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2018-02-10赵军涛
赵军涛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从1978年由南京大学带头恢复开设大学语文课以来,”①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大学语文》在各个高校由必修到选修再到取消又到恢复必修等,可谓命运多舛。但该门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的使命并没有改变。对于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专业体育院校的学生来说,《大学语文》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比较匮乏,人文素质亟待提高,他们更需要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中汲取营养,……提高其阅读、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全面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②而且在体育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的存在更为混乱,课程设置不一,名称不统一等等。故而,体育院校认清《大学语文》的重要性,进行教学改革也就显得更为亟需。
一、体育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1、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决定《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体育院校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院校学生,体育专业学生活泼爱动,活跃度比较高,有集体荣誉意识。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具有钻的劲头。身体素质特别好,能吃苦。但他们普遍的缺点是综合文化素养较低,文化知识不高。因为相当多一部分学生是通过单独招生而来,从小在体校或训练队训练,很多没有经过高中学习直接进入大学,文化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最为头疼的事情。即使普通招生的那部分学生,文学素养比单独招生的要好很多,但与综合性院校学生相比,仍然相差一大截。故而,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大型赛事领奖台上,很多体育人怯生、怕开口,缺乏中文和文化自信。所以,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大学语文》课程在体育院校中的重要性,此门课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的此种缺陷。
2、体育院校自身的独特性决定《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专业体育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体育人才,以训练为主以成绩为目标。虽然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目前全国各个体育院校中都设置了不少交叉学科,但仍然以体育为主。体育院校这种独特的专业性,决定了体育院校人文氛围的薄弱。学校大部分资金倾斜于体育学科,师资力量以体育学科为主,图书馆以体育藏书为标志。校园内更多的是训练的身影,竞技训练场所条件一流。耳熟能详的也是赛场成绩,奥运、亚运冠军等等。学校对人文素养等人文学科可以说是置之不理,处于可有可无的地步。这就造成了人文师资力量的薄弱,学生重技能而轻学科的学习,技能突出,综合素质低下,形成恶性循环。培养出的学生一旦离开竞技赛场,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便处于被淘汰的地步。体育院校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大学语文》这门培养学生精神成人的课程的重要性。
3、《大学语文》教育对体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作为中文专业学科知识的浓缩和精华,对弥补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知识不足的缺陷具有重要作用。其首要作用即为体育专业学生“补课”,这主要是那些没有经历高中学习的学生获得人文知识的主要来源,以缩短与普通招生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之间的差距;其次是《大学语文》可以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体育专业学生本身就头脑灵活,但由于长期训练,欠缺口头表达的训练,再加上人文知识的薄弱,使得他们在公众场合不愿交流,或担心说错受到嘲笑。而通过《大学语文》的潜移默化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在领奖台上更能展现出王者风范;再次是《大学语文》可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令世人刮目相看。“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公众给体育人贴的标签,也是形容其技能高超而思想贫乏的口头语。中文尤其是书写能力低下,语句不通顺,写不出来内容是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通用指责。而《大学语文》正好可以弥补这种缺陷,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笔者曾经有亲身的实践,在学生助理培养上,刚开始他们写的东西语无伦次,根本不成样,无法阅读也无法修改。但经过不到一年的训练,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大提高,往往经过一年的锻炼,这些体育专业大学生所写的新闻、通讯已经无需修改,甚至可以在办公室独当一面。而这也正是《大学语文》所要培养的。
《大学语文》教育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性不仅仅这些知识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是培养学生在大学里面精神成人的重要课程。体育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方面是在专业方面成才,即练就过硬的专项技能,在某一领域达到世界领先的地步;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在大学里面还要精神上成人,而这正是《大学语文》所肩负的重任。经过大学的教育,学生不仅仅要有过硬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精神上要成人。这是一种精神的渗透,思想的孕育,是靠知识的积淀和熏陶。而《大学语文》所涵盖的中国古代优秀经典作品正是培养学生精神成人的佳品。
二、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现状
1、《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
《大学语文》课程在不同的体育院校处于不同地位,有些体育院校比较重视如沈阳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都单独设置有大学语文教研室,在全院开设有公共必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某些体育院校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就处在被边缘化甚至要消亡的状态。每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首先取消的就是这样一些基础性课程,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再次修订时,除了体育旅游与外语系二个专业保留了以外,包括体育教育系在内的所有专业都给予取消,使该课程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也使学生失去了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2、《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混乱
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比较混乱,没有统一。《大学语文》课程是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而开设,实际上是中文专业学生所学课程内容的一个浓缩或精华,该门课程实际上涵盖了中文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内容。故而,教授好该门课程必须要有深厚的学识才行。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为例,除了二个专业开设该课程外,但实际上又有一些课程属于该门课程之内,但被人为分开单独授课,造成课程设置的混乱。《大学语文》课程实际上涵盖了三个方面,即中文知识、写作和演讲。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除了体育旅游和体育外语专业开设有《大学语文》课程外,体育管理专业开设有《文书学》,即应用文写作,属于写作课程中的一部分,而艺术专业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则开设有《应用文写作》,同为写作课,但名称不一样。课程的设置不是以培养学生为目标,而是以“领导”认为为依据,认为没有必要的就取消,造成了目前《大学语文》课程现状。
3、忽视《大学语文》课程
造成《大学语文》课程目前状态的原因是多种的,但主要是大家对该课程的忽视。这包括学校、领导、学生。体育院校自身定位于体育特性,所以发展方向自然是体育,故而对人文学科不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体育院校人文学科在师资、经费、图书等方面都会受到种种限制,不如体育本专业。再加上大部分领导包括各系主任都是体育专业出身,本身对人文学科及其重要性了解都不多,更不用说倡导重视人文学科了。学校氛围重点是术科的训练和赛场荣誉的取得,这自然给学生带来一种无关紧要的印象,再加上学生日常繁重的训练,即使开设有《大学语文》的专业学生,也无暇顾及此非主流课程,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上课应付了事。学生不重视,学校和领导忽视,打消授课教师的积极性,上课成了应付差事。各方最终造成《大学语文》目前的边缘化、处于消亡的状态。
三、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1、体育院校必须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必须认识到《大学语文》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必须要开设该课程。就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为例,在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之前,基本上各个专业都开设有《大学语文》,但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个别领导武断取消了该课程,认为该课程对于学生没有实际的用处,见效慢,体育专业学生就是练体育,其他的不必要学。直接导致目前学生综合素质下降,老师们看到学生写的请假条、作业、论文等,哭的心情都有,错字连篇、格式错误,语句不通顺。2012年之后,连培养师资的体育教育专业也以“无用”之论给予取消,让人哭笑不得。这与2014年西南政法大学等重庆高等院校陆续恢复《大学语文》课程为必修课形成了天壤之别,而且在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学生要连续学习两年《大学语文》课程,③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2、改革《大学语文》课程内容
体育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对体育院校的学生来说,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④因为体育院校由于其专业特性,不同于综合性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与综合性院校相比,存在不是一般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体育院校及学生的专业特点,改革大学语文的内容,以便适应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性。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依据体育专业特性进行改革,不同体育专业学生所培养的目标不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也要具有针对性,依据大学生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为例,以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为着眼点,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人文素质为出发点,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
(1)《写作》课程作为全院基础必修课。
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学基础知识薄弱,写作能力较差,这是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通病。这从平时体育专业学生所交的作业、请假条及毕业论文等方面可以窥见一斑。所以,为了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至于走上社会后变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高级动物”,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将《写作》单独列出来,使之成为学院各个专业的必修课。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长期过程和日常训练的结果。体育院校大学生本身在日常中专业技术训练就比较多,如果没有这种必修的压力和老师的督促,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去锻炼这方面的能力。这也就造成大学毕业后论文不会写,即使最简单的请假条也漏洞百出。通过《写作》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锻炼出最基本写作能力,成为体育专业学生的一技之长,提升自身的竞争筹码。
(2)按照不同专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性,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有所取舍,重点培养。《大学语文》课程在体育院校仅仅是综合素质课程之一,是为了服务于体育专业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所以,《大学语文》应该和体育专业相结合,这也是近几年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是针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应该重点讲授古代文化和文学,尤其是古代汉语,以便学生能够具有读懂古代武术典籍的能力,使专业技能的形似转为形神兼备。该专业学生为单独招生,很多学生甚至没有上过高中,直接从运动队而来,文化底子可想而知。而要想学好、练好专业,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不仅仅要形似更为重要的是要神似,在精气神方面达到统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不仅仅是技术的锻炼,更应该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尤其是武术经典的内在意蕴。这必会涉猎到我国古代武术典籍,而古代武术典籍更多的是繁体字竖排版。这必然要求具有深厚的古文字功底,不仅能够认识,还要会断句,理解其中的深刻意思。而这对连高中都没有上过的学生来说谈何容易。故而,针对该专业学生,《大学语文》应该重点教授古代文学和文化,尤其是古代汉语。夯实基础,扩展古代汉语知识,为读懂和理解古代典籍打下基础,为专业技能的提升注入动力。譬如,在讲解老子的《逍遥游》时,应该让太极拳专业学生结合自身锻炼实践,体会老子那种忘掉所有的自由境界,那种无己、无功、无名的界限,在练习太极拳时也要达到那种“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的境地。
二是针对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大学语文》应该重点讲授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无论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还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都是从事育人工作。所以,一流口才,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其在这方面进一步发挥其专业才能,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对这样的老师刮目相看,不仅仅具有一流的体育专项技能,还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这正是师德所具备的重要素质。故而,针对该两个专业学生,《大学语文》课程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文学综合素养,锻炼口才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大德育思想的渗透。
三是针对艺术专业,《大学语文》应该重点讲授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审美能力。艺术专业学生,要有美的思想和美的眼光,能够将日常美融合到自身专业学习中,在训练中展示出美的一面,即使是在竞技体育中,也要在表演中给人以美的呈现。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欣赏美认识美,提高审美能力。而经典文学作品,具有美育的功能,通过经典文学赏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认识到文学美进而体会到体育美。
四是针对体育旅游专业,《大学语文》应该重点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锻炼学生演讲的能力。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向游人讲授出某些文化知识。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流的口才,是该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够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向游人介绍清楚。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在该专业的讲授中,基础知识是奠基石,超人的口才是重点。
五是针对体育英语专业,《大学语文》重点讲授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中外文化知识兼备,成为复合型人才。英语人才的培养不能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国际赛事中从事中国传统项目翻译的人员,更应该懂得中国文化,否者会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贻笑大方。故而,该专业学生要在懂得外国文化的基础上,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作为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轻车熟路。
六是针对体育管理专业,《大学语文》重点加强写作训练和口才锻炼,以及文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体育管理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应该在写作、演讲、综合知识等方面具有其他人所没有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既懂体育知识又具有中文写作和演说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走上领导管理岗位。故而,教师在讲授《大学语文》课程时,除了基础知识的讲授外,重点是写作和演讲二部分。
七是针对运动训练专业,《大学语文》重点讲授中文基础知识,以弥补该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差距。因为运动训练专业是单独招生,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没有经过高中训练,从运动队、体校等直接进入到大学学习,文化底子薄弱、基础差成为共识,这也是部分学科教师不愿意上该专业学生课程的原因。正因为如此,该专业学生更应该加强《大学语文》学习,尤其是中文基础知识,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在上课时,重点是基础文学知识,不易过分延伸。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赏析一些经典文学名著,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授课及考核方式
由于《大学语文》授课内容的改革,该课程的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也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特性,依据授课内容的不同进行改革,而不能还沿用以前一刀切的授课模式和考核方式,教授满堂灌,期末一张卷子的现状必须改变。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大学语文》课程发挥其真正的效力。
在授课方式中,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模式,由主讲转变成引导、评价和分析。学生讲、教授听,师生互动,互相学习。依据不同专业学生,采用不同的模式。如针对管理专业学生,目标是重点培养其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就可以采用一课一讲和一课一写的模式,在讲授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每节课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一个不同体裁的小文章,发表一次有感演讲,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互相批评,教师点评。在日积月累中将公文格式及演讲模式给学生讲解清晰,在实践中给予学生锻炼。针对艺术专业学生,教师可以在传授文学赏析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赏析经典作品,实现学生和教师身份的转变,再由教师总结,亦是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考核方式中,《大学语文》也要改变一张卷子的模式。依据不同专业授课重点不同,培养目标不一样,改变考核方式。比如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是为了弥补知识的缺陷,主要是在“补”高中课程,所以在考核中仍然需要一张卷子的模式进行考核。而针对那些重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学生,可以将日常“一课一练”纳入考核中,占比要大一点,可以占比在60%-70%,除去日常考勤占比,期末试卷占比可以在30%-20%,促使学生注重日常锻炼。
《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实际上是中文专业知识的精华或浓缩,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体育院校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且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依据体育院校不同专业的特性,针对学生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服务于学生专项技能的训练,在弥补学生知识欠缺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精神的成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大学语文》的作用。
注 释:
①贾平年.匡亚明校长对重开“大学语文”的贡献[EB/OL].http://www.eyjx.com/view.asp?id=5468,2009-12-24.
②杨康.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4.
③黄军.取消8年后重庆一高校回复《大学语文》为必修课[EB/OL].http://cq.cqnews.net/html/2014-10/09/content_322 00465.htm,2014-10-09.
④张秀芳.对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11):49.
[1]孙宗美.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18,(1).
[2]柳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评《大学语文》[J].教育评论,2017,(8).
[3]孙武军,卢哲.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J].商洛学院学报,2017,(2).
[4]陈玉秋.从思维训练角度评价语文课堂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5]王步高.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