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国家认同感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2018-02-10谢嘉梁胡祖凤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认同感国家思想

谢嘉梁 胡祖凤 黄 岩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杭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新时代培育与提升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大意义

所谓国家认同,是指“个体界定自我国民身份,确定民族特性和国家归属的主体意识。”所谓国家认同感,是指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或“身份感”,以及对本国政治、历史、文化和族群等的认同。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层热爱及强烈认同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领下培育与提升新媒体语境中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不断深化相关问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概略地说,其理论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时代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二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精神动力,三是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丰富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成果;其实际应用价值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是新时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二是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国家观,凝聚起团结统一、共同建设、振兴中华、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奠定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坚实思想基础;三是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深化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问题研究的思路与建议

为准确了解和全面把握研究现状,我们直接以题名“大学生”并含“国家认同”、“大学生”并含“国家认同教育”、“大学生”并含“国家认同感”、“大学生”并含“国家认同意识”为检索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进行认真搜索,可检索到的各类文献分别是170篇、41篇、12篇和4篇(截止统计日期为2018年04月24日)。可以发现,关于大学生国家认同感问题的实证定量和动态演化研究还非常薄弱。今后,深化大学生国家认同感问题研究的主要视域有:

1、国家认同与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在立足于前期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国家认同及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概念、内涵、层次及特点,深度厘清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社会认同、政党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着力分析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育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新形势下构筑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深度考察、深入探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注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历程与经验启示。

2、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调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在合理参考和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微时代”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的测评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新常态下“90后”特别是“95后”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状况以及大学生对培育和提升国家认同感的合理建议进行深入调研,全面调查、准确了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青年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真实现状、逻辑理路、基本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困境。

3、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形成的挑战与机遇分析。通过认真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深刻揭示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对“90后”特别是“95后”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形成带来的巨大机遇和直接挑战,为进一步掌握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以及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作好理论上的积累和铺垫。

4、“微时代”青年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形成规律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党和国家设计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为其营造一个有利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新媒体语境下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形成因素的变动规律。在新的时空语境中,需综合引入政治学、历史学、统计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民族学和行为科学理论等,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形成与发展的模式、机制和规律等理论。

5、国外培育与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方式方法、基本特点、现实效果和主要经验研究。主要选择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深入分析其基于不同的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着力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或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育的主要做法、基本特点、现实效果和经验启示。

6、新媒体语境下培育与提升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基本策略及实施路径研究。在深度探索和准确把握“微时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形成、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90后”特别是“95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学习方式的客观现状,同时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积极探讨社会转型期新媒体语境下大力提升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策略与路径,科学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及实现机制。

三、新时代培育与提升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理性思考

当代大学生是广大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家庭兴旺的支柱、民族振兴的希望、国家腾飞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状况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成功。经过认真地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是认同国家和社会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充满自信,但国家认同的消解因素仍然存在且危害不小、不容小觑。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通过不断拓展与更新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加强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与国情教育、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拓展社会服务计划、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等多样途径,能有力提升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社会生活大规模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高校国家认同教育呈现出日益复杂化、长程化的新态势。新媒体技术既对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与培养带来了极其深刻的消极影响,也为新时期创新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的新载体和新方法、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和路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基于此,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领下构建统一、开放、完整、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党我国的全方位长期隐性渗透,努力培养“90后”特别是“95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使之形成平和、健全、阳光的社会心态和开放交融、自信健康的国家认同观,筑牢多民族国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思想文化根基,积累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全球化视阈、新媒体语境下大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是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大历史责任。

[1]章秀英,戴春林.公民国家认同感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10省市问卷跟踪调查(2011-2014)[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04).

[2]郭倩.对外交流下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育研究[J].音乐时空,2016,(10):136-137.

[3]杜兰晓.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D].浙江大学,2014.

[4]谢嘉梁,胡祖凤.新世纪以来国家认同感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2000-2014)[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5]马得勇.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外近期实证研究综述[J].世界民族,2012,(03).

[6]尹剑.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J].湘潮,2012,(09).

[7]刘亚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探究——基于贵阳市五所高校的调查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6.

[8]吴潜涛,杨丽坤.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11).

[9]陈万柏,朱秀琴.关于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4).

猜你喜欢

认同感国家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思想与“剑”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