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颅内压监测护理因素分析
2018-02-10谢钻玲
谢钻玲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四科,广东 佛山 528000)
重型颅脑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在出现损伤后,其颅内压水平会快速的升高,使得其出现脑水肿、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继发性的脑损伤死亡情况[1],因此,加强患者伤后的颅内压监测和处理,十分必要。临床是采用监护仪、传感器动态对颅内压测量,但是在测量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监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对患者的正常治疗造成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对颅内压监测的结果进行保证。本研究主要对颅内压监测造成影响的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作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例数为50例,其均接受颅内压的监测,对其监测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其年龄范围为10岁-81岁,年龄均值为(48.52±6.33)岁,其GCS评分范围为3分-8分,均值为(3.52±1.25)分,患者的置管时间范围为4 d-11 d,置探头时间均值为(6.22±0.51)d,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
1.2 方法 23例患者接受一侧侧脑室额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进行干预,在成功穿刺后,采用三通阀对颅内压监护仪(强生)的相关传感器连接脑室外引流装置,通过无菌酒精纱布对接头包裹,实施调零处理后,实施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测。27例患者因脑疝行去骨瓣减压术,术中置入强生颅内压探头于大脑表面17例,脑组织内10例,实施调零处理后,实施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测。
2 结果
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其颅内压初期监测的范围为0 mmHg-82 mmHg,其均值为(25.56±18.33)mmHg,在颅内压监测结束时,其数值范围为3 mmHg-45 mmHg,其均值为(15.56±11.01)mmHg。
3 讨论
3.1 颅内压监测影响因素 (1)体位:患者头高脚低,将其床头适当提高15°-30°,对其颅内静脉回流促进,以此将脑组织的相关耗氧量降低,减轻其水肿程度,降低颅内压。(2)痰液堵塞:患者术后大脑中枢受损,且存在意识障碍,其难以有效咳嗽,导致其ICP水平升高。吸痰能够对其通气功能改善,吸痰前实施高流量吸氧,可对二氧化碳潴留进行控制,将其循环系统的相关含氧量提高,增加脑血氧含量,控制颅内压增高时间[2]。(3)抽搐、躁动:患者因为意识障碍而较易出现躁动、抽搐等症状,增加其脑组织的兴奋性,其肌肉强直,出现血压水平升高的情况,其静脉回流受阻,将其脑水肿症状加重,此时其颅内压水平升高[3]。(4)便秘、尿潴留:尿潴留、便秘会增加患者的腹内压,使得其椎管内静脉丛的压力升高,对其脑脊液回流造成影响,导致ICP升高。(5)膀胱冲洗、鼻饲:膀胱冲洗和鼻饲会增大胃或膀胱的容积,使得其全身血流重新分配,患者脑组织缺氧,导致ICP升高。(6)引流管堵塞:引流不畅会使得脑脊液、血液滞留在颅内,从而出现ICP水平升高的情况。(7)脱水药物:实施脱水药物干预会降低ICP。(8)体温:体温升高会将脑组织代谢增加,降低ATP的消耗量,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对内源性介质释放,从而将水肿减轻,降低颅内压。
3.2 护理干预 (1)去枕仰卧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协助其保持去枕仰卧位,抬高其床头15°-30°左右,时间在6 h以上。(2)呼吸道通畅保持,及时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呕吐物、分泌物清除,防止误吸,若其无法咳痰,则实施吸痰干预。(3)镇静,若患者出现抽搐的情况,则控制其活动量,给予其安全约束,并适当给予其药物来进行预防性的镇静。(4)大便通畅保持,嘱咐患者适当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并对其腹部实施按摩干预,按压患者的足三里穴,对其肠道蠕动进行促进,如有必要,可实施开塞露干预。(5)膀胱冲洗、鼻饲时,实施多次少量干预,控制鼻饲的温度在38oC左右,每次的量在200 mL以下。(6)引流管通畅保持,合理对引流管固定,保证其处于通畅的状态,不可折叠、扭曲、受压。(7)合理给予患者脱水药物干预。(8)降温干预,可给予患者温水擦浴、冰瓶、冰毯等干预,以此降低其ICP值。
综上所述,对颅内压监测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应合理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此确保颅内压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预后的改善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