍藏在衣柜里。年轻女子每隔三天会打来电话。

午后的阳光变得温暖,不媚不躁,窗外是小区参差不齐的楼房。陈宜珺心情愉悦起来,时常会想念着电话,每隔三天都在等待,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余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計。她甚至放弃了午饭后休息的习惯,坐在床沿旁或在一室一厅的居室走来走去,翘首以待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她俩的关系融洽了,话语也逐渐多起来,聊着聊着,话题有往纵深延伸的趋势,年轻女子会给她讲述各种社会趣闻,或者今天儿子又怎么了,甚至夫妻之间的琐事……诸如此类话题。天气渐冷,年轻女子会及时提醒,细致入微地叮嘱,要多穿一点衣服,注意保暖,受凉了容易得感冒。上岁数的人,更要想得开,想吃什么就买,不能太节俭了。她头脑里年轻女子抽象的影子在变得真切起来。她有时仿佛感到一家人坐在灯光下,女儿在陪儿子识字、玩耍,偶尔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她一眼。陈宜珺脸上有种满足的笑容,目光中盈满了安静与祥和,房间里弥漫着浓郁的温馨。

小区马路斜对面的小公园,树冠茂密,枝干遒劲,小径交错,周围被一幢幢高楼包围起来,边上有轻轨在高架上呼啸即过。小公园右边有个人工池塘,游动着许多观赏鱼,旁边是个亭阁,太阳稀稀疏疏地照在亭阁外的大树和一小片草坪上,几个上了岁数的人聚在亭阁里闲聊,谈论一些鸡零狗碎的奇闻逸事,或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之事。陈宜珺有时实在闲着没有事,也会到小公园去和人聊几句,一看时间差不多,打着招呼说女儿要打电话来,急忙兴冲冲地赶回家去守候在电话机旁。有时途经公园遇上聊天熟识的人,便会情不自禁得意地夸奖,小外孙五岁多,明年才能上小学,已经会念二十六个英语字母,能够背诵几十首唐诗,什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还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她瞧着其他上岁数的人羡慕嫉妒的眼神,脸上神采奕奕,心里油然涌起一种欣慰与满足。

起居室里有种凝滞的寂静。陈宜珺心里也会想起女儿。她记得那天生病了,起先只是咳嗽,感觉可能是感冒,到社区医院看了一次,配了点药,心想吃了药会好起来,两天后病情没有好转,更加严重。她支撑着给女儿打了电话。女儿接到电话,下班后急忙赶过来,一边询问病情,一边伸手摸了她额头,发现很烫手,不由焦虑起来说,妈病得这么厉害,怎么不早点打电话告诉我?她敷衍说只是感冒。女儿说快,我陪你上医院!女儿连忙帮她穿上衣服,收拾东西,拿上医保卡,搀扶她下楼走出小区,招手叫了辆出租车,到最近一家大医院就诊。她坐在医院椅子上,瞧着女儿排队挂号,陪着测量体温、验血、拍片,上上下下奔忙,心里暖暖的,感觉自己就像乖巧的孩子。她想起女儿小时候,有一次在学校上体育课,不小心摔倒,脚踝骨折,她给女儿接屎接尿,端吃端喝,在床前服侍了一个多月,没有一句怨言,只是感到揪心。她的眼睛湿润了。一圈检查下来,体温三十九度六,医生诊断是病毒性感冒引起肺炎,需要住医院输液治疗。她不想太麻烦女儿,心里过意不去,对医生说能不能不住医院,今天晚上输完液后,明天自己到社区医院去输液。医生在电脑上开着药方说不行,今天先在急诊室观察,明天上午有病房就住进去。女儿向单位请了三天的假,在病床旁陪伴,细心照顾她,陪她说话,帮她梳理头发,洗脸擦拭身体,搀扶她上厕所。她心里激动,感到和女儿说话是温馨的,和女儿在一起是幸福的。出院那天,她看着女儿,有些依依不舍,竟暗自庆幸自己病了。她知道女儿有自己的生活与事业,并不是没有感情,冷漠无情,不愿意来看望自己。她完全能够体谅女儿,有时心里希望女儿能经常来,嘴上却总是说我很好,你有空打个电话就行了。女儿有空会来,也会打来电话。她想起年轻女子,有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偶尔也会犯嘀咕,冷不丁冒出奇怪想法,自己究竟怎么了?不过,这种心绪一晃即过。

日子不紧不慢过去,又要过年了。陈宜珺感觉还是小时候住在弄堂老房子里的日子更加有意思,每家每户紧挨着门,一起背着书包上学,回家后在弄堂里跳绳,踢毽子,背着口诀跳皮筋,男孩则蹲在地上拍纸牌,打弹子,满弄堂捉迷藏玩耍,推开木板门就能看见隔壁阿姨在生炉子淘米洗菜。夏天人们搬着躺椅或橙子,在弄堂口或马路旁树荫下纳凉,微风飒然,树影婆娑,生活恬静而充满乐趣。之后,父亲单位福利分房,搬到了火车站附近。几十年以后,一家人聚在一起,还会回忆或者津津乐道地谈论起来,生命中这段平淡而愉悦的日子不经意间变得刻骨铭心。

火车站附近是新建造起来的五层楼公房,房间明亮舒畅,配有厨房间、卫生间、煤气和抽水马桶。那时五层楼公房属于高档住宅,住房条件优越,能够用上煤气和抽水马桶已近似于是种奢侈。虽然一扇门里三户人家合用厨房与卫生间,为上厕所或抢占厨房一小块地方,偶尔也会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但是每逢过年,三户人家挤在厨房里炒瓜子、烧鱼煮肉、准备年货,其乐融融。左邻右舍彼此都认识且熟悉,有什么琐碎之事只要打声招呼。大楼一层左侧就有一家小食品商店,每次来回经过,满眼是熟悉的面容,互相打着招呼或调侃几句,心里丝毫没有芥蒂。陈宜珺在这里居住了将近五十年,经历了人生诸多悲欢离合。她熟悉这里的生活,人情世故,一切烙在心里,融进了生命里。随着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老房子明显陈旧了,墙面灰暗脱落,厨房熏得泛黄,卫生间也沾着污渍,显露出衰落破败的痕迹,就像生命在逐渐变老。许多人家开始在陆续搬离,有人劝说她房价越来越贵,这里的老房子落伍了,该置换独门独户房子,改善住房条件。她心里羡慕过,只是这种思绪一晃即过,心里始终有种割舍不断的情结。其次女儿婚后居住的地方距离不远,下班顺路或星期天过来十分方便。市政动迁,她还是搬迁到了新的小区。

临近除夕,街市铺满了冬日的阳光,两旁树枝在寒风里颤动。许多出来打工者,纷纷回去过年,就像鸟儿归巢,街市变得干净整洁,一下子清静下来,有了另一种年味的氛围。这天下午,陈宜珺的女儿抽空备些年货,买了一束鲜花去看望母亲,帮助清洗被褥打扫卫生。陈宜珺见到女儿十分高兴,更是格外想念外孙,询问纯纯是否长高了。女儿知道母亲的心思,说儿子正在家里做作业,虽然学校放假了,寒假作业一大堆,过年时走亲访友更没有时间了。女儿说着脱下外套,把年货装进食品罐子里,将那束鲜花插入花瓶,拆掉床上被褥外套,塞进洗衣机里,然后换上干净的被套,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对母亲说:“妈,我和纯纯他爸爸商量安排好了,今年除夕夜在酒店订一桌,两家人合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初一到他父母亲家拜年,年初二就过来给你拜年!”

陳宜珺想想也是的,现在大多数独生女子,两家人都需要照顾,做小辈的确实很为难。她叹息了一下,不知该说什么。

女儿洗完被褥外套,晾晒到窗外,接着打扫房间,额际渗出细密的汗水。她拉开衣柜抽屉,忽然发现抽屉的底层,有一叠银行汇款凭证,好奇地拿起来,仔细翻看了一下,不由转过脸去,惊讶地问母亲:“妈,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有这么多汇款单?你每个月都给谁汇钱了?”

陈宜珺怔住了,随即缓过神来,敷衍地说:“是吗?”

女儿黛眉微蹙,惊诧地说:“妈,你一年多,总共汇了一万两千多元钱,怎么回事?”

陈宜珺显得窘迫,犹豫着故作镇定,掩饰地解释说:“噢,那是我原来的同事,家里遭遇变故,向我开口借钱,过些日子会归还的。”

女儿疑窦丛生,更加警觉起来:“妈,这不对啊!即便原来同事有困难借钱,不会每个月都向你借钱,况且这种情况维持了这么长时间,最后一笔汇款还是上个星期的。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女儿看着她,刨根问底地询问。

陈宜珺踌躇未决,见搪塞不过去,只能将陌生女子打来电话的事情告诉了女儿。

“啊!妈,你遇到骗子了!”女儿听完后大吃一惊,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神情骤然紧张,变得担忧、焦虑起来,急切地说,“妈,我一直告诉你,骗子变着各种花招欺骗人,防不胜防,一定要保持警惕。你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多花钱,却给骗去了一万多元钱。”

陈宜珺脸上的神情凝固了。

“妈,那个陌生女子是个骗子。”女儿肯定地说,“我们快去报警!”

陈宜珺惴惴不安,听女儿说要去报警,神情更加慌乱起来,连忙阻止女儿说:“不!不!妈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去报警。”她情绪有些激动,语气变得很坚定。

女儿惊愕了:“为什么?”

陈宜珺心里抽搐,像划过一丝颤音,脸上神情变化更迭,显得复杂且激动。她怯生生地瞧着女儿。她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是的,许多日子里,她感到仿佛生活在虚幻的世界里。她感到寂寞,孤单的生活,似乎习惯了某种期待,渴望偷偷地接听电话,带着些许的负罪感和冒险的乐趣,更多是想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她曾怀疑过、犹豫过、彷徨过、挣扎过,心里有种缱绻,始终挥之不去,对于这种游戏乐此不疲。她预感到会发生什么,也曾埋怨自己不够谨慎,却又不愿意失去这份情感。她变得忐忑,且心神不宁。她没有想过要伤害任何人。她有种不属于自己的,游离于梦境般的感觉。她想这是真的——只是不愿意轻轻捅破这层纸,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她觉得愉悦,享受快乐,爱将生活紧紧擁抱。起居室的光线有点暗。她沉思着,欲言而止,少顷,目光从女儿脸上移开去,走近床旁,从床头柜拿出一本小册子,打开后认真翻阅着。她抬起头来凝神地注视着女儿,神情复杂而情真意切,忽然推心置腹地轻声说:“女儿,妈上了岁数,一个人生活,更加孤独与寂寞。妈知道你一直很忙,要忙工作,要照顾孩子,还要顾及自己的家庭。你一年多,来看望过妈六次,打了十三个电话。妈知道你有你的生活,妈能够谅解,妈真的不是在埋怨你!那个年轻女子隔三天会按时打来电话,每个月开一次口,心照不宣。妈逐渐把她当成了女儿,从银行汇五百至八百元钱,逢年过节会多汇几百元钱。妈心知肚明,她叙述的是虚构的,可能是随意杜撰的。妈知道她撒谎!妈生活在真实与虚幻里。但是妈需要这些。妈确实付出了,同时也得到了——至少,这能让妈获得一种存在感,被人需要关心的温馨感觉!”

“可是……”

“妈知道她是个骗子!”房间里有种令人窒息的寂静,陈宜珺神情复杂,有种激动与愧疚,痛苦地轻声说。她迷离的目光眺望着窗外。小区一幢幢楼房矗立着,在天幕勾勒出几何图形,对面的窗户大小、形状,这些建筑的部位,以及生活其中的人和事情,似乎在空间里对峙着,其中缺少了什么呢?她瞬间明白,心里一直在苦苦寻觅,找回延续至今的那个安稳、惬意的位置安顿自己。她并不嫉恨那个年轻女子,感觉从梦境走出来。她眼眶湿润,视线模糊了,生活中那些生动的色彩,琐碎而迷离、平常而温馨,明晰的线条在眼前隐退。她不知道电话里的陌生女子是谁。她的目光移落在小册子上,拿着小册子的手微微颤抖,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有点潦草,像染着墨迹的生活片断——在变幻成一幅抽象画。

太阳正从建筑物背后沉入,落日的余晖映照在窗棂上。

责任编辑 杨静南

猜你喜欢

电话女儿
女儿情
张 晖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守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灿烂
夜半电话
电话
女儿福
打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