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以塔里木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

2018-02-10贺兴宏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实训农业

管 瑶 贺兴宏 李 林

(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引言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进入新时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边疆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新疆是地处干旱地区,新疆的农业属于灌溉农业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田灌溉工程。没有灌溉就没有新疆的农业,也就没有新疆的经济,因此,农业水利人才的培养对于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塔里木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几十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疆农业水利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同时,进入新时期,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为更好地服务于新疆农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结合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以学生和教师为对象进行了调研,为进一步培养基础厚、能力强、宽口径,愿意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探讨了塔里木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迫切需要。

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农业在整个区域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尤其重要。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是农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关键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取决于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和科学保护及节约用水,这些必须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农业水利工程的专业人才就是现代农业和水利工程建设合理布局、科学管理、高效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保障。为了实现新疆可持续发展,科学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迫切需要大量从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

2、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

随着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进入新时期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区域经济人才市场需求,要立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服务“三农”,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勘测、规划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试验研究等。同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生态、水环境恶化及治理等问题的解决也都需要宽口径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因此,改革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

1、学生知识面较窄、就业面不宽。

长期以来在专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学生知识面较窄,虽然有较好的课程体系,但框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除了本专业知识外,对于相关专业了解不多,虽然专业能力很强,但是工作期间适应岗位受限,学生就业面不宽。同时,没有设置模块教育,以通识教育为主,学生就业择业时针对性不强。

2、实践教学还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本科人才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创业创新教育的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的地位更加突出。目前,我校主要开设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部分。然而,认识实习主要以参观为主,虽然内容丰富,但操作起来有点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生产实习则因为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学生无法真正进入工作状态;毕业实习迫于时间压力,无法长时间展开,总体来说,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三、专业教学改革与措施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灵魂,应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内引外联”、“联合培养”、“借用外脑”等方式,多渠道引进人才;采取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等措施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推进本专业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开展丰富的学术研究活动和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委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和培训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术水平;建立教学带头人责任制;鼓励教师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探索高等教育规律,建设高质量教学团队。

2、加大基本条件建设,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以建设资金为保障,建设实践环境好、专业教育特色明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标明确、突出重点”原则,重点建设好学院重点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基本形成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利用企业现场实训条件,加大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力度;对现有实验室、实训基地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整体管理水平,强化精益化办学。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适应水利行业多口径人才需求。

专业调整和设置应以3~4年为1个周期,适时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调整和设置。塔里木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结合新疆和兵团农业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区域经济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修改时,充分考虑专业指导委员会(包括用人单位)的意见,准确分析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及其与之相关联的职业能力结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打破按传统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设置课程的惯例,突出专业主干课,增加技能实训课,将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技能实训课等五大模块。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满足多口径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专业核心职业技能的形成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必需、够用”,注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根据不同的培养要求设置不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课程模块。

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创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增加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抓好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学校、实践基地和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网络,建立健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改革实验教学,建立“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保留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增设水利综合试验等综合型实验课,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试验研究,开展创新性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学科竞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2)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调选题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倡导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相结合、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选题力争实现全部直接来源于或服务于生产实践,力争50%以上的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毕业设计,直接使学生们能够直接参加生产单位的设计项目,使学生在专业素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真刀真枪”的锻炼和检验。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

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产学合研作关系,多方面、全方位地开拓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能满足学生顶岗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实训功能,并以产、学、研结合为发展方向,扩大实习范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研究与实践的统一。完善校外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聘用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本专业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学环节上的亮点和特色。

5、鼓励教学创新,加快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现代化教学方法体系。构建教与学的和谐关系,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同时,调动以教师为主,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推进以新生研讨课、专业研讨课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体系建设,以探索和研究为指向,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围绕老师选定的专题,在老师—学生、学生—学生间进行平等的互动与交流,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开阔视野、合作精神、批判

6、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条件建设,建设立体化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类教学资源库。整合课程建设成果,创建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按课程体系建立素材资源库,包括该课程的教材与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影视图片、教具、习题库、试题库等。每门课程资源库由专人负责,设定建设时间,划分建设经费,并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验收;建立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网站,反映专业建设最为重要的、基础的以及动态的教学信息,包括学科介绍、精品课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师资队伍、授课视频、工程实例、相关知识、学习资源、创新平台、师生论坛等栏目,供教师与学生“享用”公共资源,鼓励院系、教师及学生积极参与在线课程,推动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广泛开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7、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建议成立“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各专业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测评。对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内涵进行分析和指标细化,对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并做好量化分值测评;进一步完善、落实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互评、领导听课、信息反馈等相关监控、评价制度,全方位保证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打造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和谐氛围;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抓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风和师德建设;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8、倡导构建多元化、多维度、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保证专业教学改革效果,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动力,对评价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整体表现,强调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我们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树立以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的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的发展性评价观念。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推行平时作业、期末闭卷考试、实验能力考核、小组讨论表现、设计报告等多方面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并尝试从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维度更加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合理地评价和检验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提高。在评价主体上,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交互化,让教师、学生、其他与学生学习有关的第三方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四、结论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农业额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水利人才,是水利高等教育的职责和任务。多年来,塔里木大学一直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本科教育的生命线,围绕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政治可靠、专业过硬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进入新时期,面临新机遇,为更好得适应新形势,我们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根据新疆水利行业要求、市场及社会需要,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试点专业教学改革,使毕业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就业面宽,社会适应能力强,构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农业水利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愿意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为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1]王振华,何新林等,李明思,等.边疆高校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

[2]吴玉秀,喜炜.关于新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高职本科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7,(5).

[3]孔达,姜艳,刘莹,等.基于卓越农业人才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2).

[4]李宗利,马孝义,蔡焕杰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6).

[5]张黎骅,倪福全,甘露萍.农业水利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6]管瑶,贺兴宏.水力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探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实训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