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与中学体育网络教研的关系
2018-02-10◆
◆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第一中学)
生命是一个无休止的运动过程,加强体育锻炼拥有强健的体魄是每个人的追求。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就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中学体育网络教研这一课题,做出浅显的探索和研究,希望笔者的观点能够引起众读者的深思。
一、互联网优化授课模式,完善授课内容激发兴趣
传统的观念中,体育课堂多为户外教学,教学形式也以教师组织学生跑步、跳高、体测、自由活动等形式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穿插讲解一些重要的体育知识和注意事项,然而因为是户外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对教师所教授的体育知识感到无兴趣可言。为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应当转变单一的授课模式,将互联网引入课堂,推动中学体育网络教研迈向信息化和科技化。例如,在教授初中体育第一课“人体与运动”时,为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尤其是骨骼、关节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笔者便采用了多媒体展示、课上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在课堂伊始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平时喜欢运动吗?你们知道是身体的哪部分给予我们运动的力量吗?
学生们对此感到兴趣高涨,有的说是肌肉,有的说是骨骼。由此,笔者为他们引出骨骼的概念。继续提问:那么大家知道我们身上有多少块骨骼吗?而这些骨骼又是怎么运动的呢?学生们的好奇心被纷纷挑起,眼神中透露出极大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均大胆猜测骨骼的数目,有的说200块,有的说600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笔者公布了正确答案为206块,接着引导大家观看多媒体,了解骨骼的构造以及它们运动的特点。于是,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人体骨骼的构造图,并用动态视频再现了它们运动时的特点以及彼此协调的关系。最后,请学生们弯曲并触摸自己的手臂,结合所学自行体会骨骼活动时的特点。
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没有融入互联网教学,使得类似骨骼、肌肉和关节等体育知识的讲解,只能依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并不能清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单纯的知识讲解和户外实践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互联网授课便弥补了书本理论教学和户外实践教学的不足,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展示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互联网布置课后作业,补充知识巩固练习
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将互联网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动中学体育网络教研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局限于优化授课模式的层面,还对课后作业的布置有极大的革新和优化作用。中学体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把握先进资源和条件,将互联网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作业布置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便坚持此理念,优化作业布置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在教授第三课“体育与机能发展”的内容时,在为学生们介绍了相关理论知识后,笔者收集了众同学的邮箱账号,为他们发送了许多加强身体机能的锻炼方法。例如,采用正确的呼吸方式,在屈体时呼气挺身时吸气,将动作和呼吸协调起来;利用健美操、慢跑等有氧运动塑型机体;利用网球和羽毛球等运动锻炼手臂肌肉;通过游泳增强自己的肺活量……
笔者请学生们根据自己身体机能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拟定一个月内的锻炼计划,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笔者。随后,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笔者根据学生们的锻炼计划将有相同目标的学生结为一组,请他们给彼此发送自己体育锻炼的小视频,以及身体机能的变化,引导大家以游戏比赛的方式展开体育锻炼,互相监督、鼓励,以坚持强化体育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践行阳光体育活动,鼓励大家加强体育锻炼,利用互联网教授学生各种各样有趣的体育游戏和锻炼方式,帮助孩子们放飞自我,快乐成长。
互联网教学能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联系,丰富课业和互动的形式,亦能够动员全班锻炼,增添学生整体的体育素质。因而在科技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教师应该将互联网引入体育课堂,推动中学体育网络教研的发展和进步,不断优化授课模式,完善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播科学、完整的体育知识。
参考文献:
[1]梁志勤.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再思考[J].山西体育科技,200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