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解析
2018-02-10◆
◆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高职教育,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基层和一线管理岗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最为实质性的区别,就是对“职业能力”的突出和强调。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必备的沟通能力,其重要程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然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其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远低于社会对其的预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效果亟待提升,而想要改进教学效果,须先改革教学模式。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不落地。虽然所有高职院校都强调其对“职业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但在真正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从人才培养方案到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不曾为“语言能力”的提升设定专门的保障和导向性措施。而是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设置与要求,以卷面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这种喊着“能力培养”的口号所行的“应试教育”之实情,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偏重“卷面”表现,忽略听、说等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同时,合班大课的授课形式,不区分学生所学专业,授课内容均以通用英语为主,学生没有机会涉及其专业领域的常用英语,也无缘感受职业场合实际运用的英语情况。
2.教学方法不创新。高职院校目前普遍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向学生灌输语言的基础知识。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使本来就缺乏兴趣的学生,对英语课更加深恶痛绝。事实证明,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下的讲授法完全无法满足高职英语教育的需求。
3.教师队伍不强大。绝大多数英语教师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且其在高等教育阶段所接受的英语教育,是通用英语基础教育。从教以来,也并没有行业工作的背景和经历,少有的培训也不涉及行业英语的内容。所以,高职院校教师讲授的专业英语内容跟行业及专业相脱节的现象极为普遍。加上繁重的授课任务,教师很难有时间深究课本之外的东西。
4.教学观念不积极。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职业素养,把教学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部分教师把教学当成单纯的任务来完成,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要求。对于这部分教师而言,毕业生就业后,单位对其英语技能缺陷的反馈,与其无关。这种只关心“教”不关心“学”的教学观念,让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教学的实际效果,无从谈起。
5.可选教材不丰富。目前的教材市场上,英语教材层出不穷。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教材,也已经数不胜数。但是绝大多数英语教材,仍然沿用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模式围绕英语基础知识进行编排,用于通用英语教学是相对合理的。但是在高职教育阶段,针对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行业、领域及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这些教材并不适合。鲜有分专业设置的教材,比如会计英语、物流英语等,也都基于相对较高层次的英语基础设置,且内容编排仍然缺乏行业实践的指导,对于绝大多数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学生,适用性不强。
6.学生兴趣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素质偏低,很多学生就是为了逃避繁重而枯燥的课业才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就读。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较之其他侧重动手能力的课程更低。加上教师本身的能力素质欠缺、教学态度不端正以及其对学生了解的欠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彻底成为一种被动接受的任务,没有丝毫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解析
1.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及其各阶段的具体任务要求以制度形式加以明确,同时纳入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杜绝教学目标“形式化”。按照英语能力提升的规律,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分为几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比如,通用英语教学阶段,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和职业英语运用能力提升阶段。学生入学初期,强化其对通用英语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可以通过英语运用能力考试等方式,引导督促学生打好基础。第二阶段,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设置与其专业相适应的专业英语,引导学生深入研习与其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提高其在本专业领域对英语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为其专业能力打下基础。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阶段,设置职业场合英语课程,综合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模拟真实职场,训练提升学生在真正的用人市场上对英语的驾驭能力。
2.革新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保障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通用英语教学阶段,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掌握通用的交际与沟通语言。定期组织类似“英语角”的活动,要求全体英语教师参加,同时邀请外教共同参与活动,创造真实的英语环境,引导学生真正将英语作为一种沟通语言,激发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可多采取现场学习法,在实训现场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的讲授,以求更加生动直观,便于掌握。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一项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自发查找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如此,让学生真实感受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迫切感。职业场合英语训练阶段,可采用以项目或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分组完成职场情景模拟设置过程,并完成该情景下的特定职业任务,以求让学生真实感受并掌握职业场合必备的英语技能,同时引导其领会职业领域必备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
3.变革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设定多元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切实向英语运用能力方向倾斜。缩小“卷面成绩”在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评价指标、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参与情况及效果的评价指标以及学生在英语技能竞赛类活动中的成果等注重实践能力的指标,同时加大偏重实践能力指标的权重。在通用英语教学阶段,可以鼓励学生以各类英语运用能力考试结果来替代学分修习,也可以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并评价其在“英语角”“口语比赛”等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成果,教师据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纳入学生学习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在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能力教习阶段,都可以设置以任务为导向的集体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完成特定的任务,并做详细记录及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及其活动参与、任务完成情况评定学生的日常表现成绩。设置学生考试成绩、自评成绩及教师给出的日常表现成绩等指标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引导学生加强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训练。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重新设定英语教师招聘评价指标,加大教师职业道德和学习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权重,同时优先选择有行业背景和经验的教师,从源头上把控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于已在编的英语教师,可以从培训和考核两个方面入手,弥补其目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明显不足。鼓励和引导教师对所担任科目的行业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强化自身对本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求积累足够的知识讲授该课程。必要时,可以送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训,以求教师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和体验,来支撑其对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理解和把控。在制度政策方面,可以突出教师在行业培训及实践经历方面的指标权重,鼓励教师自觉参与实践训练。职称评审及科研项目申报方面,也可以穿插教师行业实践实训背景的规定。
5.加强教材开发管理。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其所学专业,编写适合学生英语水平又与其专业相匹配的英语教材。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各院校各专业的学生层次及水平,以及该专业学生的普遍就业单位对英语使用能力的要求,须有一定经验的一线英语教师才最为了解。高职院校可尝试鼓励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学生就业市场情况的了解,编写既适合学生的英语起点又符合市场需求的英语教材,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其专业紧密相关,与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又与自身的英语基础水平相适应。
6.创造条件,加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训。若能在各专业学生的实训课程中穿插该专业英语技能的培训,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会计凭证的实操课上,若能使用英语制式的凭证,便可强制学生加强对凭证相关英语词汇的记忆。在护理专业的实训课上,若能将简单的操作指令用英文进行标识,便可加强学生对护理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和运用。学院组织开展的各类英语口语技能竞赛,也可以打破传统的通用英语演讲或辩论赛,尝试进行情景设置,从而涵盖各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话题,以此提高学生对各自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成效。
总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从单纯的“口号”变为现实,是高职院校及高职英语教师不容忽视的使命。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6】16号,2006.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卢杰.高职英语分专业教学可行性分析及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07).
[4]杨惠中.有效测试、有效教学、有效使用[J].外国语,2015,(01) :50.
[5]崔春萍.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高教探索,2012,(05).
[6]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外语界,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