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8-02-10◆王健
◆王 健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文化小学)
小学学习阶段,由于小学生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成长阶段,使其在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方面还有待开发。但这一阶段的孩子们同时又兼具最为活跃的思维与想象力,教师应在充分重视学生这一特征特点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科学引导。通过生活情境法的有效运用,既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校教育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关键,它是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前提下,通过结合多种创新教学方式进行生活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集中,由此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使之在深深陷入故事情节中而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能够使学生在产生学习困惑时,通过故事演绎而使其茅塞顿开。例如,在进行《认识乘除法》一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现一个生动的生活情境故事,周末,爸爸妈妈邀请了12个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让小明去超市买饮料,到了超市后小明惊喜地发现,超市正在做买三赠一的饮料促销活动,小明聪明地为每一位客人都买了一瓶饮料,那么究竟小明花了几瓶饮料的钱呢?学生们在解答这一问题时,并不会产生学习压力,反而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运算。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在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中变得更为积极活跃,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中,也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在生活中提取教学资源与素材,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更能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增强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小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中,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更强,因而在教师不断加强正确的思维引导中,将使其得到极大的潜能开发,更能使其得到思维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的显著提升。例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这一课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将生活情境中的多边形进行多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地都有多边形的存在,进而在趣味性引导中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白纸让学生们在动手动脑活动中,增强其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将多边形折成若干面积相等的、规则的三角形,而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也有效地掌握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其将所学知识也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由此促进了学生既能学有所成,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不仅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注重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其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而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既能够使学生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能使其在激发学生产生自主近人欲望的前提下,培养其创新思维,使之在良好的思维意识培养中充分展现其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在熟悉感与代入感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效性。例如,在进行《小数乘除法》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实际生活情境,在进行超市购物过程中,因超市内的商品价格通常都是带有小数的数字,通过计算一件商品的多个购买,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购物金额计算,使学生们既能够在积极的思考与趣味性体验中领悟这一知识内容,更由此接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不再对数学学习感到困惑与乏味,而是能够探索与发现数学原来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并由此进一步积极地探寻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使之由此而得到更加全面的创新思维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小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与难点内容,而通过将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使其不仅易于理解与掌握知识点,更能促进其在实际生活进行进一步地实践应用,由此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