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短波

2018-02-10

新农村(浙江) 2018年8期
关键词:杂种家蚕翅膀

科学家揭示家蚕驯化史

最近,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明动物所与江苏科技大学的有关科研人员合作,详细阐述了家蚕被驯化的历史。该成果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

研究人员通过对从中国、欧洲、日本和印度收集的137种不同品种的家蚕进行分析,明确家蚕是在5000年前从其祖先野桑蚕驯化而来。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与蚕丝制作相关的基因选择,如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而氮和氨基酸对产生蚕丝蛋白来说非常关键。

摘自《中国科学报》

研究发现水稻糖分决定害虫翅膀长短

最近,中美两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水稻中的糖分含量决定了褐飞虱翅膀的长短。这一研究结果有望为开发新的抗虫害策略提供思路。

研究人员发现,水稻生长过程中,糖分和氨基酸比例不断发生变化,幼苗期葡萄糖水平较低,褐飞虱无需远程迁徙即可获得足够的营养,于是它们长出短翅膀,雌性长出较大的卵巢。植物变老后,葡萄糖水平会增加,这会让褐飞虱长出长翅膀,雌性长出较小的卵巢,以备迁徙寻找新的食物源。未来,科学家可以让害虫长出错误的身体形态,有望让它们在成虫前死亡。

摘自科学网

我国首个DNA疫苗获得批准

最近,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用于预防H5亚型禽流感的DNA疫苗,经过严格的审评,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这是我国获得批准的首个人和动物的DNA疫苗产品。

该研究采用了优化的DNA疫苗构建策略,攻克了大规模高密度培养、高水平调控表达、大规模非层析柱DNA纯化等核心技术,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创建了成熟、完整、高效的DNA疫苗研发和技术工艺平台,多项自主独创技术处世界领先水平。

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中科院首次发布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最近,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黄文江团队对外发布了中英双语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这是国际上首次发布全球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本期监测报告对2018年4月至5月全球进入小麦中后期生长阶段的10个主产国(中国、俄罗斯、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美国、德国、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和英国等)的小麦锈病、赤霉病和蚜虫等发生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监测。结果表明,小麦病虫害在上述10个国家总体呈轻度发生态势,我国小麦的条锈病、纹枯病、蚜虫、赤霉病发生面积与往年相比减少19.7%。

摘自中国科学院网

我科学家首次揭秘水稻自私基因

最近,中国农科院万建民团队系统解析了水稻粳稻与籼稻杂种不育问题及遗传特性,发现自私基因系统控制水稻杂种不育,并影响稻种基因组的分化。该研究有望解决水稻杂种不育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期刊。

该研究阐明了自私基因在维持植物基因组的稳定性和促进新物种的形成中的分子机制,探讨了毒性—解毒分子机制在水稻杂种不育上的普遍性,为揭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雌配子选择性致死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借鉴。

猜你喜欢

杂种家蚕翅膀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没有翅膀也要飞向远方
『无脚鸟』枕着翅膀睡觉
玉米—大刍草杂种F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因为我没有折断她的翅膀
不同氮效率茄子基因型及其杂种F1的氮素吸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