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近期疗效研究
2018-02-10宋世堂
宋世堂
(江苏省连云港市圣安医院骨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在老年人疾病当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即为老年股骨颈骨折[1],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治疗,内固定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但内固定术引发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且会导致术后股骨头坏死及骨不愈合,处理不当甚至会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因其术后既能避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又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笔者对本院2017年4月16日-2018年4月16日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用人工全髋置换术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16日-2018年4月16日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2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3例、27例;年龄范围上限值82岁,下限值61岁,平均年龄(72.85±4.12)岁。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4例、26例;年龄范围上限值80岁,下限值62岁,平均年龄(72.91±3.87)岁。对比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小(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对本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具体措施如下: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取健侧卧位,选择患髋后外侧入路,切口长约12 cm,通过T型切开后侧关节囊,屈膝内旋患肢,暴露股骨颈骨折部位,将股骨头切除,取出测量。在股骨小转子上1.5 cm处截除残余股骨颈,做好整修和髓腔扩大,注意吸除髓腔内脂肪滴,通过髓腔假体试膜,逐次加大型号扩髓定型,选择相匹配的生物假体柄置入骨髓腔。选择与取出股骨头大小接近的双动假体股骨头进行安装,复位髋关节,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对本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体措施如下: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取健侧卧位,选择患髋后外侧入路,切口长约15 cm,通过T型切开后侧关节囊,屈膝内旋患肢,暴露股骨颈骨折部位,将股骨头切除,在小转子上1.5 cm处截除残余股骨颈。切除髋臼边缘韧带,分别用逐渐扩大型号的髋臼挫,反复打磨髋臼,清除软骨面及残余骨渣。经过髋臼假体试膜,选择相匹配的髋臼假体植入,螺纹钉固定。依次安装股骨假体柄、头球。复位髋关节。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核对,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住院日比较 对照组平均住院日(21.35±5.18)与观察组平均住院日(20.75±4.85)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用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中用时(110.4±7.8)min、术中失血量(625.6±9.5)mL;观察组(90.2±7.5)min、术中失血量(427.3±8.9)mL,观察组术中观察指标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5%(10例)高于观察组的4.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疼痛指标比较 对照组感觉不到疼痛29例,轻微疼痛9例,中度疼痛2例,无非常疼痛;观察组感觉不到疼痛26例,轻微疼痛12例,中度疼痛2例,无非常疼痛,两组术后疼痛的改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女性居多,与患者伴有骨质疏松、慢性病及外伤等因素有关。一旦骨折,不易愈合,股骨头坏死率较高。随着医学发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因其术后既能避免股骨头坏死、骨不愈合的发生[2],又能减少如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发现,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时长及出血量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术后2周疼痛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随着双极股骨头假体的改进,以及陶瓷头的应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的优点逐渐显现,具有损伤小术中用时短、操作简便、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全髋关节置换虽然远期疗效显著,但损伤大,应激反应强,对生命到了后期的病人意义不大。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