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乡土地理实践课建设
2018-02-10◆
◆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中学)
中学地理教学必须安排地理实践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创造力。地理学中方法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为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由此促成本人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地理实践课建设”为题,有目的开展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地理实践课,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地理实践课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 乡土地理
一、创新缘由
1.国家政策。2017年10月30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到2020年我国将要实行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适应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需求。
2.地理学科发展。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处于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
3.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背景分析。导航、地理空间信息等已经成为大众化应用,为老师和学生获取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提供了可行。
4.地理课堂教学补充的需求。中学很少开设地理实践课程,实现地理学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
5.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出发,本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推进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方面考虑。
二、实施过程:500-800
(一)一般性实施过程
①选取、编撰和地理教材相关的实践课程;②利用可采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③获得数据、图片、地理空间信息;④综合分析、得出结论;⑤理论对比,回归教材 。
(二)不同的地理实践课具体的实施方式各有不同,以三类案例说明
1.可实地操作的地理实验课——以学校操场测量太阳高度、太阳方位和地方时为例。
(1)利用手机里的GPS系统,采集学校的经纬度,方向。以竹竿、卷尺、长直尺,粉笔为工具,以一个白天为单位,利用学校和120°E的经度差确定了学校的地方时。
(2)学生现场示意太阳高度的形成,选取白天不同时刻,记录选定不同时刻影长、影子方位。
(3)实验结束以后,回到教室,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从日出→正午→日落,太阳高度由零→最大→零。一天当中正午12:00,太阳在正南方,太阳高度最小;9:00太阳在东南,15:00太阳在西南,影长相同,这两个时刻影子方位和正午影子方位相差45°,时间相差3小时。
同理,以一年为单位,让学生测量记录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当天和这四个节气前后正午太阳高度。得出兰州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冬至日→夏至日由最小→最大。同时利用天气实况信息查询,把小组分成不同时间段,记录选定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日出、日落时刻的太阳方位,比较分析兰州市昼长的变化规律。
2.利用计算机查询地理空间信息,写出报告——以兰州新区城市化为例。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学生利用计算机查询地理空间信息,利用图片、数据,电子地图,比较城市化前后,兰州市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和兰州市人口的变化。
(2)论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查询地理空间信息,兰州新区由典型的天然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变为平整的城市景观;引大入秦工程完全改变了兰州新区的水文环境;引入工业可能产生环境污染。
3.以生态环境问题热点问题为案例,树立科学的人地观——以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2017年3月,国家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剖析。学生利用计算机查阅祁连山的电子空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祁连山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维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河西走廊“生命线”和“母亲山”。
三、效果亮点
1.积极响应。落实了2017年10月30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高中安排地理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创造力。
2.开设地理实践课,可以应对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尤其适合高考科目选择地理的学生,通过地理实践课的训练学生,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明确地理可以和那些其他学科交叉,不同学科之间可以互相联系,相互促进。
3.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材,构建切合学生实际的地理实践课体系,补充地理课堂教学不足。地理课堂是封闭式的按照一定模式开展的,课堂内容很难拓展,地理实践课启发学生探究式、开放式学习。实现学生有个性差异,学习成果也存在创造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地理课的学习方式由除了课堂听讲,课后作业训练,也可以模拟实验,做出报告,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展现给社会。
4.在中学开展地理实践课,符合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实现地理学即是一门应用理论的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地理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