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参与和学校表现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8-02-10周金燕冯思澈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归属感放学

◆周金燕 冯思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

一、家庭经历和学校表现

(一)亲子沟通和学校表现

亲子沟通是指父母与儿童日常沟通的广度及频率,包含8个项目,包括学习、心情、怎么交朋友、父母工作、合理用钱、什么是爱、生命和死亡以及社会新闻、时政、国家大事。将各项加总合成为亲子沟通指数,用以代表亲子沟通的总体情况。通过亲子沟通和学校各项表现的相关和偏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第一,亲子沟通指数和儿童的学业成绩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在更多亲子沟通家庭成长的孩子,其学业成绩也表现更好。控制家庭背景后,相关系数略有下降,但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加强父母和儿童的沟通,可能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

具体到各项沟通内容,父母和儿童对学习、心情、交友、工作、爱、生死和时政等内容的沟通,都和儿童的学业成绩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显著。从相关程度来看,父母和儿童沟通心情、交友、爱、生死和时政等议题和儿童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反而高于沟通学习和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尤其是沟通心情这一项和学业成绩的偏相关系数达到了0.117。这意味着多和儿童沟通心情而非只是沟通学习,能更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

第二,亲子沟通指数和儿童担任班干部也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亲子沟通较多的儿童,成为班干部的比例更高。当控制家庭背景后,相关系数略有下降,但仍然表现显著。

具体到沟通项目,学习、心情、交友、工作、花钱、爱、生死和时政方面的亲子沟通都和儿童担任班干部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些关系仍然表现显著。从相关程度看,沟通心情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爱、时政、交友、生死、学习和工作。

第三,亲子沟通指数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学校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亲子沟通较多的儿童,其对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程度也更高。当控制家庭背景后,相关系数略有下降,但上述关系仍然表现稳定。这表示加强亲子沟通,可能有助于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程度,即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并能更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当中去。

具体到各个沟通项目,可以发现学习、心情、交友、工作、花钱、爱、生死和时政方面的亲子沟通都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学校行为投入表现出显著的较强相关关系。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显著。从相关系数来看,以沟通爱、心情这两项和儿童的学校投入的相关程度较强;其次是交友、时政、学习、花钱、生死和工作等议题。

(二)亲子活动和学校表现

亲子活动是指父母在儿童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参与表现,包括父母辅导学习、运动健身、看演出、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国内旅游、国外旅游6个项目,加总后得到亲子活动指数。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第一,亲子活动指数和儿童学业成绩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在更多亲子活动家庭成长的孩子,其学业成绩也表现更好。控制家庭背景后,相关系数略有下降,但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加强亲子活动,可能有助于儿童提高学业成绩。

具体到各个亲子活动项目,父母辅导学习、亲子运动、一起看演出、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国内旅游、国外旅游和儿童的学业成绩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显著。从相关系数大小来看,和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旅游、运动、参观博物馆等、看演出、辅导学习。

第二,亲子活动指数和儿童担任班干部也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在更多亲子活动家庭成长的孩子,担任班干部的比例更高。控制家庭背景后,相关系数略有下降,但仍然表现显著。

具体到各个亲子活动项目,父母辅导学习、亲子运动、一起看演出、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国内旅游、国外旅游和儿童担任班干部也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显著。从相关系数大小来看,和担任班干部的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看演出、参观博物馆等、亲子旅游、运动和辅导学习。

第三,亲子活动指数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学校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2。表示亲子活动较多的儿童,其对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程度也更高。当控制家庭背景后,相关关系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增加亲子活动,可能有助于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程度,即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并有更强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儿童更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去。

具体到各个亲子项目,父母辅导学习、亲子运动、一起看演出、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国内旅游、国外旅游都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学校行为投入表现出显著的较强相关关系;尤其是亲子运动,其和学校投入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2。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显著。从相关系数来看,和学校投入的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运动、看演出、参观博物馆等、辅导学习和国内旅游。

(三)家庭参与和学校表现

本部分将报告儿童的家庭参与和非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儿童的家庭参与包括家务劳动参与、家庭财务参与、家庭决策参与。其中,家务参与是指儿童平时在家里做家务的多少;家庭财务参与通过询问得知儿童对家庭财务收支来源的了解程度;家庭决策参与是指儿童在家庭重要决策的参与程度。

1.家务劳动和学校表现

第一,家务劳动参与和儿童的学业成绩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做家务多的儿童,其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做家务少的儿童。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并且相关系数略有增大。

第二,家务劳动参与和担任班干部也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做家务多的儿童,当班干部的比例显著更高。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

第三,家务劳动参与和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较强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做家务多的儿童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并能更积极地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去。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相关系数还略有增大,并超过了0.15。这意味着多让孩子做家务,可能有助于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

2.家庭财务参与和学业成绩

第一,家庭财务参与和儿童的学业成绩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更清楚了解家庭收支情况的儿童,其学业成绩显著更好。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

第二,家庭财务参与和担任班干部也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更清楚家庭收支情况的儿童,当班干部的比例显著更高。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

第三,家庭财务参与和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较强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更清楚了解家庭财务情况的儿童,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并有更强的学习兴趣,能更积极地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去。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相关系数还略有增大。

3.家庭决策参与和学校表现

第一,当未控制家庭背景时,家庭决策参与和儿童的学业成绩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的弱相关。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趋于不显著。此外,家庭决策参与和儿童是否当班干部也并无显著相关关系。

第二,家庭决策参与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当控制家庭背景变量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即更能参与家庭决策的儿童,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并有更强的学习兴趣;也能更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去。

二、放学后参与和学校表现

(一)放学后的自主性和学校表现

第一,当控制家庭背景后,儿童放学后的自主性程度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无显著相关关系,这表示能更自主安排放学后时间的儿童,其学业成绩与放学后自主性更低的儿童并无显著差别。

第二,放学后的自主性和儿童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并无显著相关关系。

(二)放学后生活和学校表现

第一,放学后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和儿童学业成绩、当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显著。这表明放学后更多时间做作业的儿童,其学业成绩表现更差,更少担任班干部,也更少有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即对学校有更低的归属感,更弱的学习兴趣,并难以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去。从相关系数来看,家庭作业时间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的负相关最强,达到了0.124;其后依次为学业成绩、学校行为投入和担任班干部。

第二,放学后同伴玩耍的时间和学业成绩、学校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相关,但和是否担任班干部并无显著关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稳定,即放学后更多时间和同伴玩耍的儿童,其学业成绩表现更差,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也更低,即对学校有更低的归属感,更弱的学习兴趣,并难以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去。从相关系数大小来看,放学后同伴玩耍时间和学业成绩的负相关最强,和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的相关相对较弱。

第三,放学后锻炼身体的时间和儿童学业成绩、当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放学后时间更多花费在锻炼身体上的儿童,其学业成绩表现更好;更多担任班干部;更多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即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更强的学习兴趣;更积极地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去。从相关系数大小来看,锻炼身体和儿童对学校情感投入的正相关最强,其后依次为学校行为投入、班干部和学业成绩。

第四,放学后看课外书的时间和儿童的学业成绩、当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放学后时间更多花费在看课外书上的儿童,其学业成绩表现更好;更多担任班干部;更多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即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更强的学习兴趣;更积极地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去。从相关系数大小来看,放学后看课外书时间和儿童学校情感投入的正相关最强,其后依次为学校行为投入、当班干部和学业成绩。

第五,放学后看电视的时间和学业成绩、当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相关。当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稳定,即放学后更多时间花费在看电视上的儿童,其学业成绩表现更差;更少担任班干部;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也更低,即对学校有更弱的归属感,更弱的学习兴趣,难以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去。从相关系数大小来看,放学后看电视时间和学校的行为投入的负相关最强,其后依次是学业成绩、学校的情感投入和当班干部。

第六,放学后上网时间和学业成绩、当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相关。当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稳定,即放学后更多时间花费在上网的儿童,其学业成绩表现更差;更少担任班干部;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也更低。从相关系数大小来看,放学后上网时间和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表现为较强的相关关系,其后依次是学业成绩和当班干部。

三、学校参与和学校表现

本部分将报告儿童学校参与和学校表现之间的关系。儿童的学校参与包括:学生的上学方式(走读/住宿)、社团参与、师生交流、校园欺凌四个方面。其中,校园欺凌由语言欺凌(同学用难听的绰号来称呼)、行为欺凌(被同学故意冲撞)和关系欺凌(同学联合起来孤立)三个方面的指标,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而成,值越高表示受欺凌的程度越严重。

1.走读/住宿和学校表现

第一,上学方式(走读/住宿)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相关,但和担任班干部并无显著相关。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相关仍然表现显著,即走读生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寄宿生。

第二,上学方式(走读/住宿)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与寄宿生相比,走读生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更强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

2.学校社团参与和学校表现

第一,学校社团参与和儿童的学业成绩、当班干部显著相关。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相关仍然表现显著,并且和当班干部之间表现为较强的相关关系。这表示参与学校社团更多的儿童,学业成绩表现更好,担任班干部的比例也更高。

第二,学校社团参与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较强的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更多参加学校社团的儿童,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更强的学习兴趣,能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多让儿童参加学校的社团,可能有助于提升儿童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

3.师生交流和学校表现

第一,师生交流和儿童的学业成绩、当班干部表现为较强的正向显著相关。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相关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多和老师交流的儿童,学业成绩表现更好,担任班干部的比例也更高。

第二,师生交流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较强的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和老师交流更多的儿童,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更强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加强师生交流,可以有效地提升儿童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

4.校园欺凌和学校表现

第一,校园欺凌和儿童的学业成绩、当班干部都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相关,即经历更多校园欺凌的儿童,其学业成绩表现更低,并更少担任班干部。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依然显著。这表示减少儿童的校园欺凌可能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业成绩,儿童担任班干部的比例也更高。

第二,校园欺凌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关系,即经历更多校园欺凌的儿童,其对学校有更低的归属感、更少的学习兴趣,并难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减少儿童的校园欺凌可能有助于提升儿童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

四、校外教育参与和学校表现

(一)校外活动和学校表现

本部分报告校外活动和儿童学校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校外活动主要包括校外主题活动(如环境保护、区服务、科学考察等活动)及国内、国外营地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游学活动等)三个方面。

第一,参加校外主题活动和儿童的学业成绩、班干部、学校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校外主题活动参加较多的儿童,其学业成绩表现更好;更多担任班干部;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更强的学习兴趣,并更能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多让儿童参加校外主题活动,可能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

第二,当未控制家庭背景时,参加国内、国外营地活动和儿童的学业成绩、班干部、学校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控制家庭背景后,国内、国外营地活动仍然和各项学校表现显著正相关,这表示多让儿童参加营地活动,可能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业成绩,更多担任班干部,且提高儿童对学校的情感、行为投入。

(二)课外班参与和学校表现

本部分将报告课外班参与和儿童学校各项表现之间的关系。其中,课外班参与是指这学期儿童参加课外兴趣班的数量和频率、参加课外补习班的数量和频率。兴趣班是指如机器人、舞蹈、钢琴等非学校考试内容的课外班;而补习班指如数、理、化、生、政、史、地等学校考试内容的补习课外班。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第一,参加课外班(兴趣班、补习班)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即更多参加兴趣班、补习班的儿童,其学业成绩相对更好,也更多担任班干部。从相关系数看,学业成绩和兴趣班的相关系数高于和补习班的相关系数。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这表示让儿童参加课外兴趣班、补习班的学习,可能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业成绩。

第二,参加课外兴趣班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较强的显著相关,即更多参与兴趣班学习的儿童比较少参加兴趣班的儿童,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更强的学习兴趣,并更能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显著。这意味着,多让儿童参加兴趣班,可能也有助于提升儿童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此外,参加补习班的数量和儿童对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的相关并不显著,但其频率和学校的行为投入仍然表现为正向相关关系。

五、社会交往和学校表现

本部分将报告儿童的社会交往和学校表现之间的关系。其中,社会交往包括同伴关系、同伴交往的频度,以及邻里交往、国际交往。同伴关系以在同班的好朋友数、在其他班级的好朋友数、校外好友的数量三项指标为代表;同伴交往的方式和频率包括是否和同伴经常出门交往或到对方家里去,以及是否经常使用电话、微信、QQ等方式联系朋友。邻里交往是指和邻居交往的频率,国际交往是指和外国人交往的频率。

1.同伴交往和学校表现

第一,同班好朋友数量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同班好朋友数量越多的儿童,其学业成绩也表现更好;更多担任班干部;并且对学校有更强的归属感、更强的学习兴趣,并更能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从相关系数看,同班好朋友数量和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表现为较强的相关。这表示鼓励儿童多交同班好朋友,可能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各项学校表现。

第二,当控制家庭背景后,儿童在其他班级和校外的好朋友数量与其学业成绩却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的弱相关关系;但是和担任班干部、学校情感投入和学校行为投入之间仍然表现为正向的显著相关。表示在其他班或校外的同伴数量更多的儿童在学业成绩表现上略差,但担任班干部的比例更高,对学校也有更强的归属感和学习兴趣,并更能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

第三,同伴交往频率和学业成绩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电话/网络交往的频率和担任班干部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但相关系数都较小。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显著。这表示同伴交往虽然有可能会影响学业成绩,但对担任班干部可能略有助益。

第四,和同伴出门交往的方式和儿童对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表现为显著的弱正向相关,但是电话/网络的交往方式却和学校的情感投入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相关。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

2.邻里交往、国际交往和学校表现

第一,邻里交往和儿童的学校表现显著正向相关,即和邻居交往更多的孩子,其学业成绩显著更高;更多担任班干部;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也更强。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表现显著。从相关系数看,邻里交往和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表现为较强的关系,相关系数接近0.2;其次是和班干部、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

第二,国际交往和儿童的学校表现显著正向相关,即国际交往更多的孩子,其学业成绩显著更高;更多担任班干部;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也更强。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显著。

六、网络参与和学校表现

本部分将报告网络参与和儿童学校表现之间的关系。网络参与包含四个方面的指标:一是上网时间(校外);二是网络各类账号的拥有(包括QQ号、微信号、论坛或博客账号、E-mail等);三是网络设备,包括是否拥有一部上网手机和是否拥有一部可以上网并且专门供其使用的电脑;四是上网功能,划分为学习和娱乐功能,其值越大表示上网越多用来学习而非娱乐。

第一,上网时间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相关,即上网时间较长的儿童,其学业成绩相对落后,更少担任班干部,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也都显著更低。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稳定。从相关系数上看,上网时间和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的相关程度最强。这表示儿童沉溺于网络有可能损害其学校表现,尤其是伤害儿童对学校的归属感、学习兴趣和对学校的参与度。

第二,拥有网络账号(QQ、微信号、论坛或博客账号、E-mail)和儿童的学业成绩、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和班干部担任表现为较弱的显著正相关。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表现稳定。这表示拥有较多网络账号的儿童,其学业成绩表现更低,而对学校的归属感、学习兴趣和对学校的参与度也显著更低。

第三,儿童拥有专其所有并可以上网的电脑、手机和儿童的学业成绩、对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相关。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稳定。这表示上网设备的提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学业成绩,伤害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学习兴趣和对学校的参与度。

第四,上网功能(学习)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和对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即上网更多用于学习的儿童,其学业成绩显著更高,更多担任班干部,并且有强的学校归属感、学习兴趣和学校参与度。当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表现稳定。这表示妥善使用网络,可能也有助于儿童提升学业成绩和对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

七、公共参与和学校表现

(一)公共参与意愿和学校表现

本部分将报告儿童的公共参与意愿和学校表现之间的关系。公共参与意愿包括儿童参与公共事务的信心和兴趣,前者指儿童是否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公共生活状况;后者指儿童对各类公共问题(本地社会问题、中国社会问题、国际政治问题、环境问题)的兴趣程度,以及自己参与改善这些公共问题的兴趣程度。通过对上述项目进行综合,得到公共参与的兴趣指数。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第一,公共参与信心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对公共参与信心更强的儿童,其学业成绩更好,更多担任班干部,并且对学校归属感、学习兴趣和学校参与度也都更高。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稳定。从相关系数上看,儿童的公共参与信心和儿童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表现为较强的相关,超过了0.2;其后依次是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

第二,公共参与兴趣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对公共参与兴趣更强的儿童,其学业成绩更好,更多担任班干部,并且对学校归属感、学习兴趣和学校参与度也都更高。控制家庭背景后,上述关系仍然稳定。从相关系数上看,儿童的公共参与兴趣和儿童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表现最为相关。

(二)公共参与行为和学校表现

公共参与行为是指儿童参与以下事务的频率,包括“看电视了解国内国际新闻”“阅读报纸了解国内国际新闻”“使用网络了解国内国际新闻”“从事志愿者活动(如学雷锋、义务讲解员等各类公益活动)”“捐款”(如捐款援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援助灾区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某一方面的公共生活的状况”六个方面。这六个项目的信度系数为0.789。项目综合后得到儿童的公共参与行为指数,代表儿童公共参与行为的综合情况。通过公共参与行为和儿童学校表现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第一,公共参与行为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即公共参与行为更多的儿童,其学业成绩更好,更多担任班干部,并且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也更强。控制家庭背景后,这一关系仍然表现稳定。从相关系数上看,公共参与行为与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的相关表现最强,都超过了0.2,其后依次是担任班干部、学业成绩。

第二,具体到各项公共参与行为,发现各个项目都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即有更多公共参与行为的儿童(包括看电视新闻、读报纸、上网了解新闻、从事志愿者活动、捐款、努力改善公共生活),其学业成绩也表现更好,更多担任班干部,并且对学校的归属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校的参与度都表现更强。这表示多让儿童参与公共事务,可能有助于儿童的学校表现。

八、总结和讨论

第一,亲子沟通、亲子活动、家务劳动参与、家庭财务和儿童的各项学校表现,包括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而家庭决策参与也和儿童的学校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这一结果表明,家庭参与越多的儿童,往往更积极投入学校生活,学校表现也更佳。

第二,放学后做作业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上网的时间都和儿童的各项学校表现,包括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相关;而锻炼身体的时间、看课外书的时间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却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关系。这一结果反映出,放学后过多做作业、看电视和上网可能不利于学校表现;而锻炼身体和看课外书可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校表现。

第三,校外教育包括校外主题活动、国内外营地、兴趣班参加,它们都和儿童的各项学校表现,包括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参加补习班虽然和儿童的学业成绩、班干部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但是和学校的情感投入的相关并不显著。

第四,关于社会交往,儿童在同班的好友数量与其学校表现,包括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儿童在其他班和校外好友的数量与其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正向相关,但是却和学业成绩表现为显著的负向相关;儿童出门交往、电话/网络交往的频率也和儿童的学业成绩表现为负相关;邻里交往、国际交往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

第五,上网的时间、上网各类账号的拥有、上网设备的配备(手机和电脑)都和儿童的学业成绩、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关系;但是上网多用于学习而非娱乐却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

第六,儿童公共参与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共参与的信心和兴趣、公共参与的各项行为,都和儿童的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这一结果表明,公共参与越多的儿童,也更积极投入学校生活,学校表现也更好。

上述发现表明,加强家庭中的亲子沟通、亲子活动及家务、家庭财务、决策等的参与;放学后多让儿童锻炼身体、看课外书,减少做作业时间、看电视的时间;为儿童提供校外教育的机会;让儿童多交同班好友,多和邻居、国际友人打交道;用好网络;加强儿童的公共参与,都可能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校表现,包括学业成绩、担任班干部、学校的情感和行为投入。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归属感放学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放学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快放学了!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放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