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2018-02-10◆肖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区域性民族音乐美育

◆肖 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成果梳理及研究动态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长期以来,我国相关领域的学者致力于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但侧重民族音乐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从已有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对大学民族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开展了大量研究,研究多集中于对大学民族音乐教育作用的理论性研究,研究大多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对大学民族音乐教育进行描述性论述。相比之下,对于大学民族音乐教育模式的文献则相对较少。在这些少量的研究中,关于大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两类。

从大学音乐教育理论的视角出发,国内部分研究学者提出音乐教育在大中小学中的重要性。以周海宏教授为代表,其论文《孩子为什么要接受音乐教育》即是将感性素质、艺术修养对孩子体验人生幸福的重要性作为主旨;郑小筠教授的论文《为学生创造接触音乐的机会》同样提及音乐教育在普通大学中的重要性及面临的困难;周星教授的《中国美育的现状、问题和创新命题——在中国高教美育学会研讨会的主题发言》,主要观点仍是围绕音乐教育的美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至关重要来进行阐述;著名民族音乐指挥家作曲家朴东升也曾经提到校园民族教育可以担负起振兴华夏民族音乐的历史重任;刘德海教授在《我的艺术身份定位》讲座中提出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的重要性;金铁霖教授的观点是民族音乐教育从儿童抓起;曾繁仁教授用《现代中西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强调了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美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最薄弱的一块,急需重视起来的观点。

总体来看,我国部分学者自2005年以来对大学民族音乐教育模式已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研究范畴大都集中于理论研究和大学范围内的实证调研,其间对涵盖大中小学在内的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实践研究较少,理论性性研究尚属空白。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大学教育模式和大学音乐教育模式在很多国家已经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版了诸多论述音乐教育模式的著作与报告。关于民族音乐教育的有美国马克的《当代音乐教育》,详述了美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对音乐教育与社会经济、艺术和公共政策的关系;日本村上阳一郎《关于二十一世纪日本大学的思考》主要观点是加强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教育,培养孩子尊重外国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在大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体化研究方面,美国霍姆斯小组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显得十分务实与前瞻,通过中小学与大学,特别是与大学的教育学院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培养新教师、在职教师,同时改善中小学与大学教育,形成教育一体化的共赢模式。这标志着此项研究工作已从最初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法研究逐步向具备一定理论深度的音乐管理学领域方向拓展。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目前国内的这些研究成果中,涉及大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却很稀少,尤其是对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研究的开展更是处于空白状态,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标正是希望能够填补有关大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不足。

二、本项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民族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也是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民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悠悠历史中流传下来的一颗明珠,民乐教育理应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一席。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也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所以针对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有着极高价值及重要的历史意义。

2.民族性是对国际性和世界性最好的诠释

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众多民族的文化贡献,以维系世界文化的繁盛。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讲,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民族间文化融合的过程,各民族在保有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通过交流借鉴并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如今立足本位放眼四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如何使本民族文化更富弹性,从而得以延续是一次值得且必须要做的全行业思考。

3.区域性大中小学民族音乐一体化发展是教育的优势资源整合

目前,大中小学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断层,故通过基础教育与大学一体化发展为大中小学提供了一条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道路,必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其互通性体现在不仅可以使中小学可以共享大学雄厚的学术、科研、师资资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大学也可以通过对中小学教育的渗透,了解中小学教育特点,获知中小学生的需求,从而弥合两个教育阶段的断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民族音乐的健康回归,继而实现稳定发展。大学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其民族音乐教育方面的积累对于推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的资师力量也将带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实施,通过对一体化模式的研究,特别是通过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全面、均衡地发展,使学生拓宽知识眼界、提升综合素质。

三、本项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

1.研究思路

首先,针对当前国内外音乐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构建我国大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框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以及专家咨询等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通过翔实的数据资料分析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工作过程中的基本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最终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性大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研究计划及可行性

课题以教育一体化为研究的基本理念,在区域性大中小学完善体系、实施内容与评估的背景之下,借鉴国内外一体化和文化传承的研究成果,以构建科学、系统的区域性大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为基本内容,以推动大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要旨,着重对教育一体化发展下的大中小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文化社团、公益演出为主要探讨点展开科学有益的尝试性活动为当前学校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思路。

四、本项研究的创新点

1.研究理论的创新

区域性大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的理论,结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理论框架。

2.研究实践的系统性

区域性大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一体化的研究更加扎实,使得实践过程更具系统性。

3.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研究的范围限定为区域性大中小学的民族乐团训练与表演,使得研究成果更具有效性。

4.研究对象的创新

较之以往的学术研究,将实证评估的范围限定为区域性大中小学,使得研究对象更具代表性特色性;

5.研究内容的创新

本课题将从整体上建构从、大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并通过课堂教学、文化社团和公益演出的形式,在艺术社团基础上以表演促教学,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通识教育的辐射影响力。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民族音乐也迎来了多元化的发展。让大中小学深入学习和系统的民族音乐,将对我国民族音乐传承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克.当代音乐教育[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村上阳一郎.关于二十一世纪日本大学的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1994,(5).

[3]周海宏.用童话唤醒儿童音乐教育的春天[J].小演奏家,2014.

[4]郑小筠.为学生创造接触音乐的机会[J].人民音乐,1998.

[5]周星.中国美育的现状、问题和创新命题——在中国高教美育学会研讨会的主题发言[J].新美术,2006.

猜你喜欢

区域性民族音乐美育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