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2018-02-10常德香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数学

◆常德香

(吉林省集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一、通过创设数学情境进行提问,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初中数学的很多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的对问题的情境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例如,在讲《整式的运算》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两位数,在按如下顺序运算:(1)用这个两位数减去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2)再把所得的数的各数位上的数相加;(3)再乘以15减去88,结果等于x。全班同学在纸上写的数虽然不相同,结果却都一样,同学们面面相觑,感到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问题提出,大家的兴趣已经调动的非常充分。在此时,教师就可以讲,如果你们想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了解其中的奥妙,就要把接下来的内容认真的学好,当你学完这一次课的内容之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用心的精彩的导入,充分体现了课堂提问这种基础方法的妙处。

二、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

每一个问题的设计要想发挥它最好的效果,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提出,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也就是容易、中等难度、较高难度这样的三个层次。而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基础情况呢?可以通过测试的方法,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的方法来进行了解。一般来说,每一次考试的数学成绩基本上就可以说明学生在数学方面基础水平的高低,可是具体的为什么成绩造成差异,就需要学生通过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充分的了解,当然也可以结合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情况,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充分的了解之后,就要充分的照顾到所有学生的特点,如有的学生认知特点,表现出直观性强的特点,所以,什么样的问题适合这样的学生呢?那就是直观化的,最好是有图表述的题目。当然,数学是一门建立在抽象思维基础之上的学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这也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问题提出后要及时地反馈

在数学课堂上,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问题提出来之后,及时恰当的反馈却被很多教师所忽视。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能发现教学设计中的缺陷,调整设问的方向和方法,使问题的展开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同时学生各具特色的“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合适的反馈,学生就可能感到非常失望,因为自己在回答之后,总是希望得到一个反馈的,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要给予及时的反馈。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对于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都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舒服,接下来可以再将具体的正确的答案慢慢的讲解出来。所以科学及时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建立,关系到整个数学课堂的良好氛围。当然,最重要的是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教师要创设启发式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有其具体的作用,而有的问题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的,要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分析。在平时教学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思维处于积极开放的状态。思维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解题的思路上,教师若能引导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大胆的设想或质疑。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思维习惯,这样就可以避免僵化思维给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的责任。所以,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发散性思维的比重。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提问这种非常传统而简单的方法有效的运用,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从他们的认知特点出发,设计每一个问题。要充分的体现出数学的抽象性的特点,用直观性的教学方法,直观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的想象,去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要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整体数学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