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启示
——以浚县王庄镇为例
2018-02-10芦艳艳
文|芦艳艳
对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要类型的县域经济模式而言,解决县域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关键是要盘活土地,用活用好土地整治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将土地整治和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钥匙”,真正使土地这一农村最大的财富实现保值增值,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蓬勃力量。
浚县是河南省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县域,该县的王庄镇位于浚县城北12千米,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13年,“全国农业科技园区”“全国现代农业园区”双双落户王庄镇。以王庄镇为例,探索土地整治助推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主要做法
按照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三块地”改革工作要求,结合王庄镇实际,本着企业向产业园集中、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人口向新城社区集中的 “三集中”规划原则,浚县对王庄镇范围内的46个行政区、7万人口和6000公顷耕地进行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2008年以来,王庄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个,总投资2537万元,整治土地1943公顷。新打机井300眼,铺设地埋管道174千米,新架高压线路5.07千米,低压地埋线路51.4千米,安装变压器46台,修建田间道路42千米,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土地流转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3333.33公顷高产示范区。目前,该示范区已经形成一整套粮食生产的投入机制、服务机制、土地高效产出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了粮食均衡增产,全面提升了全镇乃至全县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土地整治+都市现代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王庄镇规划部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保护优质耕地的同时,创新现代农业开发模式,通过规模化整治流转,将“农地流转、农居集聚、耕地保护”三项措施有机结合起来。2016年,利用规划调整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契机,对王庄镇基本农田布局及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了合理调整,共调整出基本农田533.33公顷,解决用地规划200公顷。规划调整完善方案审批后,可满足工业园区、中鹤养殖区、科技园区等近期用地需求。
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王庄镇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土地复垦、整村搬迁,预计新增耕地1000公顷,腾退宅基地面积1066.67公顷。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已规划的中鹤新城面积11平方千米,总投资60亿元,建成后可容纳8万人居住。新城内水、电、暖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完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应有尽有,让农民真正地变成了市民。
取得的成效
对浚县这类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模式而言,王庄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村庄美的建设目标,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加快了土地流转。中鹤集团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有序开展土地流转。截至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3333.33公顷,建成了良种繁育基地和规模化种养示范基地。同时,在2000公顷粮食基地上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建高产示范区,实现了用先进设施装备农业和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同步推进。
壮大了粮食精深加工产业。从2005年起,中鹤集团业务范围由玉米深加工拓展到小麦精深加工,并由原来的一家加工企业起步,相继扩展至6家加工企业,并成立了中鹤粮油贸易公司。
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目前,王庄镇大力推进中鹤集团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打造由优质粮食生产区、标准化畜禽养殖区、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种植区、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区四大功能区组成的高效生态农业8000公顷。目前,优质粮食生产区已流转土地4000公顷,凭借河南省最大的农机合作社——鹤飞农机合作社进行规模化、信息化种养,标准化肉羊养殖区占地233.33公顷,存栏湖羊9万余只;肉牛养殖区规划占地266.67公顷,存栏3000头;特色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种植区建设绿化苗木基地533.33公顷;果蔬种植基地规划占地500公顷,目前建成133.33公顷;占地333.33公顷的科技园区正在建设中。
拓宽了就业空间。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王庄镇的各项产业在实现集聚发展的同时,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就业难问题,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需求。
经验启示
“王庄”模式充分证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依托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为实施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以传统农业为主要发展模式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此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还需要借力土地整治项目,适度加大项目自建规模,整合资源与资金,配套完善各项农业生产设施,提高规模效应,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真正起到支撑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