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及对策
——以湘西地区为例
2018-02-10李书燕
李书燕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党中央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政治地位不断提升,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在我国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民作为无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和水平是社会整体意识形态建设程度的重要体现,也对我国经济以及社会总体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农村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很有必要。
一、湘西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意识形态建设是影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我国的整体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会对我国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现对湘西农村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现状进行认知,具体如下:
1、湘西农村意识形态领域中封建习俗复燃
湘西州宗教历史悠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均有信众,民间信仰较为普遍。截止2016年,湘西州信教群众达37.35万人,登记开放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248处,其中佛教场所222处,道教场所11处,基督教活动场所15处;民间信仰场所58处。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555人,其中佛教71人,道教442人,基督教42人;全州性宗教团体5个(州佛教协会、州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州佛教慈爱功德会、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州道教协会筹备组);县(市)宗教团体6个(凤凰县伊斯兰教协会、永顺县道教协会、龙山县佛教协会、龙山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吉首市佛教协会、永顺县佛教管理小组)。湘西地区除了信教群众数量庞大之外,农村地区信教群众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中,有16.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存在宗教信仰,而在存在宗教信仰的人中,女性占比较大,达到了81.7%,男性占比较少。此外,湘西农村农民群众宗教信仰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有38.3%的宗教信仰者信仰佛教,有47.0%的宗教信仰者信仰基督教,有1.7%的宗教信仰者信仰天主教,7.8%的宗教信仰者信仰伊斯兰教。
2、湘西农村干群关系中党政公信力弱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会议上指出:“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②十八大以来,我国党政反腐力度大、成效好,确实从宏观层面维护和建设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政形象,但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调和必然存在的一些错位和缺口,导致地方在推行这些党政建设的举措时,难免存在延迟或者疏漏的情况,尤其是在湘西的农村地区。这就导致了党政形象的建设在湘西地区推行滞缓,部分干部行为规范和思想建设不到位,以及群众对基层干部的公信力减弱。因此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领导能力,这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政治保证;还要加强经济建设,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物质保证;此外还要抓好制度建设,化解社会矛盾,这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制度保障;最后还要提高农村干群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思想保证。只要注意发挥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的保障和激励作用,中国的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并且树立更好的党政形象,提高群众对基层干部的公信力。
3、湘西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农民工行为失范
农民工行为失范具体体现为农民工实施诈骗、偷盗、吸毒等,有失公民道德水准的行为。农民工的平均素质水平较低,而近年来,农民工犯罪、行为失范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不得不引起各地区执政人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已转变为消费带动型,社会整体的生产模式也在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因此,越来越多的湘西地区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但是由于自身的技能知识水平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标准,导致农民工失业率居高不下,而机器人大量引入制造业更是加重了这一现象,所以才催生了一系列的农民工行为失范的现象。另外,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也导致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数量明显增多,为社会带来了很多隐患。其中,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最突出的。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和应有的教育,导致作为新生代的儿童素质水平偏低,相应的,这批儿童成年之后的境况也令人担忧的。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农民工行为失范可能会就此陷入恶性循环,故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关注,并且想办法打破这一格局。
二、湘西农村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意识形态的建设是一直在进行的,但是在农村地区,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对当地群众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湘西农村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上重视不够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农村基层意识形态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意识建设的难点所在,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分布广,农村人口人数占比大,分散性强,流动性强,如何开展高效、深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意识形态建设是各基层干部应当深思和着力突破的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做的报告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农村地区无疑是最需要去发展和平衡的区域。
意识形态上的诟病没有解除,意识形态就没有办法得到应有的建设和发展,而导致这样现状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重视度不够。但是在湘西地区的基层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各基层干部要么是走形式主义,要么是力度不够不深入、不透彻。总之,湘西地区的基层意识建设在思想上的重视度较低,这极大地阻碍了该地区的发展。
2、湘西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及条件薄弱
思想是决定发展高度的核心因素,也是决定发展上限的重要因素,基层意识建设的思想的落后导致湘西地区群众谋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意识薄弱、新时代的适应能力低下,这是导致湘西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低下的本质原因。但是,区域的整体发展除了要看思想意识的方向性的指示,另一方面还要看中央的辅助以及建设团队的整体实力。近年来,大学生走基层、当村官的政策潮流正在盛行,这是我国热血青年、中国共产党的有志青年,志愿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表现,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走基层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很好的锻炼,但是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大学生的基本功和队伍整体情况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湘西农村意识形态建设比较薄弱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另外,中央和地方的衔接缺口、相互扶持的力度不足也是湘西农村意识形态建设落后的原因之一。中央一直都在号召要求基层意识形态建设,但是,地广物博的中国,加之湘西地区的整体信息沟通交流水平较低,所以中央的指导在地区贯彻落实起来往往会打折扣,这也是湘西农村意识建设的队伍和条件薄弱的体现。
3、湘西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落后
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在湘西的农村地区,互联网也已经普及,也逐渐成为大家获取信息和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渠道。但是,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湘西地区的基层意识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式还是维持原状——召集会议,简单的宣扬讲话,政务公示栏的海报简报等,显然这样的工作方法是落后的,也是无法深入群众内部,扎实稳打建设好基层的意识形态。
另外是基础教育的实施方法,意识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很大一部分是从小耳濡目染而习得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湘西地区,虽然受“九年义务制教育”普及的影响,绝大部分群众都有受教育的资格和机会,但是,受教育不等同于受到好的教育,在农村地区,教育模式、措施、方法落后是很常见的现象,由于师资、物资的匮乏,导致很多教学都是照本宣科,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教育者没有办法让学生心领神会,这也就无从谈及思想意识的建设了。
三、加强湘西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农村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好坏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为了保障我国社会主义顺利渡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加强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湘西地区的基层意识形态建设,在这里给出以下几点对策:
1、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地区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农业是国之根本,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水平就是为国家的发展打基础,所以十九大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必然要实施的;至于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战略则是提升中国整体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必要措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东西南北大区域的协调发展,更是大区域内部的小区域的协调发展,所以,加快建设湘西地区的基层干部水平,加快湘西地区的思想意识建设,是有利于社会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总体的进步的。
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帮助群众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谋求发展和全面小康的基础,这也是作为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而基层干部群众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实践时,要做到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现代化。“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过程中还要注意“上行下效”和情感因素力量的运用。”③
2、坚持人民主体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而在加强湘西基层意识形态建设的时候也应该本着以人民为主体的观念,既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又要强化基层基础、注重民情民生,才能从根本上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基石。
要明确,建设国家、发展社会的本质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党政的存在的根本也是为了服务群众,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就应该把服务意识放在心中。进而,在具体执行建设的计划的时候,把教育和引导相结合,把最广大基层群众凝聚在我们党的周围,并且从基层抓起,从基本素养、基本行为、基本规范抓起,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传教育“大众化”、“三贴近”的形式载体,真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善于从凡人凡事中发现道德之美,挖掘群众身边好人、“最美身影”、道德模范,以典型的示范、道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尚。要把更多的文化资源用到基层,加强面向基层的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各类文化服务平台、服务网络的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始终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3、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加强“党风、社风、家风”建设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球一体化成为了新的时代主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原有的文化而盲目追逐所谓新时代的潮流。在这种时候,更应该坚守我们民族的文化,并积极弘扬和发展,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视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因和灵魂。“发展农村文化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始终,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农村文化。”④
三风的建设必须党风先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有义务走在时代前头,为社会和人民做榜样。加强党风建设,旗帜的明确、方向的明确是关键,只有明确了这点,党的建设方向和路线才能明确,各类相关的规则制度才能切实有效的执行,从而,整体的执政水平和办事水平才能够提上去,党风自然而然就提上去了。其次是社风,也就是各街道社区必须加快、加强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基因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家风和社风是相生的,社风既影响家风的建设,也受家风建设的影响,两者应该并驾齐驱,相互促进。习近平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⑤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也是世界的瑰宝。家往往是文化传承的起点,社风是文化传承的第二个层面。所以,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守文化自信,从自我做起、身边做起,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十九大的重要精神,积极自主建设家风、社风。
注 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M].北京:外来文出版社,2014:153.
②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③纪丽萍.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江苏社会科学,2015,(5):151.
④贾绘泽.关于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2):42.
⑤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谈“家风”[N].新华每日电讯,2017-3-31(4).
[1]江泽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3]朱兆中.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纵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12).
[5]唐海潇.当前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不足、成因及对策[J].理论研究,2016,(6).
[6]郭冰.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和解决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7,(9).
[7]郭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J].求实,2010,(5).
[8]杨云,刘颖.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5).
[9]郭学旺,贾绘泽.论我国农村意识形态宣传中的公共沟通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0]龙海平.从“灌输”到“服务”——“农事村办”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1,(6).
[11]纪丽萍.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江苏社会科学,2015,(5).
[12]唐奇林,刘镇江.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