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想政治课“五环教学模式”探究
2018-02-10◆
◆
(海南澄迈思源高级中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基于此,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五环教学模式”,落实“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五环教学模式两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凸显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
一环:课始演讲、复旧迎新、情景导入(约10分钟)
1.课始演讲是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一项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图书室、学校报亭、互联网、电视“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社会与法”栏目等多种途径收集经济、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法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现实生活素材,结合教材理论观点围绕一个主题或者中心,撰写一篇300~500字左右的政治小论文。每节课用3~5分钟,由一名学生将自己写的政治小论文以演讲稿、PPT、脱口秀等形式展示,然后学生点评,教师总结鼓励。
政治小论文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学生写小论文,进行“课始演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的双向辐射原则进行改革实践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在体验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兴趣性、主动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想象力,以及核心素养提出的实践创新能力,理性精神的培养等。
例如,为了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进行了“爱国、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内容的课前演讲。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与此有关的背景材料,并结合所学教科书的相关理论观点,进行演讲。学生在收集材料、演讲等活动中感悟、体验爱国、诚信、友善的价值素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内化为心,外化为行,做到知行合一。
2.复旧迎新主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复旧主要由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迎新由教师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述的主题,告知学生本节课的主题在教科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新课情境导入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有效途径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情境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程度,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形成了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模式系列,主要有:提问导入法;视频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典故导入法;时政热点导入法;案例或故事导入法;质疑导入法等。
二环:自主学习,完成导读案,探究与追问(约10分钟)
第一步,教师自编自制导读案,学生依据教科书或者配套的教辅资料等完成导读案。在这里,教科书变成了学生踊跃去阅读、去分析、去使用的材料和载体。
学生进入个体的自主学习过程,自学自研教科书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基本知识,边读边思考,边在教科书圈点、勾画、标注、找答案。学生由先听变先学,由被动变主动,先学后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乐学善学,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
第二步,教师依据教科书或者创设情景材料,提出可供学生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设置具体化、层次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兴奋点,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探究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学科素养,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追问与探究问题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同桌同学、座位附近同学探究讨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地提出问题,才能成就一批批有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人才。
例如,在讲“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原理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竞争意识,我们设置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探究:第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第二,国家为什么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通过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对于商品生产企业,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讲究诚信经营,才能实现其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处于有利地位。同时让学生明白,假冒伪劣产品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必然影响其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也会妨碍正牌商品价值的实现。因此,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这有利于培育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诚信意识,拥护和支持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政策和措施的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在这个环节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起引导、支持、监督的作用,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者,课堂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点拨者、引导者,学生情感的点燃者、真实学情的发现者。
三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答疑解惑(约10分钟)
第一步,共同完成第二环节的追问与探究问题。采用师问生答,启发学生思维回答问题的方式;或者只问不答,让学生自主思考后相互补充完善。正如赞可夫所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要循循善诱,给予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参与,直至问题解决。
第二步,教师用教科书的案例或者教师创设的新情境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答疑惑点。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最能显示教师个性风采、展示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功能是通过教师点拨讲解归纳,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二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批判质疑、实践创新等关键能力。
四环:课堂定时演练,自评和互评结合(约10分钟)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置典型例题当堂训练,由学生对学习效果自己评价或者相互评价。教学评价更能够体现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要求,让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的对与错,做出准确判断,理性分析其原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此环节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强化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获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种必备能力要求。
例如,在教学《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有两种不同判断”的探究活动。观点一:“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消费推波助澜,助长了狂热的‘追星’现象,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观点二:“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地传播。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唱唱歌,读读报刊、书籍,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4月第5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87页)
问题设置:“根据你的切身体验,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把学生分成两组辩论和评价,最后由老师予以点评,给出正确的判断结论:“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有‘喜’有‘忧’,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影响或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此,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通过学生对两种观点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大众传媒的影响,同时,增强学生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的能力,养成全面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
五环:跟踪练习和综合检测(晚自习时间学生自己完成)
主要用好教科书配套的教辅资料上的习题,适度印发典型题,供学生晚自习完成。这也是以课后作业和考试作为基本形式进行教学评价的延续。
当然,“五环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并非每节课都机械地分割为五阶段,教师可以在“一框题”或者一课的教学时运用,也可以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五环节的顺序也可以重新编排。关键是教师要熟知各个环节的特有功能和作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和处理,巧妙安排,只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够使“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公共参与”等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以贯彻落实,至于环节顺序都是次要的。
“五环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依赖心理、学生低能、教学效果低效、学生重负的弊端,很好地适应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对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N].人民日报,2016-09-14.
[3]余长钊.构建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广西教育,2016,(18).
[4]白宝力,朱明光.文化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本文系“十三五”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生爱国、诚信、友善素质培养研究——以高中系列思政课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JY13516119。