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研究

2018-02-10李梦迪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吉林省农民

李梦迪 曹 莉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回顾及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现代化也逐步深入到世界各个角落。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建设对传统的农业务农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外对于农民农业的研究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民培训的需求分析、农业技术培训模式、农民教育影响作用等。但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一直没有展开相关的专业性研究。

在中国,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部分的乡村出现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迁移现象,城镇打工人员逐渐增多,导致传统务农人员日渐稀少。这就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影响了生产生活,相继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以及制止这种不断蔓延的趋势,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解决政策,2012年1号文件提出了“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农业部相继建立了新型农民的培育试点,国家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台关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指令。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农业部就提出了“职业农民”的概念,直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这方面的研究才逐步深入展开。时至今日,关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研究已经大致形成了一个研究体系,主要是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范围、内涵特征、培养意义、模式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机制构建等方面展开了不同角度的调查研究。2017年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发展培育一批懂得科学文化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职业教育的研究回顾及现状

1、职业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席卷西方世界,相继林立的工厂不断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这一现象导致了西方职业教育的源起。在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演绎出了一系列比较成型的理论和体系。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构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当国家开始重视工业产业生产技术方面时,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根据我国国情逐渐建立了职业教育体系、教育模式、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等,并展开了探讨和分析,很多研究不仅奠定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基础,同时也完善了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改善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有不同的定义,其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是这样定义的:“职业教育是为引导受教育者掌握和锻炼在某一特定的职业、行业或岗位从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实用技能而进行的教育”。我国在《职业教育法》中定义道:“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内各专家学者对于职业教育的总体认识主要包括就业前、后的教育技术培训,以及中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戴维斯内登就提出观点:职业教育是专门的职业训练。我国学者黄炎培阐述职业教育是具有一定的职业性和社会性的教育,是与创造社会生产力相结合实际应用性教育。而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自然是为了培养人才的实际能力,服务于社会。

2、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随着吉林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教育改革不容忽视,其中,职业教育逐渐被政府纳入吉林省教育改革的日程中来。结合吉林省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特性,职业教育主要立足于对人才就业前的基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由于目前的职业教育程度主要含有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技术培训专业,其中,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不断推进,职业技能以及劳动力的培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办学所产生的效益是不容置疑的,但吉林省的职业教育在整体社会继续教育中仍然显得落后,并且具体细节的实施并不到位,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有效地提高。无论是政府的资金投入,还是职业教育培养理念的落后,都时刻提示着吉林省的职业教育需要更深刻长足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应用于吉林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构建分析

1、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体系

为深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就要构建适合新型职业农民的专属职业教育体系。依照国家高度重视的三农政策:即要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吉林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绝大多数,重视全省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就必然要重视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打牢建设与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的教育体系基础。以往的三农职业教育包括:农民、农村和农业的职业教育,这三项教育的实施虽然已产生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具体细化才能真正解决农村目前存在的如就业压力等实际问题。

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就要设计一套符合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方案,切实解决目前吉林省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农村务农人员老龄化,农业知识普及落后,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只有整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从知识上提高农民的基本文化素养,才能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供应,才能保障生产力的不断更新提高。

2、完善教学模式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更新完善教学模式,尤其是要在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完善补充。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培养新兴职业农民的政策实施了。需要构建完善其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各项职业能力,确定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细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内容,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法和途径。其中培养对象的要点非常重要。

3、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对象要点

推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和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就是确定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我国是储粮大国,而吉林省则是产粮大省,在过去的五年当中,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一直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这是可喜可贺的,但与此同时,农村务农人员却也日趋老龄化,务农技术以及农业专业技术并未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因此,要安排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就要从培养对象上确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向。

吉林省农业主要以粮食产业为主,因此,粮食产业可以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产业培养对象。就吉林省各个地区依然存在的农业种植问题,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通过职业教育环节,实现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过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务农,科技务农和高效务农,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吉林省的粮食产粮质量和数量。

深入改革吉林省培养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的角度来说,就需要从种粮的专业技能,种植种类选择,整体推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教育培训,系统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意识,适度渗透农业创业培训、管理培训等思想。只有进行专业地不间断地职业培训,才能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综合能力。

当然,除了粮食产业是吉林省主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其余产业如:养殖业、农业实训、专业合作社等方面,都需要系统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专业知识,以便真正自主掌握和经营相关农业项目,提高经济收益,继而为再创吉林省农业总产量新高而打下坚实的专业科技基础。

四、结语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就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吉林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仍然任重道远。以培养对象为例,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以种粮为主要的务农产业主导方向,通过职业教育的专业性、技术性、系统性的培训和训练,传统务农人员能够打开眼界,应用科学技术等专业手段实现科技高效的粮食生产,从而自然过渡转换为粮食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当然,其他培养对象的职业教育政策也需要兼顾实施,因此还需要政府的大力倾向支持及相应的资金补贴,在完善推进职业教育及相关培训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培养。

[1]吴易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什么、怎么做——基于湖南石门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24).

[2]吴易雄,周德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体制建设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6).

[3]吴雪萍.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6,18(03).

[4]王永林,王战军.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研究——基于评估方案的文本分析[J].教育研究,2014,(02)

[5]殷瑛.论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

[6]李文学.新型职业农民须具有四大特质[J].农村工作通讯,2012,(7).

[7]赵云富.吉林省科学储粮的现状和对策[J].吉林农业,2012,(11).

[8]刘丹丹.吉林省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0.

[9]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2013(10).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吉林省农民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