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10邵长松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圆明园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

◆张 慧 邵长松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中心小学)

一、多媒体教学的简述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运用声音、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技术,合理科学地结合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率低、课堂质量较差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优化教学结构,达到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素材只能依靠教师口述展示,教学素材的形式也较为单一。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素材,教师可以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教学素材,使教学课件内容丰富精彩,从而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仅仅学习课文内容,学生很难体会到圆明园的宏伟壮观,也无法深入地感受到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暴行。由于圆明园已经被毁灭,当年的美丽景观后人也无从知晓,让学生凭空想象也十分困难。为了丰富教学素材内容,我从大量的书籍和文献中摘抄了关于圆明园的文字记载,观看了一些关于圆明园的电影和纪录片,将影片中还原圆明园的片段截取下来,把王菘舟的《圆明园的毁灭》作为背景音乐,与课文内容相呼应,引导学生将感情与课文相结合。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多媒体的优势。诸如音乐、图画、视频具有直观生动的优点,能将学生快速带入情境中。阅读、感悟、联想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运用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但是,多媒体教学比起单纯的说教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感情共鸣。

以音乐为例,音乐传递感情的作用十分有效,旋律、节奏、歌词等不仅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将听众快速带入音乐创造的情境中。以课文《凡卡》为例,在教师可以在朗读小凡卡恳求爷爷带他回到乡下时,配上一些伤感的轻音乐,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凡卡悲伤无助的感情中,从而体会到当时时代背景下底层人民的苦难遭遇。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为合适的音乐。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轻音乐,教师可以选择歌词内容较为契合的歌曲,或是轻轻哼唱。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些图片,图片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联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绘画,将抽象的课文内容生动化、具体化。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而且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积极性。

(三)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生动

小学语文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各种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复杂枯燥的知识将不再难懂,同时多媒体技术能在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生字认识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识字的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只能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记住生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且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还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有趣生动。

例如,在教区别相似字时,“青、请、蜻、清、晴”这一组字学生很容易写错,甚至是混淆字义。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图画,让学生看到字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青”字出现时,先展示青色的图片,然后组词“青山绿水”,出现一幅风景画。讲“蜻”字时,教师可以展示出一只蜻蜓在水面上栖息的样子,出现一个“青”字,这个时候学生就能联想到昆虫,就可以加一个偏旁,就是应该是“蜻”。然后,教师再指向水面,浮现出“清”字,组成词组“清澈”,加深学生记忆。运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轻易地区分这一组字,并且记住字义。

三、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我对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总结出了多媒体技术的三点应用措施:丰富课堂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经过实践,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目的。

猜你喜欢

圆明园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