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2018-02-10◆
◆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实验小学;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杨芳中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积极行动的动力源泉,是克服困难的心理保障。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不仅能提高作文水平,还能使学生轻松、主动、富有创意地进行作文。
一、消除心理障碍,唤起作文兴趣
小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消除心理障碍,首先,我们要树立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观念,重视低年级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兴趣不分化的特点,培养作文兴趣。其次,我们要注意把握转折点,加强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一般认为,三年级是学生兴趣分化的转折点,这个年级的作文教学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如注意趣味因素的滲透,减缓坡度,不要过多、过早地进行范围较窄的命题作文,少用范文指导,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等。再次,注意恢复学生已分化了的作文兴趣。在学生对作文已产生畏难情绪的情况下,我们应采取措施,重新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句话、一个词都可成为赞扬学生的理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当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不感兴趣时,教师要充分注意作文的可操作性,要避免让学生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要使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
二、创设良好情景,激发作文兴趣
1.明确作文目标,把握习作氛围。本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教师应该明确:小学生作文,不是进行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不是写给老师看,而是为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情,为了与人交流和沟通。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写作意愿,让其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爱写的。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悉心指导,重在激励学生放手写活作文的兴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看到、听到、想到、做到、感觉到的而产生一些灵感,诱导学生抓住有利时机写瞬间记实作文;或把在种种环境下,产生某种无意的感慨,引到有意创作上来(凭借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场景、一种表情等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想象作文创作)。这样,就可能是事事皆文,时时皆文,更不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2.拓宽学生视野,创设习作环境。曾有人这样定义作文:作文就是人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 表达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并按一定的结构,将之联缀成篇的过程。而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少、语言贫乏,又是作文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应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材料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储备量。因此,我从接班伊始,就要求学生每晚读一篇故事,每周背三首古诗,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对课外阅读质量的要求。如从读故事到归纳故事梗概再到讲述故事、由口读到手录、由看到诵读再到默读,让口、眼、耳、手、脑充分结合起来进行积累。在内容上,由童话故事到散文、杂文、史记、小说等。古诗词的诵背,则是由背诵到了解背景、了解意境、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受伟大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比如《赤壁》寥寥几言就把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和战争场面再现得淋漓尽致,并把自己的政治立场、满腔抱负及情感表露无疑。
有了语言的积累,习作情感的堆积,加上亢奋的习作兴趣,结合材料,将其释放出来,就显得颇为轻松。
三、情感沟通延续作文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遗憾的是,我们还有那么多语文老师,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作文……其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听过老师自己谈写作体会。这种教师,即使让他们用完善的教学方法教上几年,也是教不出来东西的。”教师应主动参与作文,交流体会。
人与人之间,只有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才能产生共鸣。作为教师的我,也练练笔以求与学生交流写作技巧与心得,偶尔拿着“小报”在学生面前“炫耀”一下,让学生分享、感受习作的快乐。也常拿着草稿冲进教室让学生“修改”一下(有时能得到热烈的掌声,有时则是诧异的眼神:“老师,那儿我们有点儿不明白……”)使师生站在相对平等的立场上,共同参与作文。其中,最令人快慰的是,在我体验了一次被命令作文感受后,即完成校长安排的一项任务之后,宣布了一条不成文规定:“凡是在开展活动之后和放假期间一律不写强迫性的命题作文。”只有教师真心关爱学生,把学生看成有情、有感、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来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才能使学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四、学习技巧延伸作文兴趣
1.赏析。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中求精、细中求细,每篇课文无论是从编排布局,还是文辞文笔都值得细细品味、慢慢揣摩。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人物的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这种感情的积聚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上《慈母情深》一课,笔者通过朗读引发、品读体味、情景再现、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一个个模仿课文的精彩段落应运而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悉心捕捉课文中精辟的点滴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任何一个指导习作的机会,让每篇课文都能为习作添砖加瓦。把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还能让学生感到习作时时、处处在身边,作文时时、处处都能写。
2.评析。渴望被发现、被赞同、被欣赏是人基本的心理需求。习作评析对习作兴趣的激发、培养、持续、引申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在把握欣赏比修改更为重要的基本原则下,对作文的评析要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能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对习作进行态度、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立体性分析。
教师在评析一篇作文时,应首先注意竭力地捕捉闪光点,真诚而热情地赞扬,委婉地提出修改建议;其次是要把握不能对作文进行大篇幅的修改,就是病句和错别字也只作批画,留给学生自己修改;最后,对于优秀习作,应积极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欣赏(通过班集体的习作角、校报、少儿刊物等方式)。这样评析,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和激情,还能激励同学们奋进,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爱习作、爱语文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作文教学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完成作文这个载体来实现的。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1]伍春蕾.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达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2]李贵根.教育生态学原理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上海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