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动过程的“三循环教学周期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8-02-10任学坤殷微微

职业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徒师傅职业

任学坤,殷微微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0 引言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总要求、工作内涵和完善保障机制,要求各地政府、企业依据相应的扶持政策协助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新模式[1]。2015年8月,教育部公示了首批现代学徒制的多家试点单位[2],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浪潮,并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框架体系,使现代学徒制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体系中[3]。

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传统学徒制是一种师傅带领徒弟在手工作坊或店铺中传授技能和手艺的一种活动,在师傅传授技能的过程中,徒弟通过模仿与领悟,掌握师傅所传技艺的精髓,并最终能独立完成整个技能的活动[4]。而“现代学徒制”是基于“传统学徒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现代学徒制是传统的学徒学习与当代的学校教育相结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来承担的育人计划,它把学校的模拟演练与实体岗位的技能训练紧密地结合为典型任务,通过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教师与师傅的联合及角色互换,培养学生各项技能的过程模式[5]。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不断融入当代职业教育的元素,并将实体工作岗位的企业请到学校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学校教师也真正走入企业当中,是职业教育教学中基于工学交替基础上的一种深度探索,也是职业教育“双主体”育人的创新培养途径。

2 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2.1 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的实体岗位需求为依据,以校企联合为桥梁,以学生(或学徒)的培养为载体,以校企联合、工学交替为形式,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传授为媒介,校企双方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从而也增强了产教的融合[6]。

在授课过程中,把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内容与学校课堂的教学实训内容联合在一起,既保证了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素质的培养,又加强了企业与学校联合的紧密性,也成为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需要,从而最终实现“双主体育人”。

2.2 企业和学校双方资源互用

实行现代学徒制,企业的工作场所也成为学校教学的课堂,企业中的师傅可以利用企业中的各种资源对学生(或学徒)进行培训和演练,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这既解决了学校的专业仪器设备缺乏,又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及实训等问题,学生也从中掌握了各种相关的专业技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同配合、共同研讨、取长补短,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7]。

2.3 实现了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学校的招生和企业的招工相结合,使得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学校招生就是企业招工,学生入校就是员工入厂,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同时也增大了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的影响力。招生与招工增强了学校与合作企业的紧密性,依据企业的技能标准和岗位需求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增加招生力度,变换考核方式[8]。招工企业、招生学校和招收学生三方互相签订书面协议书,确保招生招工方案的稳妥实施。

2.4 学生和教师双重角色,提升个人职业能力

学生和教师体现出了双重身份,学生在企业变成学徒,教师在企业也变成师傅,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体验不同身份的属性。课堂和工厂交替进行的双场所训练,也赋予了现代学徒制的双重属性。无论是授课人员、授课方法,还是授课场景及考核评价等都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往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脱节、课堂与实验室分离的情况在现代学徒制中得到了改变。

2.5 学生通过岗位学习也获得了工作薪金

在现代学徒制的试行当中,学徒可通过完成相应的技术工作得到一定的薪金待遇。根据学徒从事的岗位设置、学徒学习的年限以及师傅对学徒的考核评价,学徒从企业获得的工作薪金是有差异的,这些工作薪金对学徒来说也可以是生活补贴。这种培养方式既可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技能,还可减少一定的经济负担,又可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3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随着现代学徒制在国内高职院校试点工作的陆续运行,2016年7月,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当选为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之一。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农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现代学徒制校级试点建设专业。随后,农学院联合相关企业围绕着现代学徒制课程的选定、导师队伍的组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3.1 确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小组

学校联合知名企业,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小组由职业教育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校内专业技术教师组成,小组成员共同研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考核与评价等。工作小组还选定出参与学徒制合作的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来担任相应课程的主讲教师。

3.2 校企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与企业在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标准等内容。在学生学习工作考核上,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共同纳入考核标准中,既有学校老师的评价,又有企业师傅的评价。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把企业专家请进学校,和学校专业建设负责人共同研讨,按照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来设定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实习实训内容,确定试行学徒制的教学课程框架。

3.3 教学时间安排

学徒的教学过程实行校企轮换、工学交替的方式。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以“行动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三循环周期”培养模式。即1、3、5三个学期在校内模拟演练,2、4、6三个学期在企业实体岗位技能训练,实行学徒制。按照不同时期对知识能力培养的不同,将6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3.3.1 第一阶段:第1学期

在校内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职业基本素养,为进一步参加作物生产实践技能活动打好基础。学生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企业也会选派技术能力过硬的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实现学校与企业、课堂与田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教育和培训的无缝对接,也使学生体验和感悟企业的文化。

3.3.2 第二阶段:第2、4学期

采取行动过程学习,实行学徒制,学校选派专业技术教师,到学徒企业辅导理论学习;企业选派资历较深的农艺师和技术人员作为师傅,负责徒弟岗位技能的传授。并依据农业生产的流程,进行农作物生产技能的训练,以班级为单元进入企业当“学徒”,以5人左右为一个小组,每组安排1位企业师傅,师傅带领徒弟进行技能训练;每个班级安排2名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其中1名教师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另1名教师协助企业师傅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

3.3.3 第三阶段:第3、5学期

借助不同的农资产品在农业生产上的试验及推广,逐步掌握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生产及管理能力。秋季作物成熟期过后,学生回到学校课堂内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拓展与训练。同时对每门专业课还要进行扩充,并就作物生产技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反复考核与评价,通过操练加强专业技能的熟练。同时通过各项工种的培训与鉴定,获取职业资格,并在离校前撰写完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达到考核标准。

3.3.4 第四阶段:第6学期

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的学徒学习,进行顶岗实习,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工作任务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管理并确定考核成绩,企业负责岗位设置,教师负责日常管理,企业师傅和专业技术教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各项技能。通过实习岗位的设置,对准员工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为正式上岗做好准备。

3.4 教学方法设计

课堂的教学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融入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小组模拟演练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开发利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网上在线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复习巩固课程内容。学生在职业实践中,培养了职业精神,锻炼了职业技能。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企业文化贯穿始终,做到“教、学、做、考、评”合一,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并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能力、查阅整理资料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培养。

3.5 课程建设

不断整合、增加、调整课程设置,使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按照国家职业教育的教学培养目标,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校企轮换、教学三循环周期”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按作物分类来安排课程的课程体系,即围绕北方主要种植的四大农作物(水稻、大豆、玉米、经济作物)的生产技术开设课程。增设了水稻生产流程、大豆生产流程、玉米生产流程、经济作物生产流程四门专业基础课程,水稻生产与管理、大豆生产与管理、玉米生产与管理、经济作物生产与管理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将作物栽培、植物保护、遗传育种、测土施肥等课程融合为一体,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需要。

3.6 教学资源开发

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并参照国家、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操作流程,确定校内课程和学徒课程。同时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线课程包括教学标准、电子教案、教学方法、授课计划、电子课件、实训项目及指导、仿真实训项目、自主学习资源库、教学视频库、在线互动、习题自测及考评、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在线课程利用MOOC、微课等形式创新授课过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的学习,不仅体会到了课程本身的内涵,而且获得了更多的社交体验。

3.7 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

秉承“校企为一”的办学理念,按照协助性、共需性的内涵要求,参照《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规划纲要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技术教师评聘及管理标准》《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实施教师管理要求》等制度,依据学院人事管理制度和奖励政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与培养并举,从企业选聘岗位一线的工程师、农艺师担任企业学徒师傅,按照《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准入准则》《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聘任管理要求》等文件,明确企业师傅的工作职责、待遇和考核办法。最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技术过硬的“双导师”师资队伍。

4 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相融合的有效形式,也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它提倡校企深度融合,教师和企业师傅角色互换,双主体共同开展教学组织管理与评价。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探索工作,与合作企业深度融合,落实学生和师傅的双重身份,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实施“双主体”育人,并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创新了校企共同育人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14-08-25.

[2]张宝忠.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103-106.

[3]黄文伟,罗婷.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的体系构建与政策设计[J].教育探索,2016(9):45-50.

[4]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5]鲁叶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4):19-21.

[6]张庆玲.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时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27-29.

[7]陈益飞.高职机电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1):38-40.

[8]潘建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46-49.

猜你喜欢

学徒师傅职业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魔术师的学徒
职业写作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我爱的职业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