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VS患者PICC导管不同封管液封管的效果比较

2018-02-10

关键词:生理盐水肝素输液

李 敏

(江苏省南京紫金医院 神经科, 江苏 南京, 210007)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导管使其顶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PICC导管降低了中心静脉穿刺的风险和感染机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降低了患者的总治疗费用[2]。同时可用于所有的输液治疗,减少了护士每日工作量,降低护士工作风险,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输液效率。南京紫金医院主要从事脑复苏—“植物人”促醒,脑、脊髓损伤和各种由于缺氧所引起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工作。植物状态是指患者能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不能执行任何指令。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是指植物状态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情况[3-4]。本院收治大多为PVS患者,PVS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肢体被动活动、血流缓慢等因素极易形成血栓而引起堵管,用生理盐水封管易发生导管不畅或堵管,本研究采用肝素液对PVS患者进行封管,效果较好,未发生堵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PVS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长期卧床的PVS患者;②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穿刺点皮肤破溃、出血、皮疹严重等需要拔管者;②伴有严重心、肺、肾、肝疾病患者。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4~79岁,平均(51.01±1.51)岁;其中脑外伤28例,脑出血13例,脑梗塞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脊髓损伤或骨折6例,脑动脉瘤3例,癫痫1例;气管切开51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4~79岁,平均(50.05±1.92)岁;其中脑外伤14例,脑出血7例,脑梗塞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脊髓损伤或骨折1例,脑动脉瘤2例;气管切开29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4~79岁,平均(51.05±1.72)岁;其中脑外伤13例,脑出血6例,脑梗塞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脊髓损伤或骨折5例,脑动脉瘤2例;癫痫1例;气管切开22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SAS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输注甘露醇、脂肪乳等高浓度液体以及生理盐水20 mL脉冲式正压冲管。对照组选择SAS法(S:生理盐水20 mL,A:给药,S:生理盐水20 mL),予脉冲式正压冲、封管;

1.2.2 观察组SASH法: (S:生理盐水20 mL;A:给药;S:生理盐水20 mL;H:125 U/mL肝素盐水5 mL),SASH即在给予肝素不相容的药物/液体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以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及特殊药物沉淀在管壁上,最后使用肝素溶液封管,防止凝血而致堵管。治疗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堵管情况,记录2组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按照堵管分级标准[5],根据导管是否有堵塞现象分为通畅(未堵管)和堵管,其中堵管根据堵塞的程度又分为轻度堵管、中度堵管、完全堵塞。抽取有回血、推注液体顺利,液体滴数≥100滴/min者为通畅;抽取有回血,液体滴数60~99滴/min者为轻度堵管;抽取有回血,液体滴数20~59滴/min为中度堵塞;完全堵塞则是指抽取无回血和/或液体滴数≤19滴/min。堵管发生率=(轻度堵管例数+中度堵管例数+完全堵塞例数)/总例数×100%[6]。凝血四项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堵管情况

对照组管道通畅18例,轻度堵管5例,中度堵管3例,完全堵管4例,堵管发生率40.00%(12/30)。观察组管道通畅29例,轻度堵管1例,堵管发生率3.33%(1/30)。观察组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凝血四项变化

对照组APTT延长2(6.67%)例,TT延长17(56.67%)例,PT延长1(3.33%)例,FIB延长7(23.33%)例。观察组APTT延长1(3.33%)例,TT延长9(30.00%)例,FIB延长1(3.33%)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ICC较外周静脉输液能有效减少长时间输液引起的静脉炎、输液不畅、药物渗漏性损伤的发生。PICC的应用可以保证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PICC逐渐成为临床对需进行中长期静脉输液及需化疗患者治疗常用的一种输液方法。本院PVS患者需每天进行康复训练,定期进行肢体的被动锻炼,以预防肌肉萎缩。PICC导管柔软,妥善固定后不易脱出,不影响肢体活动,为患者和护士提供方便。相关报道显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PICC导管堵管在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7]。这就要求护士要做好PICC导管护理,减少堵管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凝血四项中APTT和PT缩短均可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APTT延长见于抗凝物质存在(如血内肝素含量增加及口服抗凝剂),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PT延长见于口服抗凝剂、肝素等。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FIB延长见于动脉粥样硬化、休克等,FIB缩短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等。2组患者排除口服抗凝剂、肝素等因素抽血查凝血四项结果显示,2组的凝血四项均有变化,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ICC导管使用肝素液封管对患者血液指标无明显影响。根据资料显示,用生理盐水封管不会发生堵管现象,但PVS患者由于病情较重,需长时间卧床,易造成血流淤滞,可导致凝血因子的堆积,一方面激活凝血系统,并在自身催化下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另一方面血液淤滞导致静脉扩展,则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从血流变学来看,长期卧床使腿部静脉通畅处于低剪切速率和低流状态,低流率将增加血粘度,促进静脉血栓形成[8]。相关研究[9]显示,使用的肝素钠液每次<2 000 U/mL封管是安全的,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也有研究[10]表明,在临床治疗上使用肝素液作为封管液,可避免血液回流而致导管堵管,保持血管处于通畅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肝素液封管的观察组堵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VS患者PICC导管使用肝素液封管具有明显效果,能减少堵管发生率。

综上所述,PVS患者使用肝素液封管方法较生理盐水封管方法效果好,不易发生堵管,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生理盐水肝素输液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自制生理盐水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早期应用低温生理盐水协同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脑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