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春风野菜香

2018-02-10胡玉峰

资源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茵陈雷声野菜

文 | 胡玉峰

说到野菜,印在我脑海深处的是儿时呼朋唤友奔向田野的欢闹声,是遍寻野地突然发现心仪的嫩芽,更是母亲蒸煮野菜后散发出的氤氲清香……

阳春三月,我总会带着孩子去田野里走走,美其名曰“踏青”,实则“采青”。“采青”就是挖野菜。中国人和野菜的亲近,要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了。《诗经》的开篇《关雎》中就讲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就是一种野菜。曾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在《诗经》305篇中提到可食用野菜的竟多达43篇,野菜种类25种。

白居易三州罢守,并不心灰意冷,“莫愁客到无供给,家酝香浓野菜春”,以野菜待客,心安意得。黄庭坚酷爱蕨菜,“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陆游对荠菜更是“情有独钟”,有诗为证:“唯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可见,在文人墨客的世界里,野菜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野菜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枸杞芽、灰灰菜、迷迷蒿、婆婆丁……随着季节的变化,野菜的食用方法也有所不同,清炒、凉拌,烙饼、做馅……令人眼花缭乱!清明前后,是挖迷迷蒿的最佳时期。据说,这种野菜“听”不得雷声,一“听”见雷声就会变苦发涩。在乡村广为流传的这种说法,真假倒无人去验证,只有那迷人的香味让人口舌生津。首先将采来的迷迷蒿择洗干净,水分沥至半干,倒入面粉,掺进少许玉米面拌匀,然后放到蒸锅上用旺火蒸十分钟,放凉后拌上蒜泥、麻油,撒上精盐,美味的野菜就做好了。一碗下肚,保证让你长期被荤腥“肆虐”的肠胃倍感舒畅!据书上记载,迷迷蒿又名抱娘蒿,十字花科植物。明代王西楼在《野菜谱》中形容它:“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儿抱娘哭手不放。”民间也有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食药同源,是野菜的一个特点。婆婆丁就是这样的野菜,它学名蒲公英,一般生长在向阳的坡地、田埂、沟沿上。《本草纲目》有这样的记载:作菜食,能养血健脾,强筋骨,增气力;作药用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在村里,有人采全株捣碎,敷于患处,用来治疗跌打损伤,也有人将其捣烂,晒干为末儿,用来医治刀斧等外伤,还有人将其整株阴干泡茶喝。然而,更多的人采集回家将其蒸食,味道十分可口。

说到尽兴处,不禁想起杨万里在南岭留宿时作的诗:“山村富贵无人享,一路春风野菜香。”明日春好,让我们撇开“富贵”,且返自然一回,沐一路春风,品野菜清香。

猜你喜欢

茵陈雷声野菜
不负春天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雷声公司交付首套中频段下一代干扰机
挖野菜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由远而近的雷声——交通基础设施PPP模式实践
雷声隆隆
野菜的盘中艺术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