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汉语教学问题探讨
——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2018-02-10张笑贞

关键词:坦桑尼亚非洲孔子

张笑贞, 吴 强

(浙江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浙江 金华 321004)*

中国与非洲交往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朝派出的使节最远曾到过犁轩(今埃及亚历山大港),[1]这就是早期的陆上丝绸之路。公元 600 多年前,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其中第三、五、六共三次到达非洲东海岸,[2]从此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为了打破当时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封锁,支援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耗巨资援建了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皮里姆波希的坦赞铁路,[3]为赞比亚出口铜矿提供了一条新的、可靠的出海通道,保证了赞比亚的主要收入来源。坦赞两国人民乃至整个非洲把坦赞铁路誉之为“自由之路”“南南合作的典范”。

截止目前,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已在毛里求斯、贝宁、埃及、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先后设立了5个中国文化中心(全球共有30个文化中心)。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郑浩介绍说,仅2016年,各海外中心组织官方及民间表演艺术团、艺术展览互访交流超百场。[4]如今,思想者对话、文化体验日、媒体早餐会、中国文化月、中国电影周、中国图书展等富有创新的系列活动在大多数非洲国家人们的心里已不再是个陌生的概念,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为非洲打开了一个个了解中国的窗口。

一、 在非洲传播汉语的战略意义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然而,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却只有莫言一人。马悦然说,在瑞典只有两人翻译中文作品,一个是他,一个是他的学生陈安娜。近百年来中国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小说家、诗人,很多人完全有资格拿诺贝尔奖,或多或少因为翻译的原因,他们的作品未能被西方接受。[5]在联合国,汉语被列为正式工作语言之一,但使用者仅限中国代表。在各种国际会议、国际讲坛上,英语仍是通用语。外国人到中国来讲学使用英语,中国人到外国去讲学却不能使用汉语。只有加快对外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这也是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首要意义。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加上中国近四十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2008年北京承办第29届奥运会、2010年上海承办第41届世博会、2016年杭州举办G20峰会、“一带一路”的倡议等国际重大活动,都引来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人们迫切希望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渴望了解中国。所以,我们应乘势推广汉语,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让汉语走向世界,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国家、民族赋予我们的重任。在非洲通过对外汉语教学,还能增进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友谊,加强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经济与文化,有利于巩固世界和平。中国是礼仪之邦,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在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重要演讲时就提出了“真、实、亲、诚”的方针,强调中非人文交流,积极推动青年交流,使中非友好事业后继有人。[6]

二、对外汉语传播的历史

1950年,清华大学筹建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接待了新中国第一批外国留学生。1952年,根据政府间协议,首次向海外派遣教授汉语的老师,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等人赴保加利亚教授汉语。1961—1964年,国家专门培养了四届出国汉语储备师资。196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并于1965年1月正式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60年代初以来,为执行政府协议,我国政府陆续派一些汉语教师去国外任教,包括非洲的埃及、马里、刚果等。[7]1990年代以来,通过向教育部以及政府设立的“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申请经费,国内大学直接与非洲国家相关大学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如浙江师范大学在喀麦隆成立汉语培训中心,承担高等教育管理的培训工作。[8]

三、非洲孔子学院办学概况

2005年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揭牌成立以来,截至2017年12月31日,非洲已有39个国家建立了54所孔子学院,15个国家建立了30个孔子课堂。[9]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是南非,共有5所孔子学院和5个孔子课堂;其次是肯尼亚,有4所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埃塞俄比亚有2所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坦桑尼亚有2所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课堂;尼日利亚、摩洛哥、埃及和马达加斯加各有2家孔子学院。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6月,派往非洲的公派老师有2 003位,仅2017年在岗的教师就有367位,志愿者400多位。

同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一样,非洲的孔子学院也致力于将汉语纳入所在大学的教育体系,成为该校的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到目前为止,南非、喀麦隆、毛里求斯、坦桑尼亚、赞比亚、乌干达等国已将汉语纳入所在国的国民教育体系,成为该国中学里的一门课程。非洲各孔子学院还依据本国国情开设特色汉语,如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的旅游汉语、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的专业汉语(汽车、电子等)、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的机场工作人员汉语、警察汉语等。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除选派中方院长管理孔子学院各项事务外,还派出经验丰富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并提供教材,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为汉语教学提供方便。此外,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还鼓励当地大学开设汉语师范专业,资助设立2个教席,为全职教授,承担汉语师范专业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同时协助培训本土汉语教师,并专门安排专家协助编写汉语教学大纲及教材。

四、非洲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非洲汉语教学起步晚,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只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即便是与中国非常友好的国家,如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他们的汉语教学也始于孔子学院成立之后。除了与孔子学院合作的大、中、小学或培训机构外,没有其它机构开设汉语课。此外,在非洲开设汉语课并非一帆风顺,中非文化的差异、教学设施的落后、汉语推广的局限性、本土化程度不高、多语种并存、对孔子学院的误解等等,都阻碍着汉语教学在非洲的推广。

(一)中非文化的差异

1.社交礼仪

非洲人有贴面礼、拥抱礼、握手礼等不同礼仪。中国人则时兴握手礼,男女之间不是情人不会拥抱。但在非洲,见面时为了表示欢迎或者高兴,他们都会张开双臂和你拥抱,还贴着你的脸亲一下,有些男士则会额头对额头碰一下。非洲人十分热情,见面总要嘘寒问暖,打招呼的问候语五花八门。每天见面和隔了几天见面的问候语不一样;城里人与乡下人或者不同地区的人打招呼的用语不一样;上午的问候跟中午、晚上的又不一样。总之,见面打招呼是非洲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今后工作的开展。

2.思维习惯

非洲很多国家都实行小学义务免费教育,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事了,连中饭也不用管,希望学校解决。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曾提出汉语专业“1+2+1”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第一年在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学习,第二、三年在中国学习,第四年再回到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学习),学生在四年内完成汉语教育本科的学位课程,双方学校互认学分,各发文凭证书。虽然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合作模式,但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领导认为,中方应该给每位来中国留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而我们认为奖学金只奖给优秀的学生,不能奖给所有学生,不然就失去了奖学金的意义。双方的分歧导致合作办学的协议迟迟不能签署。

3.时间观念

大多数非洲人时间观念淡薄,他们的口头禅就是不要急,慢慢来(I am coming. J’arrive. Demain. Na kuja.)。加上当地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学生上课常常迟到:一是非洲学校不能提供宿舍,大多数学生住校外;二是课与课之间的教室相距甚远,学生从一个教室走到另个教室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像中国大学那么方便,校园里随处可见共享单车、共享电瓶车——因此,教师就要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设法让学生克服困难,准时到课。

(二)教学设施落后

非洲很多国家教学设施简陋,即便是在大学里,教学工具也只是黑板和粉笔,不能使用电脑、投影仪等,多数教室里甚至连插座都没有,要么就是插座坏了,无法使用。有些教室光线很暗,有的灯管坏了没及时更换,一闪一闪的,还不如把灯关掉。我们的汉语老师只好用自己携带的Pad或手机进行教学,遇上班级人数多的话,效果就不好。所以,老师出国前都会下载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图片、教学视频、电影等。

(三)汉语推广的局限性

相对来说,非洲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都比较落后,首都城市还可以,省级城市次之,县级城市还不如中国西部的农村。为保障老师们的人身安全和生活便利,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不提倡在小城市或农村开设孔子学院教学点,至少都设在交通比较便捷的省级城市。这样一来汉语传播便受到了限制,老师们不可能像欧洲的传教士们那样,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深入农村,挨家挨户上门去传播汉语。

(四)本土化程度不高

当地会说汉语的人不多,且基本上是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中国留学的回国人员。他们本身没有汉语基础,来中国先学一年汉语后,再学其它专业。努力好学的学生学成回国时能基本掌握汉语,但有些还不行,只会几句见面问候语,所以非洲大多数国家本土汉语师资严重缺乏,汉语师资基本依靠国家汉办派出的教师和志愿者,加上汉语教材适应性差,汉语教学之路显得任重而道远。

(五)多语种并存

整个非洲至少有3 000多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国家多达250多种。比如马里的广播电台就用7种主要语言来分配播音时间;乌干达在进行农村扫盲工作时竟采用了26种语言;乌干达电台的广播也用到16种语言。无论就非洲整体而言,还是就每个国家的内部来说,语言的使用情况都十分复杂。卢旺达的语言相对要少一些,其官方语言为卢旺达语、英语和法语,学生除母语卢旺达语外,还要学斯瓦希里语。坦桑尼亚也一样,有些中学原先已经开设了斯瓦西里语课、英语课、法语课,现在再增加一门汉语,外语学习负荷较重。

(六)对孔子学院的误解

随着非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加,对孔子学院的非议也越来越多。受西方媒体的影响,也因为美国和欧洲个别孔子学院的停办,部分非洲国家的官员对孔子学院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他们把中国的汉语推广等同于欧洲过去推行的殖民政策。个别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处于两难境地,不作为会被学校批评,有作为又被认为站错队。

五、提高非洲汉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非洲人天性向往自由,不受拘束,迟到、早退或旷课是常态,但非洲人又非常有语言天赋,会几国语言的人为数不少。由于汉语的独特性,有的学生只想能听、能说、会认,忽视汉字的学习。也有些学生因为汉字难学就对汉字产生畏惧,不想学、不愿练,很少在课后进行汉字的辨认和抄写,时间一长,便放弃了对汉字的学习,进而放弃对汉语的学习。如何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是每个孔子学院都会面临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工作4年的经验,来谈谈具体的对策。

(一)做到四个“统一”

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命题。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自2013年成立至今,已建有20多个汉语教学点,分别在坦桑尼亚东部、西部、南部省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开设了汉语课。为严把教学质量关,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制定了小学1—7级,中学1—6级和大学初、中、高级的教学大纲,不管是哪个汉语教学点都统一使用孔子学院制定的教学大纲。老师们统一使用孔子学院指定的教材,按规定完成相应级别的教学内容,最后的考试采用孔子学院专业人员编写的试题。故相同级别的老师间有一个良性的互动和竞争,极大地提高了汉语教学质量。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如果学生觉得你是一个能帮助他,让他从中获益的好老师,自然他们就会敬重你、认可你。如何才能成为非洲学生的良师益友呢?尽管每个人的处事方式千差万别,但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要求老师们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善于观察,与学生常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适时地鼓励他们,令学生觉得汉语学习与他们将来的生活密不可分;最后,老师们还要精神饱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友好,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汉字与拼音并举

汉字是汉语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汉字很难学;其次是发音,特别是声调。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规定老师们从一开始就要两手抓,一手抓汉字,一手抓拼音。这是因为孔子学院曾有过惨重的教训,有个别老师刚开始不教汉字,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是降低了,但从此却对拼音产生依赖心理,不愿学习汉字,久而久之便影响了汉语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学生在通过HSK二级后就很难再继续参加HSK三级的考试,因为他们不会汉字。学生们通不过HSK三级,就没法申请孔子学院的奖学金,极大地打击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四)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汉语教学与其他语言教学一样,需要注意课堂活动的管理,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在老师或志愿者赴任去各教学点之前,专门抽出时间召开汉语教学研讨会,参考离任老师优秀的教学案例,让他们观看教学视频,讨论课堂活动的组织。工作2—3个月后又一次组织岗中教学研讨会,再次提升老师们的教学水平,积极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讲练结合、合作学习等,课堂中既传授知识,又注重语言运用,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汉语课堂的重要性,克服各种困难,尽量保持较高的出勤率,而不是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迟到或旷课开脱。

(五)学习当地语言

非洲很多国家在小学阶段都使用本国语言教学,坦桑尼亚也不例外。坦桑尼亚已经通过法令,规定所有公立小学都用斯瓦西里语版教材,取代之前使用的英语版教材。中学阶段的教材是否采用斯瓦西里语版还在激烈的争议中。坦桑尼亚的官员,特别是总统、总理等高级官员,在公开场合发言时通常是用斯瓦西里语,以便其国民都能听懂。而且几乎所有的坦桑尼亚人都会问孔子学院的老师:“你会不会斯瓦西里语?”如果回答说“不会”,他们就会继续问:“你不会我们的语言,为什么要来教我们汉语?”当孔子学院的老师到达指定教学点后,该教学点的负责人肯定用斯瓦西里语来打招呼问候,如果我们的老师能用斯瓦西里语回答,他们就非常高兴,那么今后的工作就比较好开展。此外,学习当地语(特别是课堂的用语)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六)定期检查作业

坦桑尼亚大学每门课一般每周3个小时,2小时讲授(lecture),1小时操练(seminar)。由于与学生的见面时间少之又少,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规定老师们必须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定期检查作业,以免学生偷懒,避免学生只在汉语课堂上学习汉语。另外还要给学生做课堂测试,以检查学生的学习程度,适时调整上课进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及时掌握课堂的知识。

(七)考教结合,以考促教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鼓励汉语学习者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共六个级别)。零基础的学生可先参加HSK一级考试,降低他们对汉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一旦通过考试,他们就有了成就感,进而激发其继续学习汉语的热情。老师接着要鼓励学生继续参加HSK二级的考试和口语基础考试,同时还要介绍HSK考试的功用,让学生知晓孔子学院奖学金申请办法:20岁以下的中学生可申请大学本科4年的奖学金;在校大学生可申请语言进修或研究生学位的学习;有些学生还可申请孔子新汉学计划的项目,完成博士学位。如果学生明白了学习汉语还能申请奖学金,去中国留学,慢慢地,他们就会愿意学习,老师也愿教,一种乐学乐教的氛围就形成了,自然而然汉语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尽管对非汉语教学面临各种困难,但如果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问题总会迎刃而解。相信在众多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汉语教学之花一定会开遍整个非洲,且越开越艳,成为不败之花。

猜你喜欢

坦桑尼亚非洲孔子
An Uncommon Trip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坦桑尼亚2020/2021财年粮食供应充足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一个小奖品
非洲鼓,打起来
杨国杰设计作品
坦桑尼亚:泥做小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