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性视角下的城市住宅更新研究
2018-02-10李淑红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
文/李淑红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4
1、前言
与其他的理论类似,住宅设计理念也从设计实践中来,并受到实践的检验,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旧的住宅设计理论也需更新和发展。城市住宅的发展趋势更加多元化,我们的住宅设计思想也需不断地更新,为了能够建造出与时代、社会、文化相符,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我们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综合考虑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
2、从居住者的需求出发
“人的需求”是影响城市住宅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个因素的含义较为广泛而且复杂多变,是我们住宅设计研究的核心。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就必须对住宅的使用者非常熟悉。
2.1 人的基本需求
Maslow(马斯洛),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从需求的级别不同把人的需求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依赖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饥寒、繁衍后代等属于生理需求,安全感、私密性等属于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感属于依赖和爱的需求,受人尊重、威信属于尊重需求。如果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需要更高层次的需求。
2.2 人对住宅的需求
人对住宅的需求也符合Maslow总结的人的基本需求发展规律。人们最初建造住宅是为了使自己的安全得到保障,其次是为了保障自己的隐私。在这两方面的需求得到保证之后,人们就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例如邻里关系,家庭和睦等。在这个时候,住宅及其环境具备了交往场所的功能,住宅也从而具有了社会意义。如果这种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又开始需要尊重需求。一个人的住宅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反应了他受人尊重的程度,这是人们就开始用一定的手段来限定自己的居住环境,使其获得领域感。自我实现是人们对住宅需求的最高层次,即人们会通过一些手段来使住宅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格局,以更符合居住的需求并达到自我变现。随着需求的变化,城市住宅的设计就需要不断改进更新。
过去是属于“住得下”的时代,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首先需要被满足的,这是一种单一化居住模式;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了,需求在不断地“升级”,处于向中高层次过渡的阶段,并且由过去的“单一化”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多元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居住模式,多元化的居住模式满足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对住宅空间的大小、通风、采光等属于生理需求的范畴,亲切感、领域感、安全性、归属感等属于心理要求。对于住宅的周围环境、邻里关系等是更高级的社会需求。居住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根据居住着的使用要求,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向度、多节点的需求,建设更合理更科学的城市住宅。
3、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改造更新城市住宅是建筑设计和建造者的共同目标。我国在二十世纪末期就已经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住宅的规划布局要合理,相关的生活配套设施要齐全,对工作有力,生活方便,生活住宅环境干净、优雅”这些都是我们城市住宅建设的发展目的。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要满足生活者的基本需求,即“居者有其室”。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也是当前以及未来城市住宅的必然选择。
3.1 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覆盖面要全面,对住宅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和方案容易评价是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适当超前地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助于完善和熟悉可持续发展策略。其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人本原则、可持续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人本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协调好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要对人类本身的智慧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人类的社会建设和发展必须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属于可持续性原则。而需求性原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除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外还需要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愿望。人与自然相协调属于和谐性原则,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愿望,实现人际间的公平属于公平性原则。
3.2 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每个人都能享有住房,住房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全球性课题。世界当前的经济和科技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为其指明了道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时间与空间的和谐。
自然界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和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中有很多都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在利用它们的同时应该保护地球,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资源。我们在考虑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还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年龄、性别、种族以及经济收入的差异,构建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生活环境。
结语:
城市住宅的可持续性改造更新是城市住宅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可持续性的发展思想是城市住宅更新改革的指导思想,选择一个适合当前社会的更新模式。本文从人的需求和可持续性策略出发进行分析,为设计建造者提供了思考方向,对城市住宅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1]吴明.世纪城市住宅小区设计(日本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贾耀才.新住宅平面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曙光》纪念集编委会.曙光—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9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纪念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90):68.
[4]石玉东.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