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存储,乐表达
——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

2018-02-10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爬山虎记忆语言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城第五小学)

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积累占有大量言语材料。有了丰富的储藏,无论阅读理解,还是交流表达都会有所凭借。许多卓有建树的大家都证明了这一点,杨雄“诵千赋”,杜甫“破万卷”。用古人的话一言以蔽之,就是:“大海波澜在,骊珠自不贫”。然而,面对海量的语言信息,我们一定要科学输入,从而奠定有效输出的基础。

一、择精选萃,艺海拾贝

小学语文每一册的课本都有精读、略读或选读课文二三十篇,加之平时课外接触的文本,在这众多的语言信息中,我们要让学生区分良莠,有选择地去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言语品质、提高语感水平等目的。否则缘木求鱼,必定事与愿违。那么该如何去选择呢?

1.精短易记多存储。书本里出现的一些成语、俗语、诗句等,由于字数较少,易读易记,学生都比较乐意去积累,我们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归类、海量存储。教学《梅花魂》一课,学生每每读到课文第二自然段里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时总是似有感悟,于是我便顺势让学生把它们都积累下来,而这积累的过程学生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而已。

2.雅文美句须牢记。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伯牙绝弦》。这一中华优秀经典诗文,学生又怎能不通篇记诵呢!

二、习惯养成,持之以恒

积累语言不应是学习语文一时即兴的行为,而应养成习惯,持之以恒。习惯是“习得”的,是多次重复的结果。俗话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对于小学生“勤于积累语言”这一习惯的养成,我想动力首先来自于兴趣。孩子的生性告诉我们,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往往专注很多。因此,在低年级段,我们不妨多花点时间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比如,在小组、班级开展竞赛活动,看谁记得快、记得准、记得多;老师要求学生记诵相关语言材料时,也可以身示范,当场在班上背诵;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一起关注这习惯的养成。如此日积月累,若有一天,学生真正尝到了当中的滋味,获得了积累语言给自己阅读感受、表达习作所带来的益处,那么这种行为就真正内化成了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正如鲁迅在《读书杂谈》中以打牌为喻,描述了这一境界: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平时阅读中,同学或老师有了获益,与你分享,这又不失为一个交流的良机。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要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

三、科学识记,提高效率

有人把记忆称作智慧之母,因为任何智力活动都离不开它,语文活动自不待言。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对,记得清呢?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有效识记的方法。

1.理解识记印象深。美国前总统林肯出身贫寒,从小就爱看书的他经常向他人借阅书籍。借回后反复阅读,直到完全理解和记住。靠着这种阅读——理解——记忆的方法,林肯积累了大量知识。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是最基本、最有效记忆的方法。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学生首先应当学会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记忆他们。”“只有彻底地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单纯重复,死记硬背,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有这么一部分是要求学生积累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学生除了多朗读,我还出示了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蛟龙的爪子;并且让学生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样一来,学生马上理解了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不再混淆“触、变、巴、拉、贴、爬”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背诵起来又准又快。

2.分门别类易提取。我们把材料按照其内在联系或某些特征进行归类,使其更为系统、条理、概括,然后按类记忆,往往能提高记忆的效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日积月累”提供了这样一组成语: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胆小如鼠。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很快就能把这组成语背诵下来。显而易见,这十二个成语被贴上了识记标签:含有动物名称。成语可分类记忆,同样,诗句、谚语、名人名言等亦可如此,这样更利于语言材料的快速提取。

3.提纲挈领条理清。将材料提炼出提纲,按提纲进行背诵记忆,这是一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方法。而且这样做了,对材料的理解也更深刻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通篇要求背诵,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吃力。课后有道习题是这样要求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我们不妨顺势与学生一起给课文列列提纲,这样学生背诵起来就有条理性了。

4.概括记忆化繁琐。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在《进学解》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其意思是群山再多,只要登上最高峰就一览众山小;皇帝的龙袍构造非常复杂,但只要抓住衣领,整件龙袍就可轻轻提起。《圆明园的毁灭》当中的第三、四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而第三自然段篇幅尤其长。背诵之前,我们不妨把它概括为:圆明园中,有殿堂,也有亭台楼阁;有“买卖街”,也有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依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识记的内容能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联系,强化了记忆;另一方面,经过删繁就简之后,数量减少了,质量提高了,识记的负担减轻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5.关联想象信息广。利用联想的方法来加深材料的记忆,这是我比较提倡的。艾宾浩斯认为,记忆主要靠在各项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詹姆士也这样认为,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记忆。例如,从一个作家可以联想到他所处的朝代、作品、出处、对这个作家的评价等;从一个朝代可以联想到与他同代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等。又如,由一部作品可以联想到作品的文体、内容、主题、写作手法、名言警句等。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可以把许多语言材料联系起来,贯穿成线,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我们在积累语言材料时顺藤摸瓜,由此及彼地记住所学的相关语言材料。

6.形象直观利积累。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强调形象的重要,他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鲁迅先生也很重视形象的作用,他在任教时就常用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是直接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如背诵《少年闰土》中对闰土月夜刺猹描写的一段之前,我展示了课文中那栩栩如生的插图。这一插图简直就是课文内容的再现。学生边看图边背诵,边背诵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很快,全班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一段准确地积累下来。

我们将大量的语言信息存放于大脑中,最终的目的是要在恰当的时候能够想得起来去使用。然而,在写作文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作文枯涩,语言贫乏。一些家长也反映:“孩子经常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可是一到写作文时就不会运用,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什么是好词?用在句子里恰当的就是好词。什么是好句?用在篇章中精彩的就是好句。学生能恰如其分、乐此不疲地调动自己的语言储备,反过来又能促进他们不断地去积累新的语言材料。

第一,笔头未动,口头先行。作为语文老师,我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课堂上常常是妙语连珠。肖复兴说,说得好才能写得好。所以,我珍惜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能简洁的,绝不重复拖沓。同时,我也思考着所说的每一句话。是否用上了一两个这个单元刚积累的成语?文章里的哪一语句能在课堂上精彩地展现?表扬学生时,我运用了哪些好词好句,而不是“真棒,好极了”的简单重复?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珍惜每一次的课堂发言。在发言前要多思考,尽量把积累的好词好句表达出来。我们要知道,多说、多用、多练,好词好句就会脱口而出,就会“讲起来顶呱呱,写下来顺溜溜”。

第二,模仿运用,内化语言。如何在习作里面运用好词好句,我想,模仿是一位挺不错的老师,有了模仿才会有创造。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模仿先要从学过的课文精彩片断入手,把课本中的好词好句学好用好。比如,学生积累了巴金《鸟的天堂》中的“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后,便在单元习作里留下了稚嫩之笔:“学校清晨的林荫道真是鸟的天堂啊!伴随着同学们陆续进入校园所带来的欢笑声,林荫道两旁的大榕树也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大小小,花花绿绿,有的在树叶间捉迷藏,有的站在枝头上欢唱,还有的不时亲昵地在我们面前翻飞!”小作者巧妙迁移借用所积累的素材,让文本语言成为自己的语言,文章彰显文采,不再平淡。

巧存储,“腹有诗书”,乐表达,“气自华”。在浩如烟海的语言材料里,汲取其精髓,弃之糟粕,持之以恒、科学有效地去积累,自然会在言语交流、书面表达中饶有兴趣地倾其所有。

[1]鲁迅.读书杂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爬山虎记忆语言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语言是刀
爬山虎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