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忠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18-02-10陆麒雯

新农村(浙江)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派员养蜂养殖户

陆麒雯

每到花开万里蜜蜂采蜜的季节,浙江省青田县季宅乡的土蜂养殖户们都喜滋滋地看着自家蜂箱里进进出出的小蜜蜂,期待着即将迎来的大丰收。在丽水青田,在宁波象山、莼湖等地,有30多个科技扶贫项目都离不开一个人——陈忠法。

陈忠法是浙江万里学院生物科学系副教授。2003年起任省级科技特派员,下乡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至今已有15个年头。足迹遍及宁波(奉化、象山)、丽水(青田、云和)等地。作为一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者,帮扶农民脱贫致富,培训农民超过2350人次,重点服务企业30多家,累计带动550多户农户增收5110多万元。2018年,陈忠法获得了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

“甜蜜事业”致富农户

脚踏一片土地,胸怀一个梦想。从小长在农村的陈忠法对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有着切身体会。自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如何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率、农民更有尊严,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为他魂牵梦萦、孜孜以求的目标。

2017年4月,陈忠法新下派到季宅乡担任科技特派员。季宅乡仅靠农业发展,地处偏僻、资源贫缺,属经济欠发达乡,农村大部分是老弱妇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他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生活,和乡政府积极沟通,沿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在当地进行土蜂养殖的科技扶贫项目。

他发现,季宅乡境内山高林密、山花烂漫,野桂花、杜鹃花等野生蜂蜜源植物满山坡,村民种植的油菜花、桃树、梨树等果树遍村落,为蜜蜂养殖奠定了基础。养蜂产业利用少量的劳动力和自然界中的百花资源为社会提供健康的蜂蜜产品,蜂还能够帮助植物授粉、作物增产。土蜂,又称中蜂,是我国本土蜂种。它擅长在蜜源较为分散的山区采蜜,虽然产量较低,但养殖技术相对其他畜禽养殖要简单,适合低收入农户。

陈忠法在乡政府的帮助下选择了当地的圣鸽家庭农场为示范户,边教边学,指导这些农户养殖中蜂。目前,圣鸽农场的蜂箱从最初的几箱到现在的200多箱,普通养殖户也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了如今的20多户。

“现在正是蜜蜂采蜜忙的时候,经过两个月的天然发酵、酿造,蜂蜜成熟后,就会有人上门收购。这种百花蜜的价格可以达到100~120元/斤,每箱能够出产10斤左右,这对当地低收入农户已经是不错的经济来源了。”陈忠法告诉记者,因为还要回校兼顾教学任务,为了方便和农户及时交流,他建了一个养蜂交流微信群,有问题及时沟通。

“兴趣、责任”成就农业多面手

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的陈忠法虽是科班出身,可在下乡时一次次发现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那点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自己成为多面手。于是热爱农业的他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为了让农民养蜂致富,他努力去学养蜂技术;为了生态养土鸡,他自己研究中草药饲料营养配比;为了解决生态养鳖问题,他将养鳖池移到了梯田里的水稻田,采用稻鳖共生、稻鳖轮作等新型生态养殖模式。有效保障了山区农田稳定、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山区农业的转型升级。

多年来,陈忠法在宁波、丽水等地通过发放科普资料、播放VCD、举办技术讲座、下乡现场指导等多种渠道传播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还与种养殖户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

经常有人问他,怎么还在当科技特派员?陈忠法说:“我会一直做下去,因为这是我喜欢做的事,也是社会所需要的。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真正帮到农民,那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他凭着一颗坚定的事业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农民心中的“最美教授”“致富特派员”,得到了农民朋友的广泛赞誉。

猜你喜欢

特派员养蜂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