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苦难到成长,再到蜕变:论《战火下的小花》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意义
2018-02-10吴善挥
吴善挥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香港 999077)
黛伯拉·艾里斯(Deborah Ellis)是加拿大儿童文学作家,她致力为弱势妇女争取应有的权益及地位,她曾说:“我们创造我们想看到的世界。”(We create the world we want to see)这句话正好反映出艾里斯作品的重要特色:关怀弱势团体的真实处境,唤醒世界改变他们的命运。而她亦因此曾获加拿大总督儿童文学奖、加利福尼亚大学中东图书奖等殊荣。她曾到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服务,从中接触过不少曾经历战火洗礼的阿富汗妇女,并聆听了她们悲天悯人的真实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艾里斯写下了儿童小说《战火下的小花》“The Breadwinner”,深刻地描绘了阿富汗女性如何在残酷的战争中挣扎求存,并诉说了她们逆境自强的奋斗故事。
帕瓦娜逆境自强的奋斗历程是《战火下的小花》的叙述主线。帕瓦娜的父母都出身于阿富汗的名门望族,而且更是少数曾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因此,帕瓦娜一家本是过着富裕无忧的生活。而帕瓦娜的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故此他们让帕瓦娜到学校学习。然而,阿富汗不久便陷入战火之中,帕瓦娜的家园不但遭受炮火摧毁,而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父亲也被塔利班军团拘捕,帕瓦娜一家因此陷入极大的困境。此时,为了救活家人,年仅十一岁的帕瓦娜不得不快速成长,并成为养活家人的一家之主。当中,主角帕瓦娜成长、奋斗的历程对于现今青少年生命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
一、成长之始:无穷无尽的苦难
战乱及暴政迫使帕瓦娜快速成长。由于阿富汗长期陷入战乱的状态,因此阿富汗人长年处于死亡的威胁之中。对他们而言,不要说是安居乐业,能够保住生命已是万幸。当然,保住生命也不代表能够过上好日子,这是因为“每一次的炮火都让他们家失去更多的东西。每一颗炸弹都让他们更穷。”可是,这只是悲剧的序幕而已,这是因为在残酷的塔利班军团接管了阿富汗后,“塔利班并没有让阿富汗变成一个更适合人居住的好地方”,反而以残暴不仁的手段压迫人民,剥夺了女性一切应有的人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帕瓦娜和姐姐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权利,连她的妈妈也失去了电台撰稿人的工作。之后,帕瓦娜的爸爸更被塔利班拘捕。事实上,年纪幼小的儿童在发生重大创伤事件后,容易出现创伤后压力疾患,这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构成重大影响,严重的更会影响终生的健康发展。而帕瓦娜作为一名年仅十一岁的孩子,她不但失去了应有的快乐童年、受到持续的死亡威胁,现在更被迫与父亲分离、亲眼目睹妈妈被塔利班军人暴打,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必然对她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可是,爸爸在被军人带走时留下的那一句话:“照顾好其他的人,我的玛拉莉(帕瓦娜)”,促成了帕瓦娜的快速成长,并使她能够勇于担起照顾家人的重任。由是观之,虽然苦难对于年幼的孩童而言未免过于残酷,可是对于帕瓦娜来说,现实的苦难却成为了她成长的转折点,使她学会面对逆境带来的冲击,并由之培养出坚定的意志,让她能够以无畏无惧的勇气跨越眼前的困难,展现出本应成年人才拥有的成熟之美,为苦难写下新的意义。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爱-坚守她对爸爸的承诺。
二、苦难中的成长
生活困境磨练出帕瓦娜坚定的意志,使她更有能力克服现实环境的挑战。爸爸被捕后,帕瓦娜一家陷入绝粮危机,为了守护家人,帕瓦娜冒着被塔利班拘捕的危险(当时塔利班政权禁止妇女出外)而出外购物,虽然她因此而被塔利班军人以棍子殴打,可是她却没有任何怨言并且成功地把饼买回来。之后,为了让家人有干净的食水可用,“帕瓦娜提水提得两手酸痛,脚上的水泡又开始流血了,不过她丝毫不以为意。”这是因为她知道照顾家人是她的份内事,更是爸爸临走时交托她的重要责任。由此可见,虽然帕瓦娜一家陷入空前的绝境,可是帕瓦娜却没有因此而感到气馁,反而时刻紧记着爸爸的嘱咐,明白到若她也倒下,家人便无法走出困境。因此她变得坚强,超越了一切肉体上的痛苦,主动担当了父亲的角色,成为支撑整个家庭的重要支柱。
在外谋生的经历孕育出帕瓦娜的自信。为了赚取金钱,帕瓦娜女扮男装,到市场里当读信僮。起初,她很害怕被塔利班军人发现,可是在建立成功的经验后(为一名军人读信、售出纱维卡密丝),“她折好毯子,夹在胳臂下,并摸了摸还牢牢藏在她口袋里的那些挣来的钱,然后,带着骄傲的神情,一路跑回家。”从中,我们可以见到帕瓦娜从中建立出自己的价值,并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家人带来更好的未来。之后,帕瓦娜与旧同学萧希亚约定存够钱便去买箱子和东西做小生意。为此,她们去了坟地挖死人的骨头。其实,对一名孩子而言,拾死人骨头实在是一件惊吓的事,因此帕瓦娜“只要一闭上眼,就会看到骷髅头先生和它的同伴们一起在墓碑上排成一排,对她嘻嘻笑。”虽然如此,可是她又再一次成功挑战自我并跨越这个难关,成功赚取了足够的金钱做小生意。由此可见,外出谋生的成功经历使到帕瓦娜逐步建立出自信,虽然当中的过程可谓历尽辛酸,更使她心生恐惧,可是当一切都过去后,这却使她明白到没有事是能够难倒她的,让她由此变成一个独立处事、充满自信的可人儿。
三、成长后的蜕变
暴政的残酷、生活的苦难,都让帕瓦娜学会平淡是福的道理。生活于战火不断的阿富汗本已是人间悲剧,现在更要活于塔利班政权的魔掌之下,这对于帕瓦娜而言实在是生命里不可以承受的痛。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不但失去上学的机会,而且更要担负起养家的重责,每天都穿梭于危险之中为口奔驰(若她被塔利班发现女扮男装,将要接受非常严厉的刑罚),这使到帕瓦娜体验到生活迫人来的痛苦。因此,当她和萧希亚谈论自己的梦想时,她说:“我只希望可以重新当一个正常的小孩。”她具体的愿望非常简单,就是“我想上课、回家、吃别人赚来的食物。我希望爸爸陪住在我的身边。我只想有一个正常的、甚至有点无聊的生活。”可是,这个简单的梦想终究注定落空,不能够得以实现。而萧亚希的梦想―前往法国过新生活,更反衬出帕瓦娜愿望的简单。由此可见,一连串的苦难改变了帕瓦娜的简单生活,并且把她推入无底深潭之中,历尽风霜的她,不求大富大贵,也不求名成利就,只希望能够回归平淡,重拾平静的生活,这就是她内心的梦想,更是她对上天的哀求。此刻,她已经看透自己心中所想,珍惜平淡、感受平淡、享受平淡正是她从苦难之中,所领悟出来的人生哲学。
帕瓦娜因为自身的苦难经历,学会关怀那些正在受苦的弱势者。坐在市场她,“眼光所及,都是又饿又病的人。一个又一个穿着布卡的妇人坐在行人道上乞讨,宝宝就搁在腿上。”可见,这些画面触动了帕瓦娜的内心。而在市场做生意的时候,一幢屋子的窗口总是有不同的礼物掉下来,这引起了她的注意。起初,她的确是因为收到礼物而感到欢喜,可是她渐渐地察觉到窗户边的女人可能是在求救,所以她说:“说不定我可以救她。”之后的某一天,她听到窗口传来“一阵激烈的碰撞声和更多的尖叫。帕瓦娜想也没想的跳起身来,想探进那个窗口去看。”可见,苦难并没有磨掉帕瓦娜的不忍人之心,反而使她想去救助那些正在受苦的人。其后,她又不顾危险拯救了一名因战乱而被迫流落街头的女子荷默。由此可见,困苦不但没有让帕瓦娜为求生存而变得自私自利,为求自保而牺牲他人的利益,反而诱发出她内心的良善,使她能够注意弱势者的痛苦,主动帮助他们脱离苦海,不用承受她所承受的苦楚,这是因为她对这种痛有着深切的体会,不希望其他人掉入沉痛的深渊,这展现出帕瓦娜身上闪闪发亮的人性光辉。
无尽的苦难使帕瓦娜培养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帕瓦娜的妈妈带着她的弟妹伴随姐姐出嫁,可是这时却传来她们可能遇害的消息。这使到帕瓦娜顿时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力量,失去了一直赖以生存的寄托。可是,爸爸却在此时回到家,让她重拾希望之火,为她带来振奋人心的力量,她说:“我觉得我好像又有了努力的目标。”同时,面对家人生死未卜的困局,“她对自己的镇定有点讶异。她想,大概是因为爸爸回到她身边了。”面对前路的茫然,帕瓦娜什么都不知道,“不过,不管等在前方的是什么,她都准备好要去面对,甚至期待着去面对。”可见,她已具备成熟的心智,去面对一切未知的困难和挑战。由是观之,无尽的苦难使帕瓦娜茁壮成长,特别是她的精神面貌因苦难而变得硬朗,这也是苦难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所刻下的重要印记。当然,她挚爱的爸爸再次出现,使她能够得到支持并迎难而上,对未来抱有希望。当然,这也寄寓了作者对阿富汗妇女的祝福。同时,她亦由此培养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未来一切的挑战,这是因为帕瓦娜有爱她的人作为同行者,使她满怀自信,知道自己能够为未来而尽力。自此,她能够独当一面,解决一切的难题,正式蜕变成勇于迎向风浪的人生掌舵手。
四、由文学反思到青少年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他们从中领略生命中的美好之处,并对一切的生命现象进行反思,进而培养出爱惜生命之情。事实上,人的教育是教育之根本,面对着社会的不同乱象、情绪失控、人性扭曲、价值曲错误等,生命教育正好是解决的良法,使到青少年的身心灵都能够得到正向的发展。而《战火下的小花》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意义,能为青少年带来不同方面的文学沉思,从而促进他们的人格成长及健康发展。
在个人成长方面,青少年能够从帕瓦娜身上理解苦难与成长之间的关系。现今青少年的挫折复原力低,面对些许挫折便轻言放弃,尤有甚者更因而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可见青少年不明白苦难对成长有何意义。事实上,透过帕瓦娜从苦难之中得到成长的经历,青少年读者能够明白苦难对于个人成长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它能够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的自信心、肯定自我们的存在价值、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我们勇于接受一切的挑战,并视困难为滋养人生的养份,蜕变成一个更成熟的自己。
在个人品德方面,青少年能够从帕瓦娜的悲惨经历之中学会珍惜。现今发达国家及城市的青少年都拥有着丰富的物质,享受着安稳舒泰的生活,他们自然不会明白生活在战乱地区、每天受死亡威胁的人民所承受的苦痛,部分青少年更身在福中不知福,以为一切所拥有的都是理所当然,不懂得凡事感恩。因此,借着帕瓦娜被战火摧毁家园、失去学习机会、为谋生而挖人骨、每天受死亡威胁等惨痛经历,青少年读者自然能够明白幸福非必然的道理,继而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以珍惜感恩的态度去看待生命里的一切人和事。
在人际关系方面,青少年能够从帕瓦娜的成长历程之中,明白身边人对我们的重要性和价值。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考验,他们需要同行者的支持,才能够成功走过一切的难关。帕瓦娜的经验告诉我们,好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没有爸爸精神上的支持、妈妈温柔的安慰与理解、好朋友萧希亚的分享与扶持,她是没有可能渡过一关又一关的困难。因此,青少年读者可以从中理解身边人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并因而学会爱护他们、珍惜他们对我们的好,把他们对我们的爱转化成努力向前的神奇力量。
最后,现今青少年的生命力极为脆弱,实在值得广大的教育同仁深思。而《战火下的小花》则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力量,为青少年读者提供反思生命的机会,即透过比对自己与主角帕瓦娜的成长历程,让他们理解他人如何从困境之中坚韧地成长,从中明白到成长始于阵痛的道理。当然,笔者也希望青少年能够藉此诠释自己的生命意义,进而不留遗憾,谱写出自己的生命乐章。
[1]黛伯拉.艾里斯.战火下的小花[M].邹嘉容译.台北:台湾东方,2004.
[2]高淑贞.儿童青少年地震创伤后压力反应之追踪研究[J].彰化师大辅导学报,2004,(01).
[3]牛磊,王海嵘,吴晔明,潘曙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04).
[4]吴善挥.动听的生命旋律-华语流行曲介入生命教育之研究[J].双溪教育论坛,2015,(3).
[5]张景媛,胡敏华.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务[J].教育脉动,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