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18-02-10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品德趣味性学科

(四平市八一希望学校)

在传统模式下,品德与社会课堂整体上呈现枯燥与单一的氛围。通常情况下,教师将会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授该学科涉及到的基本大纲原理,然后选择相应的习题让小学生对此进行演练。然而实质上,上述课堂模式背离了品德与社会的根本教学宗旨。经过分析可知,品德与社会应当被视作小学阶段关键性的学科,如果能将其融入生活情境那么将会突显整个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强化了该学科具备的吸引力,激发小学生对此进行探究的浓厚兴趣。

一、创建生活情境的重要价值

小学开设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培育更高层次的价值认识,针对小学生自身持有的价值理念予以全方位的指引。与此同时,品德与社会的日常教学也要更多关注同学们现有的日常交际以及其他各项能力,确保从全方位的视角入手来实现启蒙价值。因此可见,品德与社会在整个的学科体系中占据了核心性的位置,师生针对该学科应当给予较多关注。与此同时,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日常教学也应当紧密结合同学们所处的真实生活,通过创建趣味性生活情境的举措来增添整个课堂的实效性,优化其中的课堂流程。

近年来,新课改正在致力于全面推进。面对全新的形势,多数师生都已认识到生活情境在课堂中的价值所在,因此也在探求适合上述课堂的改进对策。但从整体上来讲,现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仍倾向于单调性以及乏味性。受到应试压力带来的影响,仍有较多师生只关注了学科测试的分数,但却忽视了创建趣味性的日常生活情境。因此可见,针对品德与社会的整体课堂氛围亟待加以优化与改进,对于深层次的心灵意境予以全面的创建,确保其具备感化心灵与提升自身境界的优良课堂效果。

二、探求改进对策

(一)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氛围

品德与社会本身就具备突显的开放性,而与之相应的课堂整体氛围也应当体现上述的开放性特征。具体在日常性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当着手创建开放性更强的课堂氛围,借助上述举措来激发同学们针对该学科表现出来的兴趣,活化课堂气氛。实质上,品德与社会学科包含了较多贴近平日生活的课堂要点,师生有必要密切关注上述的要点,然后借助开放式的课堂探讨来创建趣味性氛围。教师应当致力于激发同学们具备的质疑精神,在面对小学生提出来的各种课堂质疑时都要予以热情鼓励,帮助同学们树立自身学好该学科的信心。

(二)紧密结合情感体验

对于品德与社会的整个课堂流程来讲,情感体验都应当构成其中关键性与核心性的要素。这是由于,小学生只有将自身具备的深层次情感融入课堂之中,那么才能突显更高层次的课堂实效性。因此,为了改进现状,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各个学习组,然后让各组的小学生扮演特定类型的角色,借助模仿表演的方式来增添课堂趣味。小学生具备好奇感,喜爱趣味性浓厚的课堂氛围。通过模仿多种多样的课堂角色,小学生将会切身感受到来源于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浓厚趣味,对于自身现有的情感体验也实现了相应的升华。

(三)运用信息化的途径与措施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息化手段正在全面融入小学品德课堂。品德与社会的学科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更加适合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整体性的课堂质量。具体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为同学们播放与本课节密切相关的视频或者短片,然后让同学们分享自身在观看时的切身体会。例如,针对孝顺父母的课堂内容如果要加以深入讲授,则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来呈现贴近同学们平日生活的短片以及片段。小学生在认真观看之后,就能透彻领会孝顺父母的深层次含义。

三、结束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知,品德与社会课堂最根本的特性就在于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在此前提下才能突显其应有的实践性、灵活性、开放性以及生活性特征。在紧密结合平日生活的前提下,小学生将会调动自身针对该学科的浓厚热情,尝试运用自主探究来获得更高层次的学科知识,针对整个课堂现有的广度也进行了全面拓宽。未来在课堂实践中,师生还需不断摸索,在结合真实生活的同时提升该学科的课堂实效性,优化课堂流程。

猜你喜欢

品德趣味性学科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超学科”来啦
品德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